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文章细节,让习作活起来
2021-11-22杨冬如
杨冬如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实验小学 福建 明溪 365400)
习作教学中常常看到学生苦于习作无内容可以写,无从落笔,茫然于习作的选材,有着“山重水复疑无路”“剪不断,理还乱”之感。学生的习作过程都是平铺直叙,没有细节描写,内容缺乏具体性,过于空洞。如何让学生的习作活起来,写具体,做到内容丰富,那就得放大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即文章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人物的神态描写……如何写好细节,让文章中的内容活起来呢?
1.鲜活文章人物,让动作动起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想让学生的习作“有活水”就必须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自己的素材。习作中无论是写人的习作还是写事的作文,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有活动就离不开人的活动!动作的描写更能刻画人物的精神和品质!
如在教学习作《高手在民间》时,学生刚开始写玩魔方的高手的动作只写了“裁判一声令下,五个人的手指便飞快地转动手中的魔方”。学生只能再现出玩者的手速之快,“快”的表现不够明显。经过修改后文章“裁判一声令下,五个人的手指便飞快地转动手中的魔方;那一根根灵活的手指充满了魔力,弹指间,仿佛能扭转乾坤;而一个个千变万化的魔方,再魔方高手的巧手下,重整、排序、调转,来去自如,让人眼花缭乱。”学生通过修改,加入了动作的描写,让读者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把魔方高手的手速之快这一特点跃然纸上。
又如:《精彩的校运》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做仰卧起坐的动作:“双脚弯曲”“手指交叉”“紧紧地抱”“拢成”。学生通过仰卧起坐的动作指导,快速构思以下:“我胸有成竹地躺在软软的垫子上,准备好架势:双脚弯曲,手指交叉,紧紧地抱在后脑勺,膝盖并拢成三角形。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我深呼一口气,腰、手同时用力,再收腹坐起,两个胳膊蜻蜓点水般分别接触着膝盖,然后顺势往后仰,就像云一样轻飘飘地躺下,成功完成了一个仰卧起坐的动作。”学生把动作写到位后,就让读者能把运动会中学生在仰卧起坐比赛的场景再现,真正做到“千树万树梨花开”。
2.放大心理活动,体味人物情感
在习作中不论是写人的文章,还是写事的文章都离不开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人物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在个体内心活动中折射出某种的情感如沮丧,难过,高兴,担心,害怕,惊喜……
例如在习作《焦急的等待》指导中侧重学生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如用上“心神不宁”“忐忑不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学生经过指导刚开始写成:“那时,我真着急,数着从教学楼出来的同学,就是没有他的身影。怎么还不来呢?真想上去把他给抓下来。我站在原地自言自语道。”学生这样写过于简单,虽然有写到等待焦急的心情,于是我在行文中让学生尝试用上数字的递增和矛盾的心情来写出自己的等待时的焦躁。学生经过指导把作文改为“10分钟,20分钟、30分钟都过去了,还没有见到他的身影。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原地走来走去,嘴里喃喃自语道:怎么还不来?”学生通过放大心理细节就能看到一个焦急等待同学的场景。
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仅能再现人物的心理,还能够体味文中人物的情感。就如教学游戏习作,让学生先说说自己游戏时的感受:“游戏刚要开始时,我提心吊胆,生怕输,心跳加速,心里仿佛装了一只小兔子蹦蹦直跳,有仿若像装了个水桶——七上八下,坐立不安。”通过学生的心理活动描写就能让我们读者读到了一个为团体着想的孩子形象。
3.放大神态描写,丰富人物神情
神态的描写是人物面部表情的一个重要特征。放大神态的描写,能让读者身临其境,再现当时的情境中人物面部表情,为文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做下铺垫!如我在指导学生《小书虫》的习作中,让学生抓住“小书迷的特点如课间大家都在聊天,在玩耍唯独“她(他)”正站在书柜前津津有味地看着书。学生经过指导后写出:“下课了同学们都如出笼的小鸟般飞出了班级,唯有她一下课就冲到了图书角,像一匹饥饿的狼贪婪地读着。瞧,她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神情沮丧,时而嘴角微扬,时而眼眶泛红。”通过一连串的神态描写,惟妙惟肖地写出了一个“小书虫”的形象,为下文小书虫看书入迷做好铺垫。
我在指导《妈妈生气了》的习作中,让学生围绕“生气”来写。学生在习作中写道:“妈妈顿时变得火冒三丈,问我这是数学考试怎么只考了82分,这些题你应该错吗?我低下了头恨不得地下有条裂缝,可以钻进去。”学生抓住了“火冒三丈”写出了考试考不好,妈妈看到试卷生气的神态。
4.放大语言描写,品味百态人生
语言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常常有着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透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刻画出人物的品质!如指导学生写《久别重逢》一文中让学生抓住相逢是互相的对话。学生在习作中写道:今天我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了一双熟悉的眼神……那双明亮狡黠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熟悉,又是在一闪间消失,我挠了挠头,灵光一闪。忽然,我想到了他是谁,就大喊了一声:“张宇辰”。他吓了一跳,转过身看了看我,惊讶地说:“你……你……怎么在这儿?”“我还想问你呢!”我高兴地回答道。这一组对话写出了许久不见的同学忽然相逢时的惊喜画面。精彩的语言描写就能在字里行间让读者品味百态人生。
总之,习作教学中要让习作活起来做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必须放大文中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