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架设“插图”与“数学”的立交桥
——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难点的化解策略与思考
2021-11-22吴倩枝
⦿吴倩枝
一、巧用插图化解计算教学难点的策略
(一)善用插图,融数形结合思想于理解运算之中 数是数量关系的体现,形是空间形式的体现,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在探讨数量关系时常常要借助图形直观地进行研究;而在研究图形时,又常常要借助图形间隐含的数量关系求解。[1]“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若渗透在每一次教学中,学生就可以建立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意识,保证了学生终身学习的稳定性。
如在解决一道课后购物的思考题时,孩子有思路但整理不清,家长辅导时也选择图示法讲解题意,却因低效运用插图导致讲解费力,孩子也似懂非懂。实际,图示法一定要形象突出,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色彩鲜明、条件清晰地插图更利于孩子清晰地看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得出结论。
(二)深度解析,理解插图于计算教学的实际内涵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要的就是能读懂题目。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去分析那些较为难理解的题目,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列出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题目,甚至举一反三,运用老师的教学的分析方法去解决其他数学类型的问题。
一年级“大于号、小于号的认识”。大于号与小于号很相似,但开口方向相异,学生不易识忆。通常采用口诀:“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尖尖快把小数找”,也可用形状代替实物图,再到符号化,实现思维的三次升阶。
(三)做思结合,积累数学操作活动中的实际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后,从“双基”变为“四基”,可见:积累数学基本经验已是指导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潜在经验,即积累活动经验。因此,需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操中理解图意和题意,理解后掌握算理算法,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只有通过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2]
如在教学十几减九退位减法时,我让学生借助小棒模拟,因为9根不够减,所以从1捆即10根中减去9根,还剩1根再和原来的几根合在一起就算出了答案。然后再拿出计数器演示操作,学生尝试。学生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吃透了算理。而操作过程中,孩子对书中图示也有一定的思考,理解教材中图示的作用。
(四)理解贯通,链接生活与计算教学难点变容易 连接数学问题与学生经验是生活化数学教学的核心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处理教材,重组教材,调整教材,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给学生轻松愉快的数学活动体验[3]。学生学习知识后,教师需即时启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试着把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用所学的知识来解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于生活并提高数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如何让孩子自己通过图片和生活经验自己得出运算顺序呢?一直困扰我,后来在实际教学中,我选择了创设购物情景,出示超市购物图片,让孩子买东西,如买4本5元的本子和一只3元的直尺,共需带多少钱?孩子若直接看算式会有不同的计算顺序,然而创设了生活中的图示情景,孩子就知道应先乘后加,由此将抽象的数字计算生活化、具象化,更利于孩子对计算顺序的理解。
二、巧用插图化解计算教学难点的理性思考
(一)开发全脑潜能,让“形象”与“抽象”在计算教学化难中共舞 新课程更强调对小学生计算素质的培养,老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依据小学生的心智水平来实施计算教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的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所以,充分利用学生直观的表征能力,在观察比较中,丰富和具化学生对数的直观认识,积累更深层次地认数的知识经验,也加深了学生对算法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高效地算出结果。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形象与计算题与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数感。
(二)注重授之以渔,让“理解”与“算法”在计算教学化难中携手 计算教学中既要有学生对算理的直观理解,也要让学生经历算法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使法理互通互助,实现让学生“尽知其然”。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深刻理解运算顺序,且找到并使用恰当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建构知识前后的联系,掌握好有关数的加减法的知识点,具象化计算教学。
(三)践行生活教育,让“插图”与“数学”在计算教学化难中融通 数学紧密联系着生活,教材中的知识重点通常直给结论,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缺少了进阶过程,学生也更难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创设出和知识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问题思考模式。继而,再引导学生用插图来理解数学算理算法,最终能经历、掌握和运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