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现状及分析
2021-11-22龚卿
龚 卿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哈尔滨 150008)
作为推动人类文明繁荣发展的主要动力,出版业从古至今一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历程以及现状的调查,整理归纳相关企业所处困境,在充分认识数字出版的必要性基础上,对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及困境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研究,以期指出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现有误区,分析问题产生的多方面原因。
一、出版企业研究对象简介及数字化发展状况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民社)作为黑龙江出版集团下的排头兵成立于1954 年,至今已有67 年历史。人民社以社科类精品著作为出版重点,该类图书占出版社年度出书量的90%以上。近几年平均年出书300 余种,总字数累计过亿,文字量巨大。始终秉承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办社宗旨。
2009 年转企改制以来,按照党中央对国有文化企业的要求,在确保社会效益优先、“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下,人民社出版了一大批导向正确、特色鲜明的优秀图书。人民社获得黑龙江省政府出版奖多项,另有多部图书获得国家级奖项,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邓散木全集》获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和第二十八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奖金奖。截至今年,人民社已连续11 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有多种图书获得国家民文资金资助,有近200 种图书入选黑龙江省精品图书出版工程。此外,人民社在农家书屋重点图书推荐上发力,2019 年和2020 年有20 余种图书入选。
尽管人民社在传统纸质图书方面成绩优秀,但在数字出版业务上起步较晚。目前,人民社数字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利用数字出版物积极申报各类项目。以2020 年为例,人民社由数字部制作《民法典普法宣传系列连环画读本》30册,申报农家书屋工程;整理《伊玛堪集成》富媒体电子书,申报国家数字精品项目。其次,踏足多媒体领域,推出有声读物及视频产品。为了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人民社正逐步探索有声读物及视频荐书的形式进行传播。例如,2020 年在全民阅读月期间精选制作适合大众读者阅读、版权归属清晰的有声读物《风雪征程——东北抗日联军战士李敏回忆录》和“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系列丛书”之一《六角街灯》发布到网络渠道供公众阅读。再次,逐步实现数字化出版资源格式规范、管理统一。目前已收集整理人民社内印刷出版的400 余册图书,根据电子版建立了文件数据库,将传统纸质内容转化为格式不同的数字信息,重新标引归类,推动纸质阅读到数字阅读的转化,便于读者下载阅读。最后,打造人民社线上宣传阵地。融媒业态下以数字发声,不仅开通出版社官网“龙人在线”,发布本社动态、行业新闻及相关作品展示,并且积极入驻第三方平台,例如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平台公号,将制作的音、视频出版物投放至有影响力的平台上赢得社会效益。
总的来看,人民社数字化业务还处于探索、尝试期。目前所制作的数字出版物无论是电子图书还是音视频制品尚未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多是用来宣传纸质版图书和申报项目所配资料。
二、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困境
(一)缺乏复合型人才
数字时代的出版融媒体发展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必须懂得运用数字技术软件,了解读者对新媒体的接受感,能够策划适于传播的选题内容和表现形式,又要坚守出版工作的要求和质量。目前在绝大多数的传统出版单位中,一个通常现象就是找不到既懂得新媒体技术又懂得出版业务的专业人员。会组稿、策划选题、了解出版流程的人员不懂得怎么进行数字技术加工,而引进的数字技术人员尽管会编程、设计前端,能够根据相关技术制作出产品却不懂出版业务,不仅所做的出版物内容质量不行,甚至连最基础的出版从业用语都不知道,无法与传统出版从业人员沟通。
(二)投入资金较多,加大企业压力
