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意义及实践策略

2021-11-22张彦平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乡村振兴局

灌篮 2021年26期
关键词:防洪抗旱防汛

张彦平 宁夏固原市西吉县乡村振兴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愈发频繁,防汛抗旱工作对于国家生产生活活动的保障变得格外重要。对此,我国不断提高对于防汛抗旱工作的资源投入,加大建设力度,积极推进防汛抗旱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这为防汛抗旱系统和其他灾害预防系统的结合与合作提供了基础性保障。此外,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还为防汛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保障,由此实现了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专业化,更加适应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需求。因此,不断推进防汛抗旱工作信息化、现代化是很有必要的。

一、防洪抗旱建设信息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防洪抗旱预警体系

科学有效的预警机制是降低自然灾害对于社会生产生活负面影响的重要方法,而水利信息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显著提升了防汛抗旱体系的预警能力,为区域内的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区经济及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二)增强防洪抗旱工作的应对能力

在现行的防汛抗旱工作体系中的工作思路以及建设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而水利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水利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破除了原有防汛抗旱体系中的大量限制,有效提升了防范体系的管理范围并拓展了防汛抗旱体系中的工作内容,强化了防汛抗旱体系的御灾能力。②信息化技术强化了防汛抗旱制度中的信息获取速度和质量,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由此为后续的防汛抗旱工作落实提供了信息保障。

二、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国内现状

(一)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主要目的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防汛抗旱体系对于水文水利信息获取的质量和效率。目前,我国大量水利工程中都使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诸如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相较传统的科技,信息化技术的融入能够更为精确、高效的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同时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随着我国水利工程数量和规模的增加,相应的水文、水利信息总量不断地提升,由此,对于信息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问题,我国水利工程中已熟练应用了GPS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相关部门能够准确定位环境资源的位置,由此构建资源分布图,为后续的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二)信息化推进相对缓慢

数据表明,我国超过70%的水利工程中已然实现了信息化网络的构建,但碍于地区经济或是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部分水利部门由于网络速度过低或是网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无法构建信息化网络。此外,目前信息化网络的整体覆盖面积相对较小,同时水利部门中大量工作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知识以及技能,难以正确参与构建信息化网络,限制了信息化技术在防汛抗旱体系中的作用,不利于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展开。

(三)信息化建设缺少专业化的数据支持

在防汛抗旱工作中,洪涝灾害的发生是难以精确预判的,但这类灾害却时常发生,其危害也较为严重。信息化建设能够弥补传统防汛抗旱工作体系中的数据缺失,通过信息库的建立,水利部门能够对过去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行技术性总结,系统地分析发生的原因以及制定后续的应对措施,同时拟定科学有效地预防方案和应急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防汛抗旱体系对资源的利用率,切实保障了防汛抗旱体系对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保障作用。

三、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优化防汛抗旱体系信息化建设的环境

防汛抗旱工作体系并非是水利部门单一组成的,其涵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内的责任主体。因此,在建设防汛抗旱信息化体系时,必须要重视多个责任主体间的交流与沟通,切实发挥出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引导不同部门进行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保证领域、行业间的关系构建能够符合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需求,为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推动防汛抗旱实务工作实现信息化

在防汛抗旱信息建设的过程中,实务信息化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工作部分。为切实保障实务信息化的质量和水平,应当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落实:①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实操水平。防汛抗旱工作实务信息化的落实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层工作人员的实操水平,因此,首先,应当预先对相应工作进行明确的分类划分,进而依照工作人员的种类进行科学分配。②建立责任制度和奖励机制。责任制度的意义在于保障员工工作质量,而奖励机制则是在工作合格的基础上激励员工进行后续的作业工作,进而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③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对于信息化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为防汛抗旱体系实务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撑。

(三)实现智能化的辅助决策功能

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中智能化的辅助功能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了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为提升决策辅助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明确防汛抗旱日常工作的内容。应当依照其具体事项来进行针对性辅助,强化辅助的实际效果。此外,还要重点把控互联网信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②改变传统的防汛抗旱管理体系。在过去的决策抗旱管理工作中,大部分防汛抗旱工作都以“人找信息”为核心的工作方法,但该方法并不能够适应目前快速变化的防汛抗旱建设需求,因此,应当积极转变为更具适应性的“信息找人”模式。而智能化技术的加入,帮助“信息找人”模式的转型实现了高效进行。③强化决策辅助的深度以及范围。目前,决策辅助功能大多应用于旱情灾情的预防上,实际应用的范围相对较小。对此,有关部门应当正确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其应用于信息采集、信息获取、实时监控等方面。除此之外,智能化与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还需要设备供应商、互联网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等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多方合作来提升防汛抗旱工作中决策辅助功能的使用质量和水平,进而为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落实与发展提供保障。

