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OED汉源词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1-11-22刘艳青

现代英语 2021年23期
关键词:汉源思政大学

刘艳青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2)

一、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明了方向。响应«纲要»精神,2020年10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发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以下简称«指南»)。本着继承和发展的原则,«指南»明确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育人素养,在教材建设和教材内容选择方面应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掘英语课程及其教学方式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大学英语教学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与时俱进记录并反映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如何从英语词汇的角度开发课程思政资源,是大学英语教师应及时思考和探索的挑战。«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以下简称OED)是公认的当代最全面和最权威的英语词典。其中,以汉语借词形式所收录的聚焦时代变化、紧跟社会热点的词条,为大学英语课程提供了“他者”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课程思政视域下,文章建议从大学英语语法、语音、语义、语用教学层面挖掘OED汉源词的思政教育价值,丰富教学资源,深化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

二、OED汉源词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态势

OED由英国语文学会组织筹备编写,是一部追溯词源、查考历史、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语文词典;自2000年3月网络版OED Online上线,词典内容约每隔3个月便更新一次,与时俱进收录热门词语。2010年底,OED官方宣称,它只收录了245条汉源词;2013年,陈胜利从时间、来源、语义范畴等方面对OED进行数据统计后,整理出394条汉源词;2020年,据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泰元博士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OED已收录约500个汉源词,即汉语借词。

从横向来看,OED所收录的汉源词涵盖了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曾泰元将其划分为蔬果、美食;考古、文物;哲学、宗教;布料、服饰;情感、表达;建筑、历史、朝代等23类;其中,仅茶文化一类就有28个汉源词条,如 bing(茗)、congou(工夫茶)、Pu-erh(普洱茶)等,足见中国茶文化影响之源远流长。

从纵向来看,OED汉源词记录了中西方文明交融碰撞的历史,折射出中国发展的时代轨迹。曾主持OED全面修订和线上版本开发的OED前主编约翰·辛普森(John Simpson)将OED收录汉源词的时期划为三个阶段,文章将其归纳整理如下:

第一阶段(1500~1750):中西方缺乏互动,罕有交流;仅35个汉源词进入OED,且多与旅行和贸易见闻有关。

由于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交通不便等限制,分属东西半球的中英两国这一时期鲜有大规模的地缘交往互动,缺乏语言相互传播交流的环境和通道,汉语借词往往以欧陆语言为媒介进入英语语系。OED记录的这一时期内最早的汉源词是li(里:距离单位)和litchi(荔枝:水果),两者都出现在西班牙人胡安·冈萨雷斯·德·门多萨(Juan Gonsales de Mendoza,1545~1618)的«大中华帝国史»(1585)的英译本(1588)中。这一时期英语中的汉源词多与旅行者和贸易商船的在华见闻有关,以及一些与茶、朝代和官员头衔有关的表达。截至1750年,OED仅收录了35个汉源词。

第二阶段(1750~1918):中西方贸易频繁,文化沟通加强;OED汉源词以贸易词语为主,饮食、艺术、哲学、神话类词汇增多,但鲜有科学、医学词汇。

随着海上航线的开辟,越来越多的欧洲航海家及商人来到中国,促进了经济贸易往来,中西文化沟通加强,更多贸易类汉源词进入英语,如senshaw(线纱)、souchong(小种茶)、tsatlee(七里丝)等。及至19世纪,中国的艺术和哲学思想引发西方关注,相应的汉源词进入 OED,如 se(瑟)、dizi(笛子)、ts'ao shu(草书)、I Ching(易经)、Chan(禅)等。但这一时期的OED汉源词鲜少科学、医学词汇。

第三阶段(1918—至今):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中国国力日益强大;OED汉源词与时俱进,政治、经济、科技类词汇引发关注。

进入20世纪,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进一步加强了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这一时期OED收录的汉源词中,以汉语拼音形式为载体进入英语话语体系的中文词汇不断增加,如qinghaosu(青蒿素)、yuan(元)等;另有聚焦时代变化、紧跟社会热点的中式英语表达,如taikonaut(中国航天员)等以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被OED收录。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OED汉源词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索

OED汉源词记录并影响着中西方社会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体现出我国所特有的文化色彩和历史痕迹,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价值。据此,文章以OED汉源词为语料,尝试将其从语法、语音、语义、语用层面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以丰富教学资源,深化思政教育。

(一)语法层面:解构借词方式,挖掘思政元素

以 Taikonaut为例,“Taikonaut”是由中文“太空”的拼音“Taiko”和英语单词后缀“-naut”(驾驶员、操作员)构成,专指中国宇航员,体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进步和国际影响力。解构这一汉源词,既有助于学生认知中西语言的融合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仰望星空、逐梦问天的理想。

(二)语音层面:巧用汉语拼音,弘扬传统文化

用汉语拼音取代之前的威妥玛拼音为英文再现中文增加了“原真性”。借助于OED以汉语拼音形式收录的中国传统文化汉源词,如,qinghaosu(青蒿素)、tui na(推拿)、sheng(笙)、wushu(武术)、qipao(旗袍)、I Ching(易经)、yin(阴)、yang(阳)等,传统文化在中医、戏曲、服饰、哲学等领域的思想性、文化性和育人功能得以巧妙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

(三)语义层面:融通中西语言,培养家国情怀

作为一本语文词典,OED用于解释词条的引用部分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宝贵的史料价值,可以用作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材料和翻译练习。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重温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四)语用层面:拓宽国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

2018年2月17日,中国外文局所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首次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带动了世界经济与科技话语的创新;随着中国的节日民俗、先贤思想、传统美食等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世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话语方式也正在悄然影响着世界。

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普及OED汉源词的渊源及发展态势:从第一阶段OED仅收录35个旅行见闻类词条,到第二阶段收词范围扩大到贸易、饮食、艺术、哲学、神话类词条,再到现阶段医学、经济、科技类词条的出现和增长,帮助学生管窥中国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明确学生作为中国文化传承者所肩负的责任,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伴随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国际话语权、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西方语言融通会愈加频繁。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紧跟时代发展,发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入英语教学建设全过程,给大学英语教师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以OED汉源词为例,分别从大学英语语法、语音、语义、语用教学的层面探索了OED汉源词的思政价值,以期为大学英语思政教育提供教学思路和资源。

猜你喜欢

汉源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乌斯河汉源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乡村振兴的汉源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