WSB 论坛事件对我国证券网络监管的启示
2021-11-22邓秋叶
戴 亮,邓秋叶
(贵州财经大学,贵阳 550025)
0 引言
游戏驿站(GME)原本是美国线下游戏零售商,但因电商及手游等线上游戏的盛行开始走下坡路,且从2019 年底上市以来至2020 年7 月,其股价都在4 美元左右,这家被做空机构认为股价不超过20 美元并将其做空的公司,2021 年1 月12 日GME 收盘价仅为19.95 美元,却在22 日收盘 价飙升至65.01 美元,日成交量超过1.9 亿股,成交额115 亿美元。而接下来的一周更是将大战推向了高潮,1 月25 日股价最高涨超过144%,26 日收盘价高达147.98 美元,收涨92%,27 日收盘再次大涨134%,达到历史最高收盘价347.51 美元,仅在10 个交易日内,GME 的股价暴涨了17 倍多。
2020 年7 月28 日开盘后,股价先是暴跌24%,随后暴力拉升涨至483 美元创下历史最高价,接着又迅速回落,期间熔断次数多达17 次,过山车式的股价以暴跌44%收盘。散户们逐渐转移到海外开户购买GME,29 日开盘价以379.71 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连续5 个交易日的多空博弈最终以325 美元收盘。
1 WSB论坛背景介绍
2012 年创立的WallStreetBets(WSB)论坛是Reddit 网站的投资分区,初创时论坛中充斥了不少投机分子,他们不信奉理性和价值投资,追求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并期望一夜暴富。近年来,甚至有投机者晒出亏损的图片吸引关注,认为亏损越多刺激就越大。这些人将股市作为赌场,把亏损当成乐趣,从而潜移默化影响论坛上其他散户的思想及情绪。以至于在WSB 论坛中催生了 “WSB 概念股”,GME 正是其中被WSB 论坛用户们追捧的一支股票。
2019 年又因炒股平台免交易佣金的刺激,大量散户们涌入股市,并选择在WSB 论坛上分享投资心得,其中还包括一些专业的投资人。再加上2020 年疫情冲击,高失业率的美国劳动市场背后是百万人申请救济金,政府却仍维持超低利率政策。于是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下,不仅增加了投资者的投机性,还储备了不少年轻散户,这些年轻散户也正是此次舆论的主力军。
由此可见,WSB 论坛鱼龙混杂的背景、追求高风险的投资活动和高自由度的言论氛围,催生了“WSB 概念股”,也为这场疯狂的逼空大战埋下伏笔,成为战争的发源地及主要舆论地。值得思考的是,网络舆论是如何引导投资者情绪,而投资者的情绪又是如何被一步步点燃并推动事件发展的。
2 投资者情绪梳理
虽然游戏驿站公司在2021 年初有好消息放出,但机构投资者却普遍看空GME,其中一名高管公开挑衅持有GME 股票的散户。此时做空机构的行为点燃了WSB 论坛上散户们的愤怒,网民开始大量发帖声讨做空机构。而做空机构认为普通散户的行为并不会影响市场的走向,故继续坚持做空。
经过舆论的不断发酵,做多方代表甚至参演电视节目,公开质问华尔街做空机构的种种行为,加深了普通群众对做空机构的不满。在此期间,WSB 论坛上一名投资者指出,做空机构对GME 股票的卖空比例已超过流通比例,已成为当时美股市场被做空最严重的股票,又点明若继续做多并不断推高股价,会使做空机构爆仓并受损严重。一时间做多方找到了击溃做空方的漏洞,再次受到鼓舞,网民又继续声援团结一致轧空,投资者的情绪越演越烈,不断抬高股价与做空方殊死搏斗。不出所料,做空机构因股价的持续抬高纷纷爆仓遭受重创,但就在白热化阶段,美国最大的在线券商平台Robinhood 只允许其用户卖出“WSB 概念股”而不能买入,部分其他平台也进行了相应的交易限制。做多方此时一片哗然,又一次将投资者愤怒的情绪掀到高潮,将券商平台提起集体诉讼以示不满,同时转移开户和舆论阵地继续做多和声讨。
梳理整个事件后不难看出,WSB 论坛中情绪基调本就不稳定,再加上做空机构高管的行为更是引爆了投资者的情绪,成为了事件的导火索,后续舆论的发酵都是煽动投资者和普通群众愤怒情绪的催化剂。真正推动事件发展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散户方发现了做空机构过度的卖空比例,让做空方的底牌暴露,留下了轧空的机会,导致投资者情绪高涨;二是散户在被券商平台限制做多交易,客观上给了做空机构平仓的时间窗口,做多方权利受到制约,将投资者愤怒的情绪推向高潮,当天股价也是反复横跳,搏出了历史最高股价。
3 原因分析
3.1 美股做空机制的卖空比例存在一定的漏洞
做空机制虽然可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但是当卖空比例超出一定范围时,做空方会遭遇极端轧空行为,引发巨大的金融风险。此次事件中散户就是抓住了做空机制的漏洞,团结一致抬高股价,给做空机构巨大的平仓压力,造成了机构的巨额损失。
3.2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金融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必会更加高效和大众化
不断进步的科技力量逐步提高了信息传播速度,为普通大众高效的沟通提供了便利,同时伴随着新媒体的泛滥、自媒体的发展,使信息的聚集与发酵也更加迅速,投资者能更快更直接地接受到海量信息,从而及时调整相应的投资组合,与过去证券交易相比大大缩短了时间差与信息差。
3.3 投资者情绪的不断渲染也是推进此次事件的一大原因
