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研究
2021-11-22黄战明
黄战明
(西安体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摔跤作为一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且在直接对抗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运动损伤。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损伤的发生,在损伤发生时降低损伤程度,首先,教练员要明确对抗中容易损伤的部位,加强对易损伤部位关节肌群力量及平衡协调性的训练。然后,了解摔跤运动中常见损伤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最后,在常见损伤发生后,要及时恰当地进行处理,以降低损伤对运动员的伤害。
1 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准备活动不充分
运动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进行高强度训练,是运动损伤发生的重要原因。运动员在进行摔跤运动训练前,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活动,身体肌肉机能没有被调动起来,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不足,便难以承受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1.2 训练强度不合理
教练员在为摔跤运动员制订训练计划时,没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存在“贪多、求大”的心理,使摔跤运动员每天都接受超负荷的训练强度,且训练时间过长,久而久之,运动员的主要肌群以及关键运动部位就容易出现劳损,从而加大运动员损伤发生的概率。
1.3 身体素质水平不足
摔跤比赛对抗激烈,对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时,必须针对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制订严密的训练计划,重视对摔跤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摔跤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往往对摔跤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重视不足,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跟不上高强度的摔跤运动专项训练,摔跤运动员肌肉力量不足,不仅难以准确完成技术动作,而且容易导致运动损伤。例如,在摔跤实战过程中,需要摔跤运动员全身的肌群参与工作,而由于在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教练员忽略了运动员小肌群的训练,在对抗的过程中摔跤运动员用力过猛就容易导致肌肉拉伤等损伤。
1.4 缺乏安全防护意识
教练员或者运动员在参与摔跤运动前,需要对这项运动有一个客观而准确的认识,了解摔跤运动的特点、易损部位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等知识,这是避免损伤发生的基础之一。但是在实际摔跤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往往不重视对摔跤运动员相关知识的介绍,使摔跤运动员对摔跤运动的内涵、特点等缺乏深层次的了解,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过于注重比赛结果,使教练员或摔跤运动员在求胜心理的带动下,盲目地加大训练强度,超负荷的训练且缺乏安全防护意识,就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2 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2.1 做好准备活动
充分且有效的准备活动,能够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激发其身体各关节肌肉神经、力量,从而提高运动员各肌群对关节的保护作用,降低运动损伤概率。因此,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摔跤训练前必须引导摔跤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根据摔跤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合理地制定准备内容及运动量。此外,还需要结合摔跤运动员的实际运动状态及运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将慢跑、关节操以及各种拉伸练习结合起来,以此来锻炼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协调性及关节灵敏性,以强化摔跤运动员各关节肌群的整体力量,提升摔跤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等。通过这一系列准备活动,激发摔跤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够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2.2 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训练
根据摔跤运动的特点,针对摔跤运动员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也是避免摔跤运动员易伤部位损伤的重要方式。在摔跤比赛过程中,需要运动员的手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同时参与活动,且活动量较大,但由于平时摔跤训练中没有对这些关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导致关节肌群力量不足,使其难以承受运动过程中所施加的外力,当外力超出了各关节的承受范围后,就容易造成损伤。因此,在日常的摔跤训练中,教练员应针对摔跤运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摔跤运动员各关节韧带、腰部肌肉等易伤部位的力量训练,同时还需要做好伸展性训练,增强各易损伤部位的抗打击训练,通过这些针对性训练来有效提升摔跤运动员易伤部位的肌群力量,从而有效预防易伤部位发生损伤。此外,摔跤运动员还必须加强专项练习,提升自身的应变能力,在保证技术动作准确性的同时有效降低运动损伤概率。