四、信息化在防汛抗旱中的落实状况

(一)建设综合信息采集传输系统

防汛抗旱工作属于高专业性、高系统性的工作,其对于信息采集效率和质量的要求是相对较高的。近年来,世界气候的变化异常频繁,对防汛抗旱工作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传统的信息采集系统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信息数据采集需求。在此背景下,综合信息采集传输系统的使用提出了优质的解决方案。首先,该系统更具科学性,使用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其次,在应对恶劣天气以及自然灾害时,该系统中的智能设备以及信息设备能够精确定位灾害发生的位置、时间,并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而为后续应对方案、预防方案等具体措施的拟定提供数据支持;最后,该技术中远程视频监控技术、航天遥感技术等高科技现代技术,为防汛抗旱工作的监控工作提供了动力。

(二)构建联合调动系统

联合调动系统主要是将不同管理系统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如防洪、发电、供水、环保等。通过联合调动系统的使用,防洪抗旱工作能够具有更高的综合效益,破除了传统防洪抗旱中作用单一、效用简单的问题。此外,该系统的实施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防汛抗旱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为防汛抗旱措施的落实提供便利。需要注意的是,该系统需要充分明确目标区域的自然条件以及气候条件,以此来构建相应的数据模型,为联合调动系统的建立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三)建设防洪抗旱知识管理体系

随着防洪抗旱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对于防洪抗旱体系中的知识要求也不断提高。对此,相关部门应当在保障防洪抗旱工作质量的同时,强化对于员工内部和部门内部的知识引导和教育,为其树立信息发展观念。此外,还应当注重防洪抗旱工作的数据收集、整理以及经验总结等,以此来为后续的工作质量提升提供数据资源和知识保障。数据表明,防洪抗旱工作属于高经验性的工作,其工作方案和治理措施的制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的深度、广度。因此,科学有效的防洪抗旱知识管理体系是提升防洪抗旱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防洪抗旱工作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深入发展的必要保障。

五、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防汛抗旱工作体系的建立会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设防汛抗旱信息体系的过程中,应根据目标区域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调整,实事求是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

对于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应当以“延伸、完善、发展、提高、整合”为原则,不断拓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进而提升对于数据信息的整理能力和处理能力,强化对于汛情、旱情等灾害的监控效率。对于发展条件相对普通的地区,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供给要略差于经济发达地区,应当集中资源进行重点建设,首先是灾情监控系统的建设,其次是应对措施的落实,最后是防范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建立。对于发展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及科技支撑以及资源保障均相对较差,因此在这类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当重点发展水利工程遥感系统,同时,在相应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的配置过程中,要避免使用高级、中级的设备系统,尽可能为其配置初级设备,适应其科技发展程度以及技术管理水平,以此来保障防汛抗旱信息建设效率,避免出现资源的浪费。总的来说,防汛抗旱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及智能化建设的推进,应当依照不同地域之间的特征来进行个性化的发展,在遵守通用的既定规定、法律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区域内的发展条件以及资源状况,提高资源的分配利用率,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或是能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在保障区域发展的前提下,展开相应的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防汛抗旱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现代化建设是未来防汛抗旱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适应防汛抗旱工作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应用水平,合理应用综合信息采集传输系统,构建多目标的联合调动系统并创建完善的抗旱知识管理网络。除此之外,还应当通过合理使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防汛抗旱工作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都应当依照目标区域实际状况来进行,要充分适应区域内的发展条件、资源供给以及生产生活分布等因素,由此来保障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应,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灾害预防以及治理服务,为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固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防洪抗旱防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夏季防洪防汛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汛期来临!云南铁路全面进入防洪状态确保旅客出行安全
泗张镇:代表严督防汛工作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云南:抗旱保苗促春耕
倾力支持农民抗旱浇麦保丰收
文山抗旱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