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阐释学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发挥
——以«桌边谈话»(节选)汉译为例

2021-11-22明胜英

现代英语 2021年23期
关键词:斯坦纳阐释学路德

明胜英

(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阐释学翻译与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Hermeneutics)又称为“诠释学”,其大意为“解释了解”或是“阐明”。“在西方发展史中,阐释学大致经历了古典阐释学、浪漫阐释学、哲学阐释学及后现代阐释学这四个阶段”。在阐释学发展过程中,乔治·斯坦纳在«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一书中提出“理解即翻译”,并将翻译过程分为“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步骤。

译者主体性,大意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信息所做出的能动性的调整和改变,使原作来为译者服务。方梦之(2003)在«译学词典»中指出“译者主体性亦即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查明建(2003)认为:“译者主体性是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后来,许多学者对于译者主体性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定义,但总体上都涉及“主观能动性”这一关键词。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观,重点关注译者为达到翻译目的所发挥的能动作用。“阐释学在较早时候就开始讨论译者主体性,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指出了新的方向”。阐释学翻译四步骤贯穿了译者从选择翻译对象、理解文本信息、输出译文再到完善译文的全过程,译者的主体性也在这四个步骤中得到了体现。

二、«路德全集»第54卷«桌边谈话»简介

«桌边谈话»由马丁·路德的学生整理编写而成,主要内容为马丁·路德在餐桌上的谈话。路德以一种轻松的对话方式,诉说着他对神学以及现世生活的一些体会和见解。该书是马丁·路德晚年心境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当时大众文化的一种侧面反映。读者不仅可以从«桌边谈话»中感受德国的社会文化、民众思想,还可以窥见在生活中,马丁·路德的语言风格及价值观点。文章研究内容节选自Concordia Publishing House和Fortress Press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桌边谈话»,这也是最完整的英语译本,极具研究价值。

三、«桌边谈话»(节选)汉译实践中译者主体性分析

(一)信任

斯坦纳(1998)指出“翻译始于信任”。“信任”是四步骤的第一步,是指译者要信任所翻译的内容,相信其具有翻译价值,值得翻译。译者只有在完全信赖原作的基础上,翻译行为才可能会发生。

例一:

原文:When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king of England had had Dr.Anthony thrown into prison because he had opposed the king's articles.

译文:有消息称,罗伯特·巴恩斯因反对国王颁布的«六信条»而被关进了监狱。

分析:在该例句中,原文涉及了人名及法律条例名称。笔者查阅关于文中出现的“Dr.Anthony”及“the king's articles”的具体信息,并结合文中的注解,笔者将搜集到的信息与文本中涉及的原文内容进行核实,可以确定该句中原文所涉及的人名及法律名称都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相关历史记录。与此同时,笔者查阅了自称“Dr.Anthony”的罗伯特·巴恩斯的基本信息,了解到“the king's articles”颁布的时间和背景,以及官方现有的译文表达,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确保译文正确。笔者对原文本建立了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发挥主体性,查阅相关资料,保证译文质量,正确传达原文的关键信息。

(二)侵入

斯坦纳(1998)表示“侵入紧跟信任,译者在这一步中带有入侵性和提取性”。“侵入”指译者为了诠释文本意义,综合运用自身的能力来突破原文中存在的在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的障碍,从而抓住原文的核心内涵,进行正确传达。

例二:

原文:I think,when I reflect on the matter,that my way is still the best.I speak right out and scold my opponents like schoolboys.For a knotty stump requires a tough wedge.

