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2021-11-22彭松松
彭松松
(西安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021)
0 引言
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本驱动经济增长的潜力日益凸显,人才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竞相争夺的关键性资源。不同国家的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充分表明,只有不断引进高质量人才,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激发人力资本潜能,区域经济才能得到长期充分的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将人力资本的诸多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学者们解释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一方面,人力资本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人才资源的丰富性,通过发挥人才价值来激活经济增长命脉。另一方面,现有研究中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不一致。因此,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视角,通过梳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导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不一致的原因,为未来学者深入探讨两者间影响机制厘清思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方向。
1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并不具备知识溢出的内生效应。Arrow(1962)的“干中学”模型和Uzawa(1965)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试图突破技术进步的外生化瓶颈,首次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纳入经济增长模型来分析问题,并指出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显著促进收益递增。但他们的模型都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人口增长,未从根本意义上建立新经济增长模型。此后,Romer(1986)和Lucas(1988)的研究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以技术内生化为核心观点,将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解决了资本边际产出递减的问题,也被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剖析了经济增长的本质内涵,揭示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发现了人力资本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为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提供了科学解释。
2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是Romer (1986)的知识溢出模型和Lucas(1988)的人力资本积累模型。Romer 认为,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其边际产出是不断递增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引擎,产生于正向的市场反馈,具有低成本的无限复制性。该模型清楚阐释了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率依赖于人力资本的存量多少。因此,只有不断提高知识和技术的资源投入,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Lucas 则将人力资本效应分为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两种,内部效应关注个体自身,表现为人力资本能够提高个体劳动生产率,使得边际收益逐渐递减;外部效应从社会性角度出发,认为人力资本可以提高他人的劳动生产率和其他劳动要素的使用效率,保证了经济增长的长期性。因此,人力资本脱离于个体的社会效应进一步解释了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即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来源。
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3.1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众多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作用于经济增长。本文总结了现有文献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方面: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劳动力配置和制度环境,深度剖析人力资本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3.1.1 技术进步的内生性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要点之一是技术进步的内生化,因此学者们首先探究了人力资本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影响经济增长。Romer(1990)构建了三部门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发现,通过在不同部门间进行资源配置与均衡,知识与技术的边际收益不断递增。因此,人力资本存量能够大幅度地提升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的步伐,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宏观层面的人力资本难以区分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的差异。从个体层面来看,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升个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从而积极作用于经济增长。因此,作为一种灵活的资本形态,人力资本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技术内生化特征紧密相关。只有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发新兴技术,才能使经济增长的局面长期向好发展。
3.1.2 物质资本的互补性
人力资本被纳入新经济增长模型之前,学者们普遍关注物质资本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但物质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补充,具有边际收益递减性,难以保证经济增长的长期性。传统的物质资本投资立足当下,却没有着眼未来,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十分有限。已有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为物质资本赋能,物质资本为人力资本保底。两者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为补充。通过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既吸引了外来物质资本投资,补充了现有资源,又可以优化物质资本的高效配置,减缓了物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速度,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3.1.3 劳动力配置的后备性
劳动力是人力资本的重要载体,人力资本与其紧密相关。有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总量可以通过人口生育率来影响经济增长。这是从人口学的角度来解释劳动力供给在两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但未解决劳动力供给外生的问题。此外,劳动力作为一种资源,其高效配置离不开分工程度的不断深化。随着知识积累,个体对岗位的诉求趋于细分化和专业化,导致劳动分工的逐渐深化。个体的知识积累也能转化为更高的产出水平,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
3.1.4 制度环境的差异性
新经济增长理论还受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度环境的考验。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外生变量,对企业有优势面和不适面。一方面,人力资本的初期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差异,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的程度。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本受制于制度变迁的影响,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同作用。此外,制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动态性,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由于各国制度因素的共性和差异难以把握,学者们很难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其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重要作用。
3.2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尽管上述研究已经表明人力资本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探究这种非线性关系有助于规避人力资本战略制定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巨大潜力,真正指导政策制定者用好人才。例如,有学者在生产函数中引入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发现两者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也有学者证实了这种关系的真实存在。近年来,一些学者从人力资本集聚视角出发,分析出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门槛效应。研究表明,随着人力资本集聚程度的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倒U 型特征。当人力资本的集聚度达到一定值时,其利用效率偏低,难以促进经济增长。总之,只有充分评估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制定适宜的人力资本战略,设计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才能真正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4 结论与启示
通过梳理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发现,人力资本能够有力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但是,为了使人力资本转化为更多的生产力,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很有必要。
第一,人力资本的不同测量标准引发了其对经济增长的差异化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学者对人力资本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选用了不同的测量指标。例如,一些学者使用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等概念去测度人力资本,使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产生不一致的结果,且难以比较。由于人力资本包含不同的维度,因此研究人力资本的基础测度和不同人力资本的具体测度很有必要。
第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不同层次的门槛值会限定人力资本的合理利用范围,这为人力资本战略的制定提供了客观依据。人力资本的不断投入并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持续促进作用。这是因为随着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多,该国家或地区难以有效利用足量的人力资本,产生了人力资本错配,造成了人力资本浪费,从而降低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应该以自身经济发展情况为基础,合理评估现有的人力资本存量,设计出适宜的人力资本结构。
第三,人力资本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是不一致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基本情况具有动态差异,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并不相同。即使投入再多的人力资本,也不一定能显著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未来研究应该展开人力资本的本土化与跨国研究来完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更好地指导国家或地区制定出适宜的人力资本战略,以促进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
总之,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推动力,能够显著改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效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但是,如何制定出适宜的人力资本战略,如何激发人力资本的内在潜力,如何缩小不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等问题仍需深入探讨。只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本的巨大潜力,国家和地区才能获得经济的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