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2021-11-22任春芳

小学生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边形思维过程

⦿任春芳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互动,才能够使课堂顺利推进。而提问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提问的合理嵌入,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对话,将课程目标有效达成,并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提问还能够最大限度唤起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以切实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理清提问的方式方法做好有角度提问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我们可以将提问分为:常规性提问、记忆复述性提问、分析判断性提问、发散思考性提问四种类型。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常规性提问。练习完成了吗?得出答案了吗?这是非常普遍的一种常规性提问方式,在每门学科中都会涉及,学生一般对这类提问不会投入过多的关注力。

记忆复述性提问多出现于课前,对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和复习,另外在课中也可以有效穿插。如在新知识学习的过程涉及了学生已经学过的一些公式,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进行一些回顾整理,以帮助学生有效整合串联。这种类型的提问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建构的一个有效方式。学生对于这类问题一般都会比较重视,尤其是对于一些不熟悉的部分,他们自觉会进行有效的回顾和整理,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

分析判断性提问和发散思考性提问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也会用到。但是要注意控制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不要以过多的难题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要与一些基础性问题有效穿插。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推理分析和判断,并进行适当的思维拓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数学的缜密性、连贯性和趣味性。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四类问题要灵活穿插,以切实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有效控制问题数量,彰显数学提问艺术

很多教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都不能有效把握提问的数量,有时提问的问题过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麻痹心理,起不到教学推进作用。还有的时候因为提问较少,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这样也难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好最佳的切入点,控制提问的数量,以有效彰显课堂教学的艺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不是简单的对话互动,而是要能够针对重难点进行有效的启发和点拨,以更好地实现思维过程中的承上启下,帮助学生扫清盲点和死角,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如结合一幅图画进行提问时,教师不要问:什么图片上有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这样的问题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找好切入点,思考一下想让学生重点理解哪部分信息,再抛出问题:鸡和鸭的数量相差有多少。扣紧“相差”这个要点,让学生头脑中首先有一个定位,这是一道减法,而不是加法。减少不必要的分散性提问,就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灵敏,逻辑思维能力也能显著增强。

三、灵活把握提问的难度,使数学教学更富启发性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包括,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促进学生运用感知,同时更包括价值取向和学习情感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智参与情况,更可以按照层次梯度的提问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的推进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难度方面灵活把握,才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具启发性,学生的学习参与心理才能被有效调动。

教师对学生设计提问及分析问题答案时,不要只着眼于对或不对这种单一层面,而是要将提问的广度逐步拓宽。结合一些开放性提问,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与发散。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四边形吗?再加上哪些限制条件才能成立。面对这个问题时,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还要动手进行有效的拼接和尝试,从而形成一些发散性思维。如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能够拼成四边形,两个有一条边长相等的三角形能够拼成四边形。这样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还能够对一些概念进行有效的区分和对比,使思维由浅入深。

总之,数学是一门严谨连贯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与启发,几种提问方法需要结合不同的场景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灵活掌握,有机穿插,同时注意提问的角度、数量与难度,才能推动数学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展开。

猜你喜欢

四边形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怎样数出图形的个数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四边形逆袭记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