不论是哪一种原因跟随进场并持有GME 股票的散户,都体现出容易被舆论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特征。原本散户的行为是无序且分散的,对传统金融市场的价格和流动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在,别有用心的机构可以利用舆论引导散户“劲儿往一处使”,让投资者情绪成为助推事件发展的力量,形成高度集中的群体行为,达到机构短期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的目的。
4 对我国证券网络监管的启示
我国A 股散户基数大,新增投资者发展速度快。据中证登公司发布的报告称,截至2021 年2 月底,全市场投资者数量超过1.8 亿,自然人数量占比99.77%。仅在2020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2 月28 日期间,14 个月来我国证券市场共新增投资者2172.63 万个。而如今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虽然得益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投资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消息从而采取措施,但我国大多数散户自身专业知识不足,对外界信息缺乏辨别力和处理能力,投资行为和情绪又极易受到群体效应的影响。
尤其是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中以主观形式存在的舆情信息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此次WSB 论坛事件就是投资者情绪影响股价的体现,也为我国证券网络监管敲响了警钟,因此可从投资者教育、舆论引导及舆情监测三方面入手提出建议,正确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预防大面积的投资者异样情绪,防患于未然。
4.1 完善投资者教育体系
推动投资者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提升全民金融素养,提高投资者投资能力、风险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一方面,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到大学阶段,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和风险观,同时将基础金融知识教育进一步纳入到中学阶段,提高对青少年财商素质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证监会、交易所等机构应与媒体加强联动,通过更多元化的投资者教育渠道宣传市场规则和强调风险,而各类金融机构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应有统一协调的总体规划,加大投资者教育工作的投入,持续推出多样化的证券学习资源和渠道。
4.2 提高我国证券社交平台的舆论引导力
我国有不少证券社交平台,例如股吧、雪球网等,但无论是哪一个平台,都应确保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全面性。特别是面对某些热点事件,自媒体是大众舆论的“发酵工厂”,在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信息和情绪都会被不断加工与渲染,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需加强证券社交平台对舆论的引导力,全面实时进行舆论和投资者情绪指数的监测,防止有煽动性的言论大肆传播,必要时将重要舆情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营造健康积极的舆论氛围,从而培养正确的政治意识,规范网络行为。
4.3 提高舆情监测系统有效性
目前我国的舆情监测体系依托大数据实现了网页文本信息采集、敏感词过滤、聚类分类、热点发现、话题识别与跟踪、情感分析、统计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但仍无法大面积抓取视频、语音等非文本信息,难以实现跨媒介平台的舆情整合监测分析。另外,在舆论情感分析上,只能对文本的情感色彩进行分类,仍需舆情专家介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未来走向,但因主观情感的代入会导致分析偏差,且人工操作耗时长,还未出结果舆情事件就已发生新的变化。
因此应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基于深度学习建立智能化情感学习模型,构建出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可大面积实现对非情绪文本和跨媒介舆情的搜集与分析,从而完善舆情监测与分析系统。另外,对于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情监测系统需在潜伏期就做好分析研判的工作,尽量在舆论爆发期前有效地控制住事态走向,并根据时期特点的不同及时调整预警机制,提高舆情监测的有效性,建立严格的网络舆论监管体系。
注:通信作者,邓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