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职综合英语课程中的探究与应用
2021-11-22李轶航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李轶航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倡高校在开展专业知识理论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融入思政元素,将专业教育的“显性”与思政教育的“隐性”有效融合。而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是高职英语专业的基础课也是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不仅具有工具属性,而且兼具一定的人文属性。本文将从高职综合英语课程入手,探讨如何有效的融入课程思政,为综合英语教学乃至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程思政提出的研究背景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理念与方法,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国家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育人效果。早在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中强调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达到全方位的育人功能。2020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年5月,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建设,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队伍的培养质量,教育部印发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而进一步阐明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为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总体规划指明了方向。以上政策和文件的提出都反映了国家大力倡导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顶层设计,为高职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二)高职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逐步融入了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但目前针对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尤其是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主的课程思政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据统计,以“课程思政”为检索词,可在知网上查到多达2547篇相关学术论文,而以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为关键词,可检索出的相关论文仅不足10余篇;由此可以看出,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面临研究不足,经验缺乏的共性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的综合英语课程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到教学资源等,都缺乏系统、完整的课程思政顶层设计。例如许多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即便融入了思政素养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兼具中华文化基础,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但课程标准、教材的选用以及相关配套资源却并没“落地生根”。众所周知,综合英语课程涵盖了英语专业的核心内涵,从词汇、句型、听力、口语、阅读到语法、翻译、写作等,内容全面繁杂,如何体现思政元素,如何设计思政的融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都是当下课程思政教学的难点和困境。同时,广大高职英语专业采用的综合英语课程教材也普遍陈旧过时,许多教材选择的篇章阅读或是配套的相关资源仍然以外国题材为主,广泛介绍欧美国家的人文历史、民俗文化和科技生活等,内容涉及中国元素的话题少之又少,甚至完全进口英美国家的原版教材,过分强调英语语言的地道性,忽视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和学生情况,难以体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不足,思政理论基础有待加强。多数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扩展延伸的内容也多是以西方的文化理念为主,例如介绍西方的饮食文化、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或历史故事等,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只突出“教书”的重要性,却没有“育人”的本质。甚至个别教师的思政意识淡薄,涉及某些西方文化例如西方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没有严格区分中西方价值理念的差异而唯西方至上,宣扬西方价值观,而看轻中国文化等,以上这些都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对学生的思维和理念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不利于个人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最后,课程思政毕竟不是一门独立显性的具体课程,而是一种思维与方法的体现,其本身缺乏有效的理论依据,内容难以系统性展开或进行量化考核评价,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将思政教学科学合理的与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需要教师理清思路,从课程内容的具体章节出发,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整合教学目标,融合思政目标,做好顶层设计。
二、课程思政在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树立课程思政意识
高职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首先应从教师自身出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个人素养。教师只有不断巩固和提高个人思政素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具有较高的思政水平,从思想上对学生施以思政教育。具体而言,要从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入手,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应从知识、能力、素养多维度出发,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英语的工具属性,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在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中国意识,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元素的融入,并非刻意为之,应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例如,在讲授书信邮件的写作时,教师要从英语的句式语法入手,让学生在掌握英文的遣词造句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文两种不同语言的行文格式、内容间的差异,让学生能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中国人的含蓄与西方人的直接,认识到东西方不同地区的思维差异,进而引导学生利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要学会用目的语进行地道表达,从而达到尊重文化差异,体现平等待人的文明礼仪。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会有很多,树立思政意识是第一 要务。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如何有效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综合英语的教学,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思政教育不仅得以较好体现,而且又不同于思政课程的专门化、系统化教学,反映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特点。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改变综合英语课程传统上重理论说教的固有理念,多采用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去学习、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特点进行合理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思考文化差异;此外,在教学模式上,提倡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线上教学,应加大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投入。具体到综合英语课程,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整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设计,辅以音频、视频、动画、微课及慕课等教学资源,适度融入思政案例或问题导向,使线上教学同线下课堂有机结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贴近学生实际,使思政的融入能够实现形式多样化,避免枯燥、刻意的叙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举例来说,教师在讲解外国餐饮文化时,教学设计上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比,线上可以凭借视频或动画形式展示中国的餐饮文化,进而融入中国的就餐礼仪,向学生展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共鸣;线下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情境模拟,分别模拟中外不同的点餐过程,在实际活动中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达到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目标要求。
三、课程思政在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课程思政开展的好与坏,是否恰当,能否契合教学目标实现育人的功能,需要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但课程思政并不等同于思政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学内容,只能是“点缀”或“锦上添花”。对于评价方法,可着眼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或线上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多样化评价。例如学生在进行小组展示时,可以凭小组投票形式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可涉及一些具体的量化考核,像学生的表现是否体现了课程思政的要素,体现的是否清晰明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否得体恰当,是否能够用英语知识讲述中国故事等。通过切实可行的评价方式,将课程思政教学落到实处。
此外,课程思政的研究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教学资源的不足是一大问题。教材的选用要真正贴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文化,传递中国声音。因此,高职院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尝试自主开发一批融入课程思政的校本教材或新型活页式教材,将综合英语的知识体系重新架构,形成模块化、系统化,力求结构清晰、内容完整、难易适中,再辅以线上网络教学资源为补充,致力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现资源共享。满足高职综合英语的思政教学。
四、结语
课程思政作为当下高校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对于高职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政理论水平的学习和提升,对综合英语课程知识理论体系具有宏观的把握;另一方面,改进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做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实现三全育人的功能,促进高职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