2.3 科学合理地制定运动负荷
摔跤运动员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为有效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教练员应该认识到不同摔跤运动员之间的差异性,综合考虑摔跤运动员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水平、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因素,科学合理地设置摔跤训练内容。这一训练内容也应是动态的,应根据摔跤运动员训练水平的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在摔跤训练过程中,要合理地控制摔跤训练与体力恢复,在确保摔跤运动员训练有效性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摔跤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从而使其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训练状态。从摔跤技术训练来看,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应在了解摔跤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基础上,对相关技术进行分析,以制定出与摔跤运动员承受能力相符合的运动强度。同时,还应重视运动量的合理分配,避免产生摔跤运动员局部负担过重现象。此外,教练员还必须重视摔跤运动员技术强化训练,对摔跤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之一。
2.4 强化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与思想教育
针对摔跤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的身体素质强化训练,主要包含肌肉力量训练、运动速度训练以及爆发力量训练等,应运用综合训练方式来展开摔跤运动员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将身体素质训练融入技术动作训练中,使两者能够有机结合,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提升。摔跤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身体的灵活性、反应能力及控制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实战过程中能够以良好的意识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还必须加强摔跤运动员的思想教育,使其端正训练态度,以深入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危害性,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在训练与比赛的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做好相关防护措施。此外,还应做好医务监督工作,相关医护人员应定期为摔跤运动员进行身体检查,定期对摔跤运动员的各项生理及生化指标进行测量,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3 摔跤运动员受伤部位运动损伤的处理措施
3.1 指关节、挫伤性关节脱位损伤的处理措施
在摔跤比赛或训练中,手法是关键,尤其是在推拉、摆动、抱握对方时,摔跤运动员的手与腕都必须始终保持用力的状态,用力不当或用力过度都容易导致指关节与腕关节的损伤。就单纯的指间关节损伤处理来看,应在受伤后的8 小时内,停止一切活动,在8小时后对损伤部位进行局部热敷并且辅助轻揉与摩擦,在睡前再将受伤的指间关节用温热的醋浸泡30 min,24 小时之后待疼痛消失之后既可恢复运动,但需适当地减轻运动量。就挫伤性关节脱位的处理来看,应在损伤产生之后立刻停止运动,对手腕局部进行冷敷,关节脱位部位应由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手位复位,复位成功之后可进行辅助理疗,以帮助损伤的治愈。
3.2 肩关节、肩带损伤的处理措施
在摔跤比赛或训练中,肩关节与肩带也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就急性创伤性肩周炎来看,摔跤运动员会具有明显的疼痛感,但是损伤产生初期肿胀情况并不明显,这时候应让手臂处于一种外展休息的状态,辅以局部的推揉,并通过分筋、理筋以及牵拉等手法对损伤部位进行局部按摩,在理疗与外敷共同治疗之下,能够起到较好的恢复效果。就肩带肌肉、肌腱断裂来看,损伤一旦产生,摔跤运动员会感到肩部的剧烈疼痛,同时能听到较为明显的撕裂声,损伤部位会出现肿胀、隆起等情况。针对这一类损伤,通常以手术修补为主,然后再使用三角巾和夹板对受伤部位进行包扎固定,以防止二次损伤的产生。
3.3 膝关节损伤的处理措施
髌骨劳损是摔跤运动员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当髌骨劳损产生之后,摔跤运动员会出现膝痛无力的症状,尤其是在爬楼梯以及半蹲的时候,髌骨周围的疼痛感尤其明显。对此,在膝关节的损伤产生后,应对损伤部位进行局部按摩,辅以药酒进行推揉,还可通过局部导入直流电的方式进行理疗。在侧副韧带撕裂损伤产生之后,应立即停止一切运动,然后对损伤部位进行冷敷包扎,损伤产生24小时之后再进行热敷、按摩以及理疗。
4 结 语
就摔跤运动的特点来看,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但是可以在训练或比赛的过程中做好相关预防措施,以起到降低损伤概率、降低伤害的程度。本文建议:一方面,教练员和摔跤运动员应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当损伤发生后,应及时进行处理治疗以降低伤害,即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以保障摔跤运动员的运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