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1-11-22董明爽
费 楠,董明爽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28)
1 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业财融合是当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需求所产生的业务和财务有机结合的产物。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相互依存、互相制约,有利于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具体表现为以下3 个方面。
1.1 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一个企业的长远稳健发展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成本控制,普通的成本控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高速转型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成本控制中业财融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础计算和控制产品成本的方法,它的核心在于从业务流程的规划设计环节就开始进行成本管控,体现了财务管理与业务经营的完美结合。作业成本法的实践表明业财融合能够最大程度地合理分摊并控制成本,所以业财融合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
1.2 有利于企业降低风险
财务通过渗透经营、参与经营,可以及时发现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把控经营风险,其实施质量的好坏,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企业之前在业务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只能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而不能够在企业业务经营中起到事前规划、事中控制的作用,此时业财融合就可以帮企业实现业务发展中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参与。通过对公司项目的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估,有利于及时发现错误以降低风险。
1.3 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根据以往企业的设置,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完全分开。业务部门为了完成部门制定的利润目标,往往会忽视企业的整体价值目标。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竞争也日益增加。企业的商品种类繁多,各个企业的产品线也不尽相同。如果产品A 降价,销量就会增加,公司利润也会增加。但是同时可能会导致公司同类产品B 的销售量下降。如果业务部为了生产和销售所做的决策忽视了公司的整体利益,那么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总体利润。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财务和业务两者相互融合,可以通过科学的计算,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帮助企业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利润总额。
2 企业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2.1 业财融合过程中财务人员能力欠缺
人才是实施创新管理的必要资源,特别是企业经济管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业财融合的优势,财务经理必须要做出适当的改变,积极转变思维。除了账目等专业内容外,还必须延伸到业务领域,增加财务和业务之间的相关性,创造新的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当前我国企业培养精通业务、财务的复合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这是企业实现产融结合的重要前提。但是现在很多财务人员还没有意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并且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有高有低,对跨领域的东西了解得不是很全面,觉得这是工作之外的范畴而不去学习。再者,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不够,有些财务人员根本无法学习,这就成了企业业财融合难以推进的拦路虎之一。
2.2 企业内部沟通机制不完善
当前,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衔接质量差等问题。很多企业在他们实现了业务和财务的整合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当前的财务数据是否有助于公司治理。这个原因在实际的信息沟通中导致他们之间沟通不畅,从而无法改善公司管理的情况,财务人员对财务共享系统运用不好,以及这些新型财务系统的信息技术缺乏经常性的更新和维护,使企业的一些财务和业务信息不匹配。例如,财务人员每个月都进行结算,而业务部门却是不定期的进行核算,会使双方沟通出现障碍,导致两个部门信息不对称,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2.3 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不够
业财融合作为新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与之前企业单一的财务管理形式对比来说涉及方面更广,也就需要更加规范严格的监管制度来支撑,才能有序地进行下去。但是到目前为止因为受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用的还是以前的体制,尚未根据业财融合基本要求来制定新的制度体系,可想而知能够提供给业财融合管理工作的支持十分有限。缺少专业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未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职责划分十分模糊,无法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制定与执行提供指导,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约束力不足很容易滋生一些内部问题,削弱财务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长此以往,企业发展又回到了原点,财务价值难以得到体现,企业发展也会遇到瓶颈。
3 加强企业业财融合的对策
3.1 建立和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
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业财融合有效进行的基础,企业应积极完善业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并加强二者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新的业财融合的管理制度。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应该避免形式化和空洞化。首先,业财融合制度应该重视业务与财务之间的相关性,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联系起来,明确业财融合的具体内容、流程和方法。但是,以每项业务为核心来进行业务融合的工作规划,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降低工作效率。因此,制度中应对各项业务进行自上而下的分类,给予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一定的灵活度,避免被程序化的规定捆绑住思维。其次,企业应建立监督部门,配备监督人员,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通过监督能够及时发现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部门进行沟通和调整,进一步促进业财融合工作发展。最后,企业应提高相关人员的薪酬待遇。原本的账务处理工作已经消耗了财务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样,繁杂的业务也使得业务人员很难抽出身来。因此,如果提高薪酬待遇,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奖惩制度也应该包含在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内。通过奖惩制度,能够调动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工作中的错漏,提高工作效率,为业财融合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2 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联系
企业实行业财融合,对企业的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为了确保业财融合的有效进行,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充分了解业财融合的内涵、意义、流程和方法等内容,才能有效地开展业财融合。双方应在统一的业财融合指导思想下,相互沟通,了解和熟悉彼此的工作内容、流程和方法。其次,一方在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和另一方进行讨论,共同商讨出适宜的解决办法,以进一步推动业财融合的开展。最后,业务和财务双方应该融入对方的工作,防范风险,提高工作效率。例如,业务人员在与客户或供应商签订合同前,财务人员应该利用财务知识,对合同的相关条款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以避免各种风险。而业务人员也应该帮助财务人员学习业务的流程、重点,从而更好地把握相关账务的处理方式。
3.3 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企业想要进步和发展,员工不能拖后腿。业财融合需要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具备更加综合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工作能力,因此,培养复合型人才是企业进行业财融合的有效方法和强力支撑。企业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关于业财融合的讲座,让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了解业财融合的内核,明确业财融合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并且认识到企业顺利开展业财融合需要自己的一份力量。另外,为了避免业财融合流于形式,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关于业财融合的培训,督促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学习更专业、更全面的知识,并合理地运用到工作中,互相在沟通中学习,在学习中沟通,以期打造强大的业财融合团队,为企业的高质量经济管理提供保障。除了针对内部的培训,企业还可以与高校合作,通过提供积累经验的场所,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储备力量。
3.4 构建智能财务共享平台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下,业务、会计核算以及管理都是相互独立的。而且,面对面式交流效率太低,很容易造成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思绪混乱,不利于业财融合的开展。因此,企业应该主动为业务和财务部门搭建沟通平台,借助互联网、数字化等技术,将业务可视化、数据模块化。在智能财务共享平台下,相关人员可以共享数据。通过平台对数据的分析整理,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够精准地找到所需数据和信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另外,企业可以构建云企业商城,利用平台实现与客户、供应商的无缝对接;利用电子发票实现税务数据与交易的对接,回归以交易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本质,重构传统的财务处理流程,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智能财务共享平台下,大量基础性工作都经由系统自动化实时完成,财务人员只需做好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评估。因此,财务人员可以将精力聚焦在业务分析、风险监控等其他更具价值的工作上面。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企业的工作模式和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业财融合逐渐成为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业务与财务从不同角度、维度和思维方式的相互融合,能够促进企业的高效率发展。企业应该从建立和完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联系、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构建智能财务共享平台等方面来加强企业的业财融合工作,以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