译文:我也曾反思自己的行为,但我仍认为我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直言不讳、有一说一,仍然会像小男生一样去指责对手,难砍的树桩总是需要坚硬的斧子。

改译:我反思这件事情,但还是认为我的处理方式是最好的:直言不讳,像小学生一样去谴责对手。毕竟快刀斩乱麻,才是处理问题的最佳路径。

分析:原文中“schoolboys”一词,词典给出的解释为“(中、小学)男生”,联系上下文,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非常直接,仍旧以一种小学生的处理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把“小男生”改成“小学生”更加贴合原文,便于读者理解。另外“For a knotty stump requires a tough wedge”如果直译为“难砍的树桩总是需要坚硬的斧子”会使译文生硬晦涩,无法传达出原文的神韵。翻译这句话时,译者突破了原文的束缚,将“难砍的树桩”与“乱麻”“坚硬的斧子”与“快刀”进行一一对应,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原文的核心与内涵,而且契合了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三)吸收

“吸收”是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两者吸收融合的过程,原作可能会随译者的理解、吸收而被改造。由于源语在历史时空中会发生极其复杂的易变,要做到透彻地理解并传达原文,在理论层面上来说,这一过程是永无止境的。任何一种文化在接受新的东西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改变。

例三:

原文:It's good to have something to do,for thus we get ideas;otherwise we do nothing but swill and gorge ourselves.

译文:有事情做是好的,因为这样我们就会有想法;否则,我们什么也不做,只会大口吃喝。

改译:有事情做真好,这样我们就会有想法和计划;否则我们什么也不做,只会吃喝玩乐,浪费时间。

分析:按照原文直译,会使读者产生诸多疑惑,不明白原文所要传达的内容。“get ideas”在这里不仅是“有想法”,联系前后文,这里传达的是有事情做,人们就会对所要做的事情产生想法,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地去完成。另外,查阅“swill”一词,它有“to drink(something)greedily or to excess”之意,“gorge”一词则有“to stuff with food(usually used reflexively or passively)”之意。结合原文,直接翻译成“大口吃喝”并不符合原文语境,这里两个词都有引申义,故综合考量译为“只会吃喝玩乐,浪费时间”。翻译本段话时,笔者消化吸收原文的内容,深入分析原文的语言和思想内涵,并将其纳入翻译中,用便于读者理解的语言表述方式传达原文信息,兼顾原文信息与读者阅读要求,显示了译者的主体性。

(四)补偿

斯坦纳(1998)指出,“在前三个步骤中,译者丢失了原作的一些信息,同时在译文中添加个人的感悟和理解,这必然会导致译文的整体失衡,因而,译者应在最后一步对译文进行补偿”。“即采用翻译补偿措施弥补原文文化信息和异域特色的流失”。通过补偿,原作与译作达到一种新的平衡,避免造成歧义。

例四:

原文:How can this be,that a man should destroy himself in order to give others the advantage?How can we compel Ferdinand and the dukes of Bavaria.

译文:一个人真的能做到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成就别人吗?我们尚且怀疑,又怎么能苛求奥地利国王斐迪南和巴伐利亚公爵这对宿敌呢。

分析:由于文化差异,不同语言之间可能存在一些读者不了解的文化信息,因而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增补必要的背景信息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信息。在翻译“Ferdinand”时,增补了他的身份信息,译为“奥地利国王斐迪南”,斐迪南接受查理五世的让位,成为奥地利国王,并在1556年至1564年间统治德国,史料记载,他与巴伐利亚公爵是宿敌。增补信息后的译文,前后逻辑更加通顺,便于读者理解原文所要传达的含义。通过补偿可以帮助目标读者理解语言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吸引读者主动了解更多背后的文化故事,感悟原作的内涵与外延,增补信息也是译者能动性的一个体现。

四、结语

«桌边谈话»属于文学翻译,在翻译时,译者并未片面追求语言内容的对等,而是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结合阐释学翻译四步骤及文章语言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修正译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的语言信息及思想内涵。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主体性,才能为读者呈现一部色彩斑斓的作品。

猜你喜欢

斯坦纳阐释学路德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你知道血型是如何被发现的吗
你知道血型是如何被发现的吗
在威登堡邂逅马丁·路德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看《春怨》三译本
阐释学视角解读Witter Bynner《道德经》英译的译者主体性
午夜来电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