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 迈向新的时代 为健康南京建设砥砺前行
——南京市中心医院党委贯彻“三服务一争创”的实践与思考

2021-11-22南京市中心医院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姚诗琪

办公室业务 2021年4期
关键词:南京市专科特色

文/南京市中心医院(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 姚诗琪

机关事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一环。围绕“三服务一争创”作风建设活动,就是要为机关高效运转服好务,进而为经济社会管理服好务,为人民群众服好务。南京市中心医院作为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的重要业务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近年来,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三服务一争创”工作思路融入中心、融入日常,作为改进作风、服务群众、推动工作的有效载体,以创办人民满意医院为目标,在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打造医学专科特色、践行以民为本的卫生健康工作思想上下功夫,以实际行动为“健康南京”建设作出贡献。

一、精耕细作,狠抓发展

(一)多措并举探索医联体建设,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在院党委坚强领导下,医院自从与所在区区级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睦邻三甲医院牵手成立“医疗联合体”以来,以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致力于为社区群众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经探索努力,我院医联体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合作内容更为丰富,合作流程更为畅通:一是在合作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制度,同时与区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开通医联体内部转诊、会诊绿色通道,不需预约即可为社区患者提供“管家式”服务,通过构建有实质内容、各环节有序衔接的医疗联合体,实实在在为百姓办事。二是搭建起了“核心医院专家”下沉巡诊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技术帮扶机制,定期派驻专家医师深入基层开设专科门诊。截至目前,派驻专家门诊已覆盖多家社区医疗机构,在带动彼此服务能力共同提升的同时,让社区居民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综合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三是初步形成 “2+N”互动模式,常态化邀请省、市三级医院的专家教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以及我院相关重点、特色专科专家医师参加学术研讨、学术沙龙,通过多视角畅谈、零距离接触,延伸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让大家在上下联动协作的卫生健康新格局中实现优势更优、长板更长、短板不短。

(二)推行医疗“供给侧”惠民生,提升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医院立足自身优势,努力在服务健康南京建设的大局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积极组织医院干部职工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等开展各类医疗服务主题公益惠民活动,在健康宣教、健康咨询、健康干预等方面提高有效供给、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回归医院公益属性。一是通过规范开展健康教育,利用人民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引导群众改变健康行为,增加个体健康幸福指数。二是通过广泛开展健康咨询志愿服务,强化指导干预,把免费义诊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常态化、长效化进行,将医院的特色技术、知名专家、优质服务带到群众身边,让人民群众获得更为便捷、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三是全方位回应群众关切,在制定实施医院各类公益项目的同时,更加注重关爱少年儿童以及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健康,高度关注青少年群体的用眼爱眼问题,切实维护老年人口的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不断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口的健康服务关注度,重点帮扶因病因残致贫群体,努力为各群体尤其是老幼弱残提供连续有效的医疗服务。

(三)延伸触角放大优势资源,创新品牌拓宽发展思路。近年来,医院逐渐将发展的触角一端向预防保健延伸,一端向康复治疗延伸。一是立足社会老龄化加剧、康复医疗市场需求持续释放的现状和医院优势,对照三级老年病医院建设标准,优化流程、补齐短板,为医院发展搭建新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南京市大型综合医院老年病资源配置的不足,真正为实现南京市老年医学医疗资源的深度融合共享添砖加瓦。二是积极响应健康南京建设、深化医疗改革的号召,推进“互联网+智慧医疗”,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开发建设智慧医疗服务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医院数据中心3~5年发展规划,为受众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提供更多保证。

二、对标找差,正视不足

贯彻落实“三服务一争创”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对照机关事务工作的职能任务,对照健康南京建设的工作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服务保障精细化水平还需要再提升。一定程度存在服务理念墨守成规,服务流程存在短板,主动服务、得体服务不够,很多时候,医疗服务工作略显粗放,影响到医疗服务整体的效果。

(二)解决重点难点的有效途径还需继续探索。遇到复杂问题时,有效的整合手段不够多,特别是一些需要投入较大人物财力的重点项目建设,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推进缓慢。

(三)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人才梯队的培养与选择还不够严谨、不够规范,培养与使用之间还有分离的现象;人才引进的策略、形式和渠道还需进一步打破传统、大胆探索;人才流失、人才断层、学科骨干老化的问题依然是限制医院长足发展的瓶颈。

(四)医院专科建设和发展方面还存在短板。医院目前拥有数个市级医学重点专科和多个深具潜力的特色专科,但专科发展不平衡,在创建申报省级重点专科、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等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等项目方面需进一步突破。

三、拓展思路,再促提升

问题和不足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最好的抓手。下一步,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背景下,强化党建引领,审视发展短板,更新服务理念,以保持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着力点,力争在医疗专业技术上取得新突破,在医疗服务品质上取得新成效,践行以民为本的卫生健康工作思想方面打开新局面。

(一)在转型升级方面谋划新定位,争创成为三级老年病医院。在“大健康”观引领下,医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和拓展,以未来建成三级老年病专科医院为目标,精心打造一批老年医学特色学科,厚植培养一批老年医学特色人才,加快开设一批老年医学特色服务,不断增加医院在未来老年医学医疗市场上的话语权。

(二)在专科建设方面塑造新品牌,推动医疗工作可持续发展。医院将放大现有特色,坚持继承与创新,医、科、教、学、研相结合,做大做强自身品牌,放眼重点专科建设;还需要通过集中建设和投入使重点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实现由规模到内涵,由粗犷向精细,由数量向质效的深刻转变。逐步促进诊疗技术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的进步,让技术性医疗服务为医院树立长久深远的品牌影响力。

(三)在人才强院战略方面启动新引擎,为医院发展注入持久动力。一是培养选拔管理干部,通过聘任制度体现优胜劣汰,将政治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实绩突出、堪当医院重任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来。二是加快存量人才的专科培养,鼓励在职人员学历深造,重视南京市和院内青年人才的培养,早期明确人才亚专科目标,为提高医院专科诊疗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大各类人员培训与考核。鼓励职工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学习,做到管理、技术同步提升。

掩卷长思,“三服务一争创”于南京市中心医院这个机关事务工作的“小”部门而言,既是承担新的任务、寻找发展空间,不断创新工作举措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服务水平、形成自身特色、全力打造品牌,在行业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平台。

“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判断,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卫生健康事业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要求。机关事务工作永无止境,医疗健康服务任重道远,南京市中心医院将以党建引领履职,以新作为助推发展,围绕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中心,贯彻高质量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要求,当好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小窗口”,展示好党和政府的“大形象”,推动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品牌迈上新台阶,把医院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猜你喜欢

南京市专科特色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中医的特色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完美的特色党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