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督办工作对促进国企改革的意义
2021-11-22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杜波张颖
文/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 杜波 张颖
督办工作是办公室核心工作之一,是办公室从服务型部门转变为专业型部门的重要支点,依托督办职能,办公室能够较为广泛地参与、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从而切实发挥核心部门的重要作用。中国石化在提高督办工作实效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近年来,以办公自动化为依托构建督查督办网络平台,实现了长、短期重点工作线上运行,近、远期工作有效跟踪,企业事项执行效率提高了80%。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事务水落石出,督办工作势必成为保障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着力构建规范完善的督办体系,有效发挥督办职能,建设强有力的督办队伍,保障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流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效扩大督办管理范围,拓展督办工作视野,确保督办界面全覆盖,切实推动事关企业改革生存发展的“急难险重”任务有效完成。
一、督办工作在推动企业改革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督办工作是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地的重要保障。督办工作重点在“督”,核心在“办”。通过有效的督查督办手段实现重大事项决策的有效办理、按期办理是督办工作的内涵所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在中办召开会议时明确提出要“围绕大局加强督办、促进落实,对重要决策事项要一个一个跟踪问效,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加强督办工作,建设强有力的督查督办管理体系,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要求的重要体现,是确保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依靠力量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必须要重视督办工作,把抓落实作为一种政治自觉,切实增强督办意识,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基本职能作用,促进企业各层级执行力不断提升。
(二)督办工作是企业决策部署有效落地的重要保障。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已经涉及企业的核心结构、核心利益、核心思想,如何优化调整结构建立高效的现代化企业?如何破除利益集团阻碍推动改革有效落实?如何改变陈旧思想引领企业走新时代的发展之路?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不仅依赖于改革方案、改革措施、改革热情,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只推动落实的强有力的执行队伍,督办在其中便是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涉及多部门、多单位协同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遇到“梗阻”都会对工作成效造成影响;任何一项工作慢了都会影响大局,影响企业发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更需要各级干部和督办部门负起责任,做好协调,推动工作往前走,将停留在纸上、会上、嘴上的决策落实到点上、线上、面上,以具体工作的点、项落实,助力企业的全面发展,确保改革力度不减、发展动力不衰。
(三)督办工作是检视党员干部干事担当的重要保障。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国有企业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需要全体员工上下一心、齐心协力;需要党员干部不畏艰辛、勇往直前;需要各项措施有效落实、顺利推进。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少数党员干部对决策还存在着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照搬照抄敷衍了事,遇到问题能压就压、能拖就拖、推诿扯皮的现象,极大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体现了工作作风不严不实、担当意识不足不够、工作能力不硬不强。这些问题除了纪检部门开展相关调查整改外,督办部门也要发挥积极作用,督办“对事不对人”,但事情的落实集中反映了人的思想,督办能够间接反映党员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对久督不办,故意拖延的事项,督办部门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追究相关党员干部的责任,重新评估其工作能力,达到净化企业风气,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督办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在落实企业重点工作时存在部分共性问题,突出表现为“过程失查,时间失控”,造成工作低效,影响企业发展。主要原因在于督办工作的落实力度不够,督办职能未很好地体现。这与国企长期形成的企业风气有很大的关系。
(一)督办流于形式化。目前,很多国有企业存在聚焦“领导”的现象,对涉及企业改革发展的很多难题,领导过问了,工作推一推;领导不问了,事情放一放,常常出现有上文无下文,光打雷不下雨、雷声大雨点小现象,甚至许多可以推动企业“弯道超越”的工作最终半途而废、前功尽弃、不了了之。这些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完善,职能定位清晰,督办部门、人员齐全,但为什么工作还是无法有效推动,内因在于督办工作流于形式化,本应站在全局、提醒领导、督促部门的督办成了架子上的台账、盒子里的文件、本子里的讲话。
(二)督办手段不创新。督办工作的核心是通过有效的“督”实现高效的“办”,最终目的是形成企业良好的工作作风,使全员都能够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由于主观、客观的因素,企业部分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会遇到“梗阻”,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督办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这些“梗阻”的应对手段较为单一,除了电话催办、文件催办、短信催办等方式外没有更为有效的方式(中国石化依托信息化建立了督办平台,实现了事项的自动催办,缓解了督办矛盾,提高了办事效率),过程控制弱,痕迹保留难。一方面,不能够引起承办部门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导致督办部门成了“众人烦”,因此创新督办手段,实现有效督办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增强督办工作的执行力度,保障工作有效落实
督办工作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形势,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予以改进,要贯彻“人人都是督办员”的“大督办”理念,改变以往办公室督办、电话督办、文件督办的方式,将督办视角前移,督办职责扩大,由被动督办向积极主动督办转变,由一次性督办向跟踪式督办转变,由单部门督办向联合督办转变,由面面俱到向突出重点转变,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充分增强督办工作的执行力度。
(一)强化责任担当,保障工作有效落实。形成督办的工作都是重点工作,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切身利益。要从“一把手”开始重视督办事项,培养敢于担当、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建设助推督办工作,确保督办事项高效办结,坚决杜绝个人主观因素阻碍工作落实。
(二)实事求是,真实反映督办事项。从实际出发,全面、深入、真实地了解情况,在涉及重大方针、政策、制度等问题的决策上,要把问题考虑得周到细致,要设置合理的时间节点,要有可操作性,要经领导审批同意,切忌形式主义,走过场,要定期上报事项进度和落实情况,客观全面,既要报喜,更要报忧。
(三)协同配合,构建“大督办”格局。要树立“人人都是督办员”的理念,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要会作决策、提要求,更要有抓落实、推动工作的能力。在督办事项执行过程中,工作难免会有交叉,需要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互相配合,为此,督办部门要起到牵头协调的作用,各单位、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化解督办事项办理过程中的矛盾分歧,以企业发展大局为重,形成左右联动、上下联动的“大督办”工作格局,提高承办单位、部门配合做好督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发挥督办“旁观者”的优势。督办事项除自上而下的决策贯彻落实,也包括自下而上的建议反馈。分管领导和督办人员要避免成为“传话筒”“发令枪”,避免对督办事项了解不清、浮于半空,要针对相关事项调查研究,拓宽督办视野,把新情况、新问题,贯彻落实决策部署的意见建议,一线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收集上来,形成有内容、有价值、有份量的调研成果,建立督办成效报告和调研成果报告“双反馈”机制,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五)加强考核问责,形成督办工作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定期督查考评机制和通报制度,推动责任落实和作风转变,将过程督查及问责紧密结合,严肃追查失责管理环节,用问责考评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督办工作落实,让自觉落实成为督办工作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