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2021-11-22郑有礼

名师在线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师应中华

郑有礼

(甘肃省天祝县第二中学,甘肃天祝 733299)

引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我国文明发展的体现,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瑰宝[1]。中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核心人才,教师应从教学入手,引导其认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心中生根发芽,从而让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2]。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数学教学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先辈们在时代发展中凝聚的生活智慧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对后世带来了重要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使其从历史发展中领悟民族、国家稳定昌盛的核心——人民[3]。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成长的积极作用,还要使其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二)溯源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的溯源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圆的知识点,引出先辈探索圆周率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并结合当时国内外数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充满历史气息和故事气息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溯源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4]。

(三)先人的数学成就

教师应结合其他优秀教师和前辈的教学经验,制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牛顿曾说过:“我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例如,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和根本是“九九乘法表”。早在秦朝时期,我国先人就已经总结出“九九乘法表”(考古学家在出土的秦朝文物中发现了九九乘法表)。又如,南宋时期,我国数学家杨辉创作了《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以及《杨辉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算法》和《续古摘奇算法》的统称),对中国数学和世界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较于中学数学枯燥的文字、烦琐的公式,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如何搭建一条联系感性和理性的桥梁是教学的重点[5]。相较于枯燥的文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能够通过趣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一)深度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传统文化

中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引导学生从精神层面上得到提升,让学生形成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6]。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蕴含的传统文化是许多数学家的毕生心血,在文学用语、布局谋篇、思想表达和数学理论上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教师应通过引导,让学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7]。

(二)以情感为核心感化学生

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8]。

以“有理数的运算”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导入《九章算术注》的内容。《九章算术注》记录了当时数学领域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从今天的角度分析其中的解法,虽然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刘徽经过补充,完善了《九章算术注》。他提出十进小数的概念,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在代数方面,他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教师可以充分结合中国数学家的相关著作和相关史实,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主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数学思想及成果。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师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9]。

1.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课堂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点,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平面几何的空间限制,让学生积极思考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空间几何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有效展示异面直线及异面直线所成角,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数学典故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关于古人掷骰子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了解1~6 点出现的概率。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投掷骰子。经过多次投掷后,学生会发现掷骰子1~6 点出现的概率接近,从而提升数据分析能力。这样,学生能够明白随机事件有几个选项,发生的概率就是几分之一。这样不仅营造了“学中玩”的学习氛围,还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提高了数据分析能力。

(四)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原理和数学知识创设相关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认识到将中学数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结合的重要价值,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重难点;以情感为核心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开展探究式教学,使教学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教师应中华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四个重要“转变”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