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策略研究

2021-11-22马志刚长春工业大学

灌篮 2021年26期
关键词:思政时代政治

马志刚 长春工业大学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主动对接时代的意识,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有价值,从而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滞后性,也与大学生认知方式相脱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低效现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转变思想理念,主动对接微时代,充分利用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发挥微媒体见微知著的“微效应”,探索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

一、微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微时代是微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化时代发展必然趋势,微时代下媒介出现多元化、融合化的趋势。微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表现出自身独特性,篇幅短小、内容精练、互动性更强、以碎片化形式存在。微媒体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快。因此,微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信息交互的一种主要方式。微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保持应有的活力,离不开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持。微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基于网络媒体的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资源类型和数量得到极大的扩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品质也得到优化,除了图文资源外,微视频资源受到大学生极大的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供选择的资源更加丰富,资源时代感更强,容易激起大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思政教育工作质效。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模式下,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校主要通过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得到有效的拓展,除线下课堂外,基于微媒体的线上阵地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目前,很多高校抢占线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开辟线上思政微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扩展,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格局,基于微时代的大思政格局正逐步形成,有效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鲜活性。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一般工作,它需要着力于学生思想和情感,需要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究方法和策略,微时代的到来则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再依靠简单、枯燥的道德说教,而是借助微平台、微视频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通过微视频作为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借助教育案例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再如,教师可以借助微视频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法深化学生德育体验。

二、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策略

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基于微时代的特点,充分利用微时代带来的机遇,探索适合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顺“微”而“变”,放大主阵地效应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地位不可动摇。然而,思想政治课堂不是墨守成规,需要基于微时代,顺“微”而变,借助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微动力”,进一步放大思政课堂主阵地效应。

1.确立“微主张”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首先转变传统理念,确立“微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基于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环境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精准把握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确立主动对接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内容、载体、方法等作出及时的调整,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与时俱进,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微时代相脱节。

2.注入“微元素”

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思想政治课应基于新的教育环境,对传统思想政治课堂进行变革,为思政课堂注入“微元素”,使思想政治课做到与时俱进。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时,可以将抖音微视频作为案例,利用学生对抖音的喜好,增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案例的鲜活性和时代感。思政课堂语言也可以进行创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合理运用网络词汇。如结合网络新词汇“田园女”,引导学生围绕“价值观”“婚恋观”等展开讨论,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婚念观等,激发学生参与思政课互动的热情,也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引起大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

3.引发“微思考”

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涉及多个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发挥微时代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微资源碎片化地特点,借助碎片化的微视频引发学生“微思考”。如围绕疫情期间发生的少部分具有负面效应的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微讨论。通过微思考,引领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不能以极少部分事件否定国家疫情防控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为抗疫付出的努力。通过微讨论、微思考,引领学生主动传播正能量,以理性的心态对待偶发事件、突发事件,坚定地维持国家和社会发展大局,及时地调整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

(二)应“微”搭“台”,构筑新阵地体系

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突破传统工作平台束缚,顺应“微时代”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平台”,构筑立体化的新阵地体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

1.线上微研讨

研讨是促进学生思想互动与交流的重要途径,传统模式下,学生研讨受时间、空间制约,研讨时间不足,缺乏常态化交流研讨的机会。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媒体搭建的交互平台,组织学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主题和社会热门事件等开展线上研讨活动。活动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由学生担当主持人,负责发布研讨话题。研讨话题选择还应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话题,从而使研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

2.在线质答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运用思想政治原理指导学生生活实践。因此,高校应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利用微媒体搭建平台,给学生创造在线质疑、辨疑和答疑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平台,提出自己思想、生活等方面存在的疑问,学生之间围绕提出的疑问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原理等进行辨析活动。通过辨析、辩论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思想碰撞的机会。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质疑、辨疑的过程观察,根据需要及时参与,让学生的疑问得到及时解答,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服务学生生活。

3.常态微推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做到常抓常新,始终保持鲜活性,不断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借助微媒体搭建平台,给学生推送具有时代感、与学生专业相关、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常态化的推送,自然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推送活动还应注重形式创新,结合当前学生喜欢的点赞、有奖竞猜活动等,吸引学生对推送内容的关注,并组织学生围绕推送的内容进行广泛的互动。

(三)借“微”出“牌”,打造全新微文化

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强化品牌意识,借助微媒体带来的机遇,打造全新的文化,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的话语权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手中,引导校园主流舆论。

1.打造品牌微板块

目前,高校基于微时代建立官方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利用院校官方媒体平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思想政治教育专栏设计时,应加强微板块设计,可以采用打擂的形式,安排不同的学生担任擂主。通过打擂活动,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微板块品牌,提高板块的关注率和点击率等,在高校形成强大的舆论场。

2.打造品牌微社区

微媒体时代,网络社区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空间,成为现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基于微时代特点,借助微媒体打造品牌微社区,虚拟社区应充分发挥舆论领袖作用,从社会热门话题、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提炼话题,给学生创造思想情感互动的机会。微社区建设应重视互动功能设置,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互相交流以及与广泛群体互动的机会,使微社区紧紧紧扣时代,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三、结语

总之,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高校应基于全新的微时代环境,深入分析微时代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抓住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积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促进新旧平台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基础上,借助微时代之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跨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思政时代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HANDS OFF THE WHEEL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