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EAM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21-11-22保庭春

名师在线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跨学科理念

保庭春

(江苏省张家港市崇真中学,江苏张家港 215633)

引 言

地理是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跨学科课程。STEAM教育理念是对当前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呈现。教师要在引入STEAM 教育理念的过程中,革新地理课堂教与学模式,将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让各层次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大力发展跨学科学习、学科知识整合、综合实践等能力,从而在展现STEAM 教育特色的同时,呈现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新高度。

一、STEAM 教育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概述

STEAM 分别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英文单词的首字母。STEAM 教育集这些学科理念于一体,而实践性、跨学科性等是其展现的主要特征。在传统教学中,地理被定位成人文课程,课堂上的地理知识和数学、技术、科学等领域知识的融合度不高,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学科思辨,忽视知识运用、实践操作等,不利于学生在探析、解释地理现象的基础上更好地揭示事物本质,也不利于学生在地理实践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影响学生实践能力、核心素养等的提升。实际上,地理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点,能有机整合人文艺术、科学技术等知识。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标准、目标、内容等和STEAM 教育的理念、内涵等吻合。教师将STEAM 教育理念融入高中地理课堂中,有利于将地理和数学、艺术、技术等学科无缝衔接,在整合不同学科知识的同时指引各层次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完善学生单一化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其在多样化地理实践过程中整合、活用不同学科知识[1]。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STEAM 教育实践探析

教师要在探究、解析地理新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细化把握跨学科学习要求和STEAM 教育理念,在改进、强化地理课程教学的同时进行多样化STEAM 教育实践,在持续提升STEAM 教育成效的同时助力地理课堂高效教学。

(一)制作地理模型,锻炼动手能力

教师要以STEAM 教育为导向,深层次分析地理教材单元课题知识要点,在把握地理学情的同时强化课堂讲解、实践操作,让各层次学生在建构地理课题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亲自制作地理模型,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激发地理兴趣、获取地理知识、锻炼动手能力。

制作地理模型是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进行STEAM教育实践的有效手段,也是锻炼高中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性路径。例如,在“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将气压带、风带知识解析和地理实践操作结合,深化把握地理课程涉及的气压带及风带基础知识、重难点,在明确气压带、风带二者模型制作要求的同时,将个人创作、小组创作有机联系起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工具,开展全球气压带及风带模型制作活动。学生要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过程中深化整合,高效利用地理、科学、艺术等知识,在思一思、动一动、画一画的同时活学活用地理知识。

制作地理模型有利于深度衔接地理课题教学、STEAM 教育,直观、具体呈现地理科学原理、地理现象等,可以让各层次学生在合作探究、动手操作、记录改进等过程中深刻感知地理新课程的趣味性,深化把握地理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获取、整合不同学科知识中加深对地理新知识、常见地理现象等的理解。

(二)模拟地理实验,发展思维能力

各层次学生主体地位呈现是STEAM 教育强调的重点。教师要在革新传统应试教育过程中探析地理教材、地理实验,在“想”和“做”两大层面预留多样化的空间,让学生在模拟地理实验、观察分析地理现象过程中实现高质量跨学科学习,高效构建集多门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结构体系,在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同时促进思维能力的深化发展。

例如,在教学“地球公转”相关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将STEAM 教育理念、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引入当前地理课堂,深化整合地理、信息技术、数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在发挥多媒体功能的同时,将不同学科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打造高效的跨学科课堂。随后,教师要从跨学科学习的角度出发,深化把握STEAM 教育内涵,在灵活操控多媒体的同时,利用模拟仿真软件、FLASH 动画软件等,在文字、动画、视频等衔接中,模拟逼真的地球公转情境,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对地球公转有直观印象。

公转、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教师以北半球、南半球为切入点,从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方面入手,设置难易度不等的地球运动模拟实验任务,在引领、指导过程中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及操作空间。各小组学生在思考、探讨过程中要发散思维,合理猜想,巧用地理、技术、数学、艺术等知识,结合模拟实验要求及要点,在共同设计地球运动模拟实验的同时,明确实验步骤、实验方法;运用现代技术、多媒体设备等,细化分工,协调配合,进行地理模拟实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在计算、处理数据过程中绘制表格、柱状图、曲线图等,高效完成模拟实验任务;准确把握地球公转、地球自转的联系及区别,深化了解地球公转中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变化。

STEAM 教育理念渗透到地理课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地理教学更具综合性、实践性,利于学生在模拟地理实验过程中大胆猜想、系统验证,在解决地理问题、解释地理现象的同时强化建构学科知识,大力发展多种思维及能力。

(三)强化课后实践,提升能力素养

实践是当前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关键点,也是不同层次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素质等的有效路径。STEAM 教育理念的运用并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要在强化地理课后实践过程中融入STEAM 教育理念,设置层次鲜明的地理实践任务,高效开展地理单元课题课外活动。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在迁移、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过程中持续提升地理能力及素养。

例如,在教学完“天气系统”相关知识后,教师要多层次点评、反思、总结课堂知识讲解、学生实践等情况,在强化地理课后实践的同时,渗透STEAM 教育理念,将地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结合,科学布置和“天气系统”相关的课后实践任务。学生要在操作网络平台的过程中,观察、分析本地区近日天气实时图像,也可以观看当地气象台提供的各类天气预报节目,利用移动设备中的截图工具,将相应的天气图像截屏,回顾、迁移、运用课堂上掌握的天气系统知识,包括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网络设备操作技巧等,以文字、文字+图表、微视频等形式,解释当地近日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深层次理解地理教材中抽象化的天气系统概念知识,准确把握区域天气变化和冷锋、暖锋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天气现象。

强化课后地理实践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内外衔接度,深度整合地理新课程教学、STEAM 教育实践,在发挥STEAM 教育效能的同时,展现当前地理课程教学亮点。

结 语

总而言之,STEAM 教育理念贯穿于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在现阶段地理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化认识STEAM 教育,准确把握其和地理新课程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在引入STEAM教育理念的同时,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新思路、新策略,在STEAM 教育实践过程中建构高效的地理课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够准确把握地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迁移、活用不同学科知识,在跨学科过程中持续提升地理能力及素养。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跨学科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