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1-11-22夏华良

名师在线 2021年30期
关键词:榜样行为习惯教师应

夏华良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第二外国语学校,广东深圳 518000]

引言

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完成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求和倾向。在习惯的影响下,人在一定的情况下不完成这种动作就会感到不安[1]。例如,有的学生习惯晚睡,而在白天上课时昏昏欲睡。这便是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通过长时间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改正。

一、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习惯与性格一样,有好坏之分。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讲文明等[2]。在课堂上,学生应保持安静,不交头接耳,这是对教师的基本尊重;在校园内,学生应杜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不良习惯,不骂人、不打架,等等。

英国著名哲学家普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就会收获一个命运。”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其更好地学习与成长。要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需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形成顽强的意志力,遇到挫折时保持迎难而上的心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3]。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正确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具体、形象的说理启迪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自制力较弱,看问题往往是片面、不深刻的。因此,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利用具体、形象的事例,丰富初中生的认知,使初中生更好地接受教育[4]。

说理启迪不仅要用于对学生行为习惯指导的开端,还要贯彻行为习惯指导的各个环节,如良好行为习惯的讲解、行为习惯的典型剖析、良好榜样的展示、行为习惯的训练、良好行为习惯的总结等[5]。

需要注意的是,说理启迪应是亲切的、发自内心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言简意赅的,而不是一味说教,更不是简单的惩罚、训斥或警告。

(二)加强家庭教育,不可溺爱孩子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是其他情感无法比拟的,家庭教育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家长对孩子既不能过分娇惯,又不可过于严厉;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可要求过高。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给予孩子适当的照顾。孩子的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的[6]。家庭教育是孩子行为习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家长应抓住教育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体育活动,锻炼孩子的恒心、耐心、抗挫折能力等。只有这样,亲子情感才会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父母应保持意见统一,切忌在孩子面前发生争论,以免对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三)注重行为训练

由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积久成性”的,学生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重要、基本的方法。教师应在讲清楚道理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行为训练,帮助学生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教师应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形成自我服务的劳动意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区义工活动。教师应与家长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到,不能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受累,以致其失去锻炼的机会。劳动习惯的养成,对初中生的体质增强、智力开发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大有益处。

(四)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客观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教师、父母都是初中生日常亲密接触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学生,甚至教师和家长的一些行为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深刻的烙印。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家长的言传身教应与学校的要求相一致,从而为学校教育奠定良好基础。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落实立德树人,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道德品质的认知,从而使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在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性问题。

(一)从小从早,从好从严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稳固性、可变性、可塑性。这表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培养,教师和家长应及早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劳动等行为习惯,从而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例如,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喜欢左顾右盼、心神不定。针对这一问题,若教师和家长不能及时纠正,就会导致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二)明确目的,认清意义

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教育的目的,使其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例如,要想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应让学生认识到爱惜粮食既是为了尊重粮食生产者的劳动,更是为了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学生只有明确了目的、认清了意义,才能做到行动有方向,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树立榜样,指导实践

习惯既是通过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也是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的。因此,实践活动是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脱离了实践的教育将成为纸上谈兵。

初中生爱好模仿、善于模仿,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教师、父母的言行。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在各方面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应关注时政、社会热点,合理利用革命英雄、劳动模范、“三好学生”及周围的榜样等教育初中生,也可以利用各种书籍中的好人好事影响、教育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周围环境中那些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设法使学生远离这些因素。

(四)坚定不移,持之以恒

习惯是在长期练习、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恒心和毅力不仅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基础,还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因此,在培养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必须有坚定的意志,下定决心、持之以恒。

结语

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榜样行为习惯教师应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皋兰县石洞小学为例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