一些传统出版企业致力于购置相关设备,招揽技术人员来开发数字出版物,甚至建设自有平台例如网站、App 等,而建设自有平台不仅需要相关资金投入搭建,建好的平台影响力提升同样成本不菲。以做普通型App 为例,开发的成本在几万元至数十万元间,而推出后为了让网民下载使用并成为真正活跃用户(非僵尸粉),其运营成本已基本超过开发成本,这也是出现很多平台搭建起来却没什么用户,形成名存实亡现象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出版企业对于已经投入资金的产品和平台通常无法果断舍弃,不忍投资打水漂,所以继续勉强维持着不关停,人员运营和软件升级、续费等长期维护工作给企业带来了不菲的资金消耗,增添了出版企业压力。
(三)投入资金的项目未取得经济收益
传统出版业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就是生产的绝大多数的数字出版物都没有产生市场经济效益,仅有一部分申报项目所得资金勉强抹平成本,能够在市场中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数字出版物凤毛麟角。对于传统出版企业来讲,数字出版物在参加选题策划报送时强调最多的就是会取得什么样的社会效益,特别是为了申报项目及评奖时,用来配套传统图书做出数字出版物以增添整体项目的亮点和完整度。
三、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发展所遇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数字出版物的市场需求并未达到出版业预期
2019 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总收入为9881.43亿元,较上年增长11.16%。数字出版仿佛一轮朝日冉冉升起,让众多业内人士称赞传统出版业只要进行数字升级生产数字出版物就能大有作为。但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其中传统出版物加工形成的——电子期刊(21.38 亿元)、电子图书(56 亿元)、电子报纸(8.3 亿元)三项收入,仅占总产值的0.87%。而造就了近万亿规模的数字出版物产值实际由几类数字网络产品计入而得。
这些数字说明了一个事实,传统出版业所制作的数字出版物其实仅占数字出版总产值的九牛一毛,甚至仅有的这一小部分都不是由传统出版企业所制作的,而是由各种网络文学贡献,例如纵横、起点等网络小说连载网站。而占了数字出版绝大部分份额的网络游戏、在线教育和互联网广告是由我国大型互联网企业诸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在开发、运营、创新的。
(二)传统出版业受限于体制机制的束缚
作为党的宣传主阵地,出版行业历来受到相关法律、政策的严格监管。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行业管理体制(包括属地管理、专业分工经营、行政许可管理)导致整个出版行业经营主体存在专业化区域分割的现象。从出版企业竞争格局来看,出版行业的专业出版领域制造了无形的竞争壁垒。
如果以人民社来分析,人民社是一家以出版文史哲类图书为主的综合出版社,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始终肩负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之责,始终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工作的重心,始终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这就造成了人民社的出版领域与读者对于数字出版物的需求产生了分歧:人民社的出版物不适合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版,因为它严肃、端庄;而网民读者以年轻人居多,对于数字出版物的需求通常都是喜欢活泼、娱乐性的。
(三)不易培养合格的数字出版从业人员
数字出版业务的飞速发展没有给传统出版业足够的准备时间,当企业意识到需要拓展这项新业务时,通常采取两种办法解决人力空缺的问题:一方面是安排传统出版专业人员转业从事数字出版岗位,另一方面是引进数字相关技术人员。但在实际中,传统出版专业人员对于数字技术了解不深,无法准确把握受众的新媒体需要;引进的数字技术人员又不懂得出版工作的本质要求,无法做出符合要求的数字出版物。即使让两部分人员以团队形式合作,也很难找出能够兼顾两方的团队领导者,甚至一些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团队自身就有观点不统一的现象。
(四)思维定式受限未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
对于传统出版业来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传统出版产品即纸质版图书和企业的品牌形象。经过调研,出版企业通常有一种现象:责任编辑劳心劳神地将书籍出版后,将后续的宣传发行工作一股脑地丢给了营销部或发行部,转身投入到下一部书籍的编纂当中。至于已出版的书籍是否得到足够的宣传,是否达到理想的发行量,无心也无力去探究。这样凭借行业优势的做法短时间内不影响出版单位的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扩大本单位影响力。对于数字出版来说,不仅要做好生产,还要做好以数字技术对本单位的传统出版物进行包装,从而有效扩散分销,这样才能提高传统出版企业的经营能力和企业形象,为出版企业带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