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研究进展

2021-11-22范小艳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灌篮 2021年26期
关键词:体力水平儿童

范小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强调了任何人不论年龄和能力都可以进行身体活动,且每种活动形式都对体质健康有益[1]。现阶段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不足导致了动作的协调能力、大脑发育能力、生活适应力、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等呈现下降趋势,埋藏了很多隐患[2]。利用关键词physical activity、Preschool child,在Pub Med数据库检索,共检索到 146 篇英文文献。本综述主要对国内外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领域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为提高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来促进其体质健康。

一、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概念与测量

(一)概念界定

学龄前儿童(Preschool child)是指尚未达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各国对儿童入学年龄的规定各有不同,一般3~6岁。因此,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界限也不尽相同[3]。

体力活动的英文是(physical activity)。体力活动是指由于骨骼肌伸缩所产生的身体活动,同时也是指在基础代谢(BMR)水平上,身体能量消耗加强的身体运动[4]。依据WHO在2010年规定的国际通用中的体力活动推荐量表,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衡量是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为标准[5]。

(二)测量工具

目前应用的测量工具有运动传感器、加速度计步器、双标水法、体力活动问卷、间接热量测定法、心率表、行为观察法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加速度计步器、运动传感器及问卷调查。在调查周边体育设施环境影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主要测量方法为“感知地图”“访谈式问卷”“空间扫描式观察法”和“拍照实验法”等。

二、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

(一)国内学龄前儿童活动水平普遍不足

WHO规定儿童每天体力活动推荐量为60min以上的MVPA,实际上在我国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很少达到。塔克等人[6]发现,学龄前儿童在久坐行为上花了41.62分钟/小时。布朗和同事们还报告说,在他们的研究中,学龄前儿童大约89%的时间花在了久坐行为上[7]。针对以上问题,建议1~4岁的儿童每天进行180分钟的体育活动,至少60分钟用于3~4岁的儿童精力充沛的玩耍。尽管每一种行为的适当水平都有好处,但报道只有15%的幼儿达到了身体活动水平和久坐行为指南。因此,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二)国内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活动水平差异

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由于性别的不同,他们的体力活动有明显的不同。不同性别儿童体力活动水平差异较大,男童体力活动水平普遍高于女童。换一个说法来证明显示:女童总静态行为时间和双休日静态行为时间均显著高于男童。男童学习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和双休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均显著高于女童[8]。

(三)国内城乡学龄前儿童活动水平存在差异

王彦欢、李奕希等[9]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儿童体力活动现状》一文中,对上海市学龄前儿童按地区分组发现:高、中、低强度在学校的体力活动时间长均为郊区>城区>郊区中心镇;高、中、低强度在校内外的体力活动时间长均城区>郊区>郊区中心镇。城市儿童随着静态活动时间的增加,体力活动却在下降,儿童骑自行车或徒步上下学、做家务、体育锻炼等体力活动的时长逐渐变少,而在坐车、写作业、使用计算机、看电视等静态行为时间却在不断增加。

三、我国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低下引起的健康危害

目前,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量不足与肥胖率的上升呈正相关。据统计,2016年全球有超过3亿的青少年儿童有肥胖或超胖体质。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量不足,容易促使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攀升。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儿童的户外运动时间逐渐被手机屏幕的使用时间所代替。伴随着手机屏幕使用增多,儿童的近视风险则大幅上升。儿童的生长发育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在不同的阶段、个体、生长轨迹中有所体现。其中,体力活动对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及骨骼发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影响国内外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相关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的因素,备受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在社会环境中,不利于学龄前儿童参与体力活动的因素有:第一,学龄前儿童虽没有正式上学,但各种各样的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做宣传了,幼小衔接班、学龄前辅导班等,给孩子的学龄前生活造成了沉重的“学习压力”。第二,进入信息化社会,儿童屏幕、久坐时间增加了。娱乐方式都趋于“静止化”,缺乏一些有活力的娱乐形式。第三,在社会环境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数量的增加、建筑物的扩大,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的空间越来越有限。

(二)家庭因素

影响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家庭因素包括家长参与体力活动的参与感、家长的态度、家长的学历等。研究显示,家长的学历和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家长学历较高的家庭往往经济条件较好,陪孩子参与体力活动的时间、购买设施上有所增加。家长的态度和家长参与体力活动的参与感会激发孩子进行体力活动的兴趣。

(三)儿童个人因素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待体力活动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第一,学龄前儿童中,男孩子的体力活动兴趣、频率等。第二,学龄前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体力活动的认知不够,只会单纯地考虑是否感兴趣。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体力活动,他们往往不愿意主动参与。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越来越丰富,学龄前儿童容易被口感好的美食所吸引,一旦饮食过度,就会出现“超重儿童”,参与体力活动对身体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超重儿童由于手脚不协调,很多体力活动都无法参与。

五、提高我国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措施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积极配合,全面开展体力活动

父母积极地进行心理疏导,积极引导学龄前儿童进行体力活动,同时开展必要的家庭教育,创造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环境。在学校的工作中,应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并提供便携的设备,供孩子玩耍。在室内、室外由教师计划好并带领孩子们进行活动。社会环境也是学龄前儿童成长的必要环境,社会可多组织关于儿童体力的活动,以及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发展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

(二)城市规划布局需考虑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需求

学龄前儿童与其他阶段年龄的人群对健身运动的需求并不一样,学龄前儿童的运动主要以安全为第一,所以政府需要出面建立儿童体力活动场馆,并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制定相关的设施保护规定与学龄前儿童锻炼体系。参考文献

[1]王雪.体力活动对学龄前儿童(3-6岁)基本动作技能影响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20.

[2]崔艺馨.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与基本动作技能发展水平的关系[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0.

[3]周银.基于《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视角下的幼儿体育课程设置构想[J].课程教育研究,2020(17):207-208.

[4]张胜南.学龄前儿童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关系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20.

[5]王彦欢,李奕希,张雨欣,等.上海市浦东新区学龄儿童体力活动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9,40(02):292-295.

[6]单美辰,周楠.中国儿童体力活动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21,42(08):1275-1280.

[7]王超,陈佩杰.体力活动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08):43-49.

[8]Chaput Jean Philippe,Willumsen Juana,Bull Fiona,et al. 2020 WHO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5-17 years:summary of the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20,17(1):141.

[9]Zeng Nan,Ayyub Mohammad,Sun Haichun,et al.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Motor Skills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Early Childhood:A Systematic Review[J].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7(2017):1-13.

猜你喜欢

体力水平儿童
张水平作品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