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工会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的思考
2021-11-22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姜娜
文/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姜娜
工会要忠诚党的事业,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众中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工会工作者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格局已逐渐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总基调也已确定,新时代工会工作者如何围绕在党的周围,做密切联系企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是我们当前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广大工会干部要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团结凝聚群众力量,必须要有坚定的战略定力、过硬的政治规矩。因此,加强新时代工会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强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刻不容缓。
一、加强新时代工会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因此一个人的思想对所从事工作的结果起了导向性作用。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有鲜明的政治性,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纲领,执行党的决定,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职工群众,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会工作中,争做职工信赖的娘家人和贴心人。
(一)是确保党的领导的根本保障。19世纪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工人运动的失败恰巧验证了工人阶级作为独特的政治力量,开展武装斗争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于是,工会组织在适应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工人运动科学有效开展的背景下诞生,无数工会工作者身体力行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工会十七大的胜利召开,旗帜鲜明地阐述了工会工作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工会系统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深化工会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新时代工会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政治要求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勇于创新发展,敢于破旧立新,推动工会工作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牢牢把握“增三性、去四化”这一基本原则。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工会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加强基层工会工作者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提高基层工会工作活力,是工会改革聚人心、强民意、有活力、接地气的指路明灯。
(三)是坚持服务职工的工作导向。职工群众是组成工会组织的重要力量,是工会改革创新的力量源泉。以职工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职工需求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想职工所想、做职工所需、解职工所难。因此,工会工作者要高举思想政治建设大旗,不断探索工作方法,建设智慧工会,利用“互联网+”提供及时有效的线上服务,建设职工满意的民主之家、和谐之家、温暖之家。
二、加强新时代工会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的阻力和困惑
从党的十九大到中国工会十七大,旗帜鲜明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努力把握新时代工会组织新使命、新目标和新要求,在各项工会工作开展过程中全面落实,形成新的理论和实践。但是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不代表当前工会工作开展没有困难,尤其应该从工会工作者自身思想政治建设中寻找原因、分析困惑。
(一)思想觉悟还不够高。工会改革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部分工会工作者身子进入新时代,思想留在旧时代,对新时代赋予工会工作者坚持党的领导、服务职工群众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不敢为。墨守成规,怕担责任,怕担风险。二是胆大妄为。敢于创新,但是不调研、不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三是立场不坚定。头脑不清醒,职工诉求太多,无法进行统一。究其原因,是工会工作者思想觉悟不高。
(二)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工会工作者开展工会工作的指导性纲领。但有时工会工作者的政治敏锐性不强,弱化职工群众的政治地位、民主管理缺少监督、集体合同履行不到位,在面对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有分歧时出现“和稀泥”“两面派”现象,均造成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不信赖,对工会工作的质疑。一旦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工会工作的开展将失去意义,影响“听党话、跟党走”总基调的落实。
(三)教育方式有些单一。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工会工作者的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仍存在培训教育方法单一、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等现象。有些单位存在重党建轻工会、重生产轻学习的情况,以致于工会工作者还是传达学习上级精神、参加非专业性的教育培训,没有真正“走出去、请进来”,没有先进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经验和实践,没有将思想政治建设责任入脑入心。
三、加强新时代工会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会组织要带动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维护党的核心领导,坚定战略定力。打铁必须自身硬,有较好的思想认识高度和政治理论觉悟,才能有资格、有能力带动整列火车。因此,广大工会组织可以从构建价值维度、知识维度、技术维度三个方面,加强新时代工会工作者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工会工作者对自身工作价值的认可,加强理论系统知识的学习,勇于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改革创新。
(一)构建价值维度,增强工会工作者存在感和价值感。现在“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工会工作的攻坚力量,“80后”更加注重工作的存在感,“90后”更加注重解决难题后的价值感,但是他们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必须通过开展工会工作完美呈现。所以,工会组织要善于运用两个年龄层的思维特点,围绕党的领导核心,坚定思想政治引领,强化价值体系建设,打造企业和职工的命运共同体,不断输出开展工会工作的源动力。首先,坚定政治立场。工会工作者没有“党员”身份硬性要求,在开展工作时能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不能坚定政治立场,就要看平时是否“学以致用”。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参加企业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理论学习,及时进行理论武装、思想充电,才能坚定不移地把握政治方向,领悟方针政策,凝聚融合广大职工群众的发展共识,有效开展特色服务,让企业满意、职工放心,让“有困难找工会”不再是空谈。其次,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目前广大职工群众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只有傻实干、吃闷亏的人才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广大工会工作者要带领职工走出误区,加强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宣传,让职工深度理解劳动、认可劳动,营造乐于奉献、把工作当成爱好的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再次,强化企业和职工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企业和职工好比互促共进、相互尊重的一对情侣,企业和职工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企业追求盈利,盈利由职工创造,职工追求利益和价值,利益多少和价值平台由企业提供。所以,工会工作者要扩大服务层面,提升服务质量,强调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给予建功立业的平台,发挥个人价值最大化,实现个人能力有形化,最终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二)扩大知识维度,增强工会工作者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专业和系统的理论知识,是工会工作者指导开展工会工作正确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首先,要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赋予工会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学原理、读原著、丰富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其次,要解读政策了解制度。中国工会十七大修订了《中国工会章程》,修订后的工会章程更加强调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工会的领导,更加明确了中国工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基调,所以,工会工作者要逐条解读制度,深挖政策支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工作者队伍,竭诚服务职工。再次,要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不少工会工作者因为企业工作条件、面对的职工群体、历史遗留问题等,使得开展工会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稍微不注意就能引发“毒瘤”、激发历史矛盾。所以,要加强工会工作者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增加工会工作者交流、学习的机会,拓展工作载体,丰富服务的多面性,做好理论与实践的接口管理。
(三)提升技术维度,增强工会工作者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技术主要是指开展工会工作的技巧手段和运用载体,比如说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安康杯”竞赛,促进企业施工生产、安全质量、创誉创效、稳步推进;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劳动模范、工匠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全员创新、争创一流的文化氛围;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实集体协商、职代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保证职工合法权益,提升企业认可度和公信力。开展这些工作,工会干部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让职工参与各项活动,享受发展红利,发挥工会工作者的创造力和战斗力。
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组织、教育群众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协调解决职工和企业矛盾,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都离不开工会工作者高度的政治思想引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广大工会工作者在新时代的引领下,不仅要继续发扬传统工会工作者的智慧结晶,还要努力开拓新时代工会改革创新途径和方法,不仅要坚持服务企业和职工的根本目标,还要探索开启双维护、双服务的有效载体,不仅要加强思想教育的宣传和引导,还要坚持工会工作者的服务升级和认识升级,不断创建新平台,融合新血液,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