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11-22邢春飞
⦿邢春飞
一、探究能力的概述
探究能力在很长时间内被基础教育所忽视,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开始为我们所认识。而所谓的探究能力,就是对于问题进行自我独立思考,并通过各种科学实验手段研究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极为重要,也是实现创新能力的最原始的基础。
在当今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简单的劳动密集型转型高精尖创造型变得极为关键。教育作为一国之根本,对于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刻不容缓。故而,如何提升探究能力是我们科学教育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二、探究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学生自主实验能力不足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为了保护学生不因实验而受到伤害,老师一般会选择由自己进行操作,学生现场观察学习。但是采用这种方式,学生并没有参与其中亲身实践,从而导致了动手实践的能力相对欠缺,且因为实验的经验较少,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分析也常常不够全面。
(二)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学生在长时间的填鸭式教育下,在家长的功利主义的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对于问题背后的原理缺乏兴趣,更多的只是对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做到认真独立思考问题,对于问题有自己的思维和认识,一味的服从于权威和老师。这样对于探究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种泯灭,会造成极其恶劣的结果。
(三)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不足 最后,学生在对探究问题的结果分析上,是非常片面的。因为对于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更没有全面的综合实践经验,只是单纯的对书本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认识上的狭隘,无法从整体出发看到问题的关键性和宏观上的全面性。这种狭隘的认识,会让学生在学习与探究中走入歧途,最后钻进牛角尖,徒劳无获。
三、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提倡自主实验,提升动手能力 首先要提升探究能力,就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由老师从旁协助,讲解实验流程和规范实验过程。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实验模拟,尤其进行自主的分工合作,提升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
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通过动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记忆学习的内容,并且充分锻炼其动手实践能力。只有勇于试错,在错误中不断地修正、前进,才能够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实验,培养探究能力。而在小组协作中,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而降低学生实验错误的概率,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在合作中互利共赢,提升对于科学的探究能力。
(二)提倡独立思考,批判看待问题 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笔者认为可以有两个部分。
一是问题导入法。首先通过问题导入法,在学生预习时提出一个问题,由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出一个不成熟的结论。不论结果的正确与否,都要对其进行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能够在今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时进行充分思考。尤其是对于能够自己思考,提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理念的同学,更要给予丰厚的奖励,可以是量化考核的分数,或者是免作业一次的卡片特权。只有让学生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才会越来越努力地学习,并不断提升创新探究能力。
二是问题陷阱的设置。在问题导入法中,学生可能会对已经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老师在讲课前,可以告知学生或者故意不告知学生,今天的授课内容可能会有错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特意将一个以前讲授过的常规知识点错误地提出,看哪位同学能够指出。对于这种细心听讲并且敢于质疑的同学,也要给予其如上的奖励。
(三)提倡宏观分析,综合分析结果 最后就是对于整个小学科学的讲授结束后,在学生学习和实验过程结束后,可以让其全面地总结问题。如果一开始学生不能够做到全面分析,可以让其将全部细节写下,做成一个流水账,要求面面俱到,保证其对于问题探究细节的把控。之后再要求其从中总结提炼,形成对于整个问题探究的整合观点。最后将二者结合,要求学生在每一项学习内容结束后,都要提交学习报告或者实验报告,全面而有重点地提出自己对于问题的总结和思考。同时进行反复的揣摩,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
四、总结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小学阶段中科学并非是主要科目,但是其本身作为一种科普和应用类的学科,对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之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究能力作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能力,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批判思考、综合总结分析等步骤进行培养,一定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