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出版流程在信息化时代中的优化路径
2021-11-22程程
程 程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长春 130021)
0 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等词汇几乎成为各行各业改革、创新过程中必须提及、思考的内容与方向。现阶段,信息技术的提升与发展正在不断推动我国社会市场大环境中各个行业的突破与发展,因此出版社作为传播主流思想、知识的重要载体,如果未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去作出相应的改变,那么出版社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善于分析、总结新时代新的特点与要求,进而在维持既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加强对出版流程的关注程度,全力推动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信息化时代对出版行业的影响
1.1 读者阅读习惯改变对出版行业的影响
受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习惯与喜好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相较于50 后、60 后、70 后而言,当今社会中的80 后、90 后、00 后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会更加强烈。选择图书时他们越来越无法满足于接受他人推荐的“适合学习、进步的书籍”而是往往会将“我喜欢什么”放在思考的第一顺位,从而依照其个性化的喜好来选择自身的阅读方向。加之网络技术的升级也催生了“碎片式阅读”“概念化阅读”等一系列消极的、新型的阅读方式,而纵容这种阅读方式的“滋生”不仅会对传统出版行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同样也会对人民大众的阅读效果造成不良影响。[1]这也就意味着传统出版业的工作流程以及意识观念都需要作出一定的转变与革新,在维护自身行业利益的基础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有趣、有意义的书籍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时代的变迁中促使其自身与整体出版行业获得更加长久的进步。
1.2 出版主体的泛化对出版行业的影响
在人们的既有观念中,在提到出版物时大概率就是指带有正规出版号的书籍、期刊、音像等正式的出版物,只有正规的出版社、音像社等才能够依照正规的出版流程开展出版活动。而现如今,受到网络媒体平台发展的影响,使得出版变得愈发广泛化,现阶段不仅众多期刊文献的所有权都在于数据库公司而并非为传统意义上的出版社,甚至个人也能够通过微博、豆瓣等平台去发表、“出版”其著作。这种模式不仅会切实地对出版行业的整体发展造成一定威胁,同时也会激化行业内部的竞争与矛盾。这也就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转换其工作方式与概念,进而通过革新出版流程工作的方式来提升社会大众对正规出版物的正确认知与了解,如此才能够保障出版行业在信息化、多媒体融合时代中获得更加有序、稳定的进步与发展。[2]
2 出版社出版流程在信息化时代中的优化方向
2.1 加强对融合出版的关注力度
正如2020 年6 月30 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媒体融合向终身发展已经成为媒体行业必需经历的发展趋势。而对于媒体行业分支的出版业而言,为了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充分了解信息化时代以及未来时代的发展方向,从而加重对融合发展的关注力度,坚持“以融合为出版行业未来主战场”的战略思想。不仅要坚持新技术、新概念与传统工作内容、工作概念的深度融合,同时也要加强对出版内容、销售渠道、经营方式、管理概念的深度融合,意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贴合其心理预期与喜好的出版物,进而有效提升出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整体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提升内容与技术的融合程度
出版工作的核心思想便是利用其自身的技术与概念,将具有一定实效性的专业知识、概念思想、文化观念等进行传播、弘扬,服务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工作。由此,出版社的整体发展离不开技术与内容的高度融合,在信息化时代中只有出版社能够做到将更符合时代背景、人文观念的高质量内容出版成册。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之后,才能够获得时代与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进而在不断变换的时代与社会中源源不断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输送更加理性的思想与知识。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该要加强对其自身工作行为与工作思想的约束力,真正地实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出版社高质量内容与先进科学技术的高度融合。
2.3 注重智能出版
人类社会已经由传统工业化时代逐渐转变为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教育、交通、生产制造、医学护理等众多领域之中。[3]而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行业也迎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革,出版社出版流程中的内容选择、制作、发表等工作都受到了人工智能重新定义,至此智能化的出版流程已经成为了出版行业工作的“新常态”。现阶段下,我国出版行业内在传统印刷出版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呈现了由传统出版协同电子出版、互联网出版、数字化出版、大数据出版五种出版模式并存的行业状态,智能化的出版流程以及阅读场景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未来之中,由此需要相关的从业人员能够做好应对新出版行业形态的准备,做好迎接变革的准备,运用更先进的理念去对出版行业出版流程做出调整,意在促进出版行业在信息化时代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3 出版社出版流程在信息化时代中的具体优化对策
3.1 选题策划流程的优化
出版社一整套出版流程的工作之始就是选题策划阶段,选题策划阶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出版物对社会效益以及对出版社效益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在侧面彰显出出版社决策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由此,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结合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以及众多读者的切实喜好,对既有的选题策划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工作、不同性别等群众真实的数据展开分析,充分挖掘各个群体的实际喜好与真实需求,并将收集来的数据进行计算与处理,在充分掌握不同群体读书喜好与需求的基础上,商议出对出版社自身、读者、社会等各方都更有意义的出版方向与选题。[4]在信息化时代运用智能化技术设备去优化、升级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工作,既能够达到满足读者真实读书需求的目的,也能够促进出版社经济效益的提升。
3.2 编辑加工流程的优化
传统出版模式之下的编辑加工工作可以称得上是一整套出版流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既有的编辑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时代的出版速率与出版需求,想要最大程度地推动出版社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其发展进程,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借助信息化的设备与理念来落实编辑加工流程的有效性与高效性。首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中的图文识别、数据处理等技术来替代人工进行智能排版、智能校对等基础的编辑工作。[5]同时也可以利用语音交互技术、图片转文字等技术来极大程度地降低审稿、编辑人员的工作压力与负担,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在更加重要的工作之中,在提升编辑加工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达到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对出版社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
3.3 生产印刷流程的优化
由于出版社其自身的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加之文学、知识领域的严谨性都使得出版社相较于一般生产行业的容错率而言要更低,而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印刷工作往往是由大量的人、半智能机械共同完成操作,不仅生产效率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并且工人在印刷工作中对任何细小细节的忽视都有可能对后续工作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加之传统的生产印刷工作由于对大数据缺少正确的了解与认知,也极易产生印刷数量过多亦或是过少、印刷时间安排有误等问题。因此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更加科学、高效的智能化印刷设备与软件来完成有如按需印刷、绿色印刷等高质量、高效率的印刷工作。[6]达成切实满足生产需求、及时调整出版物库存等工作目标,减少因印刷错误、多次印刷等生产的问题,最大程度地维持出版社的经济效益。
3.4 销售、营销流程的优化
得益于信息时代中的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当今的出版社能够顺应读者的喜好与倾向来设计、规划出最能够提升读者购买欲望,同时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出版社经济收益的营销活动。例如,面对玄幻、言情、都市等类别的小说而言,出版社就可以依照网络中读者的喜好倾向于二创方向,以提升读者的购买欲望为目标来灵活调整图书的封面、赠品,同时策划如签售会、线下同人展、线上二创作品赛等销售活动,进而达到提升销售额与图书影响力的目的。
4 结语
总而言之,出版流程的创新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不仅是当下行业内部所必须完成的改革,同时也是未来出版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尽管当下智能化、信息化的出版流程仍旧处于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但只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这方面内容的了解与认知,就一定能够将真正先进的技术以及工作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出版流程之中,进而全面推动出版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整体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