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的整合路径探析*

2021-11-22谭朝春

小学生 2021年1期
关键词:安源红色课程

⦿谭朝春

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性、厚重的文化性和鲜活的现实性,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过红色资源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出:实践活动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不断拓展活动时空和活动内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与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较大的相似点和融合度,在小学教育中两者的整合势在必行。

一、起点渗透——整合课程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的课程整合,首先要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下功夫。教师既要统筹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发展需要、学校特色和社会资源,又要合理解决好与相关专题教育、其他学科课程等方面的融合关系。

(一)以融入课程目标为引导 《指导纲要》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并从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设定了各阶段的具体目标,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后应具有的综合素养及其发展水平。这一导航,指向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也指明了学校课程设计理念的方向,必然体现在选择主题、设计课程、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多元反馈等课程系统中。这正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红色文化整合的基点。比如,在“责任担当”目标中,可以增添“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学习先辈榜样,继承革命传统,形成对责任感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对自我健康发展、对家庭孝亲敬老、对集体维护荣誉、对社会服务履职的责任担当意识,努力克服在履职中碰到的各种困难,不负梦想和追求,逐步形成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年龄小,对许多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较为碎片化。因此,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要根据学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出一定的设想和规定,根据活动的任务特点,做好各年级之间、各阶段层次水平间的自然衔接和整合。尤其是与其它学科之间,不能各执一词或相互排斥,要以表述一致的共性内容,实现知识教育和文化育人的一致性。

(二)以融入课程内容为关键 红色文化蕴含着大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课程资源。从儿童的生活实践出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这一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应该遵循《指导纲要》中的五条原则: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

1.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以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和信息技术等方式开展的红色文化专题活动。在安源这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有安源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红领巾纪念馆、秋收广场等红色景点。学校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开展《寻访红色足迹,学做安源小导游》职业体验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考察、撰写导游词、模拟操练、实地讲解、汇报交流等步骤进行体验活动,体验和分享做导游的乐趣与辛苦,培养了探究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增强了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紧密结合其他学科中出现的红色文化,挖掘其中出现的红色文化内容,同步设计实践活动,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红色文化。如结合语文《长征》教学,设计《走近伟人毛泽东》活动。美术课欣赏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微机课学会制作毛泽东专刊电脑报,地方课观看有关毛主席的纪录片,搜集摘抄毛主席诗词,研学中在安源广场齐声诵读《西江月 秋收起义》。这样既让学生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从小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同时有效地挖掘、整理和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了解毛主席在安源留下的光辉足迹。

3.利用国家重要的时间节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环保、心理健康、安全、法制等专题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学雷锋纪念日,开展校园爱心义卖活动,所得款项用于扶困助学,培养孩子关爱弱势群体、奉献他人的品质;清明节组织学生自制小白花,来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祭奠捐国英魂,接受革命传统的洗礼;国庆节以文艺表演、网上签名留言、摄影、手抄报、电脑绘画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4.通过网络、广播、报刊、微信公众号等媒体进行宣传,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是利用红色资源的良好途径。如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红星闪亮——我是小小宣讲员》专栏,从“红色往事、红色景点、红色经典”三个板块宣传安源红色文化,构建有形文化教育阵地。

总之,教师要以课程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找到红色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入点,注重与学科课程和专题活动的相互联系,从而实现知识、技能与文化素养的螺旋式上升。

二、过程贯穿——整合课程实施

(一)以融入教师的指导为抓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方式与其它学科相比,存在较大差别,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和亲身体验,在动态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最终形成新的理念和能力。

1.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前并不乐观,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面对这个新的挑战,教师既要适应不受重视的现状,又要破茧转变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观念,更新固有的教学方式,以活动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一起构建合作、探究、平等、对话的新型教学关系,激励和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适应新的课程模式,积极大胆地参与活动。

2.教师要关注学生差异。在探究和体验过程中,学生存在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差异,所接触的红色文化元素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差异,从不同深度和广度进行指导。例如《红领巾,我为你骄傲》主题教育活动,低年级以亲近、感受为主,通过自己动手佩戴、清洗红领巾、学唱队歌、观看电影《安源儿童团》等活动,增进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和荣誉;高年级以体验、探究为主,通过调查访问、参观红领巾纪念馆、撰写调研报告,去深度思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该如何以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履行对自我、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

3.教师的指导要适度而持久。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一方面要把握好“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怎样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持续“跟踪”,不能放任自流,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活动进展要保持关注,当学生面临问题时,要引导帮助尽早解决;必要时教师要以身示范,与学生进行良好的点拨和互动,以确保课程高效有序地实施推进。

(二)以融入学生的体验为根本 红色文化包含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公德,只有真正融入到学生的亲身体验中,让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才能潜移默化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体现该课程的育人价值。

1.家庭生活,劳动创造。生活即教育。在真实的生活、生产和生态中,学生手脑并用心进行体验、学习和创作,有助于融会贯通各类知识,灵活地掌握制作技巧,发展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家庭生活这一重要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树立良好家风。如结合吴运铎《劳动的开端》校本教材的学习,开展《劳动最光荣——争做生活小能手》实践活动。寒假里,学生调查他家乡过春节的传统风俗,动手参加与春节有关的生活服务劳动,写春联、贴年画、做灯笼、清洁环境等;五一劳动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家务活,洗碗拖地、整理房间、做饭炒菜,并将劳动常态化;经过大半年的训练后,建队日举行《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生活小达人》生活技能大比拼,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展示劳动技能,提高了劳动服务意识。

2.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教室是封闭的空间,学到的知识是理性的,而社会实践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接触社会、通向多彩世界的窗口。结合萍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我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红领巾志愿队按照预定方案的分工,开展采访调查、宣传劝导、清洁环保、交通卫士等活动。城市“小主人”从最初的害羞胆怯,逐渐变得大胆主动,热情参与,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个人综合能力也得到很大发展。

3.实地研学,场景再现。在真实开放的自然情境中,通过实地体验和直接感悟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安源、井冈山、文家市都留下了秋收起义的光荣印记,我们因地制宜,设计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争做追梦少年》系列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学生分批次前往这三个地区,开展参观纪念馆、诵读经典、学唱红歌,追忆往事、军事拓展等系列活动,模拟当时的生活场景和战斗情景,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工农革命军艰苦奋斗、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逐步形成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4.信息技术,设计制作。作为当前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课程内容,更是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构建知识的重要认知工具。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使用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使探究活动得以顺利展开。如在《安源娃娃安源红》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微信、微博上互相交流感受、分享信息资源和经验,用PPT、微视频、电脑报等方式整理汇报自己的读书感悟和体会。

三、评价反推——整合课程评价

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原则。红色文化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两者整合的程度和质量作为评价标准,主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考虑。学校方面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红色文化教育管理与实施具体情况等。教师方面包括主题确定、教学活动课程与教学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经验总结等,特别是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和辅导者,是否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品质的培养者。学生方面包括学习方式、经验、综合能力和反思过程等,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活动全过程,是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达成课程目标。

教育评价中不能只重学习结果,而要更注重实践过程。课程评价不能是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应根据红色文化教育的需要和主题活动的特点,灵活多样地选用各种评价方法。低年级可采用观察、访谈、问卷、建立成长档案袋、作品分析等,高年级宜多采用考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评价方式。

猜你喜欢

安源红色课程
研学安源儿童团 致敬鲜艳红领巾——“安源儿童团中队”风采录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安源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摇篮的历史由来
红色是什么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