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对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影响探究
2021-11-22于洋
于 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崎中学,浙江 绍兴 312050)
体育教育是青少年全面教育的重要过程与内容,是有效促进青少年由生物人成长,成为社会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教育的本质特征及其特殊规律,使其在青少年全面培养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青少年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无可替代。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经验总结与实践方略,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使体育教育的目的更明确、内容更清晰、过程更科学。只有体育教育的要素充分实现,才能确保体育教育本质目标的达成;只有近乎完善的体育教育过程,才能充分实现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和促进。
1 体育教育对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主要影响
体育的本质目标是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育对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影响是有效促进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此外,体育教育对提高青少年的审美意志与审美情趣以及实现青少年的素质拓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与影响。
1.1 体育教育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较为关键且迅速的阶段,在这一特殊阶段,根据青少年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项目,采用正确、有效的锻炼方法与手段,势必能有效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并且,青少年时期是爆发力、动力性力量、弹跳、灵敏、柔韧、协调和反应能力等身体素质的最佳发展期,体育教师应当抓住青少年这一时期的身体特征,通过积极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与策略、更新教学内容等方式,积极促进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为青少年全面身体教育和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青少年具备广泛且充裕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夯实基础,为青少年积极提升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在青少年体育教育过程中,对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培养,既是青少年体育教育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也是青少年各项身体素质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在青少年体育教育实践中,为实现其身体素质的全面有效增长,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与策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积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能力层次,将科学有效的学习内容、坚定正确的学习理念、快捷便利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教授给青少年,从根本上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并且,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为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和过量运动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负面作用的发生,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充分遵循不同运动项目的规律,充分利用动作技能掌握和形成规律,从长远的视角逐步实现对青少年的教育、教养和教化的功能。
1.2 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本主义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更新,人们对体育教育心理教化功能的关注程度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青少年全面成长过程中,将健全的人格孕育在健全的躯体中,通过体育教育和运动参与,铸造健全的灵魂,成为新时期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心理目标。青少年受心理发展特殊阶段的影响,具有兴趣爱好广泛、思想定力较差、容易被各种诱惑和新鲜事物改变等心理特征。当今网络通信设备和游戏软件对青少年日常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决定作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网络游戏吞噬了其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且痴迷游戏和久坐等亚健康生活方式也增加了青少年肥胖和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的可能性,进而不利于其自信心的发展和积极健康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也逐渐成为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
为积极有效改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态,必须对传统的体育教育赋予更多更新的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使青少年能远离电子产品,真正从亚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走出来,积极投身阳光体育运动,进而孕育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当前,我国体医融合和全面健康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各级各类学校对青少年健康程度空前关注。随着健康端口的不断迁移和非医疗体育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我国体育教育必将对我国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稳步提升发挥越来越积极与广泛的作用。在实践中,各级各类学校正在积极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和运动处方管理,通过体育教育的有效调节,积极扭转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状态,不断增强其竞争心理、团结协作心理、超越自我的心理和战胜困难的心理,使心理素质更加成熟稳定,能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环境变化,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3 体育教育对青少年审美意志与情趣形成的影响
从全面教育的观念而言,青少年的审美意志与审美情趣属于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审美意志与审美情趣的提升,能使青少年对善恶美丑有更加清晰的界定与区分,进而实现由运动美到人格美的转换。在运动过程中,除了诸多身体线条与艺术美的发生,如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运动所呈现的人与自然、动作与音乐的浑然天成之美,更有日积月累的专项运动促生的女子线条之美和男子肌肉轮廓之美。此外,运动过程中包含无穷的心理之美,如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心理韧性之美,如中长跑或长跑通过顽强意志品质冲过终点的征服之美等。此外,运动健儿在游泳池泛起的涟漪、在绿茵场上挥洒的汗水等,均是比赛中亮丽的风景线,能带给青少年无穷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带给人类美的享受。因此,通过体育教育能不断提升和改变体育运动结构,提高教师的专项能力,进而通过教学训练和运动竞赛的展示,为青少年带来美的享受。广大青少年不论是观察体育教育,还是参与体育教育,均能充分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意志与审美情趣,进而将体育教育推向终身教育,全面覆盖到青少年日常生活中。
1.4 体育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
体育教育中诸如教化功能的实现过程、竞赛活动的开展、竞赛规则和裁判法的有效学习过程等,均是有效培养青少年的规则精神和纪律观念,进而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契约精神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手段。以篮球教学为例,在攻防两端,恶意的进攻犯规、大动作防守及防守中的小动作,以及快速突破过程中伸腿绊倒对手等,不仅是规则层面的恶意犯规,更是对青少年伦理道德的洗礼与核查。在此过程中,只有经过体育教师反复不断的教化诱导与熏陶,才能有效改变青少年的规则观念。遵守规则的过程本身就是热爱生活、尊重对手、服从判决的重要过程,是青少年养成规范伦理与道德精神的先决条件。从这一层面而言,体育教育的过程,尤其是体育竞赛开展的过程,对青少年健全人格和全面素质增长过程的培育作用,与身体、心理与审美意志等层面相比,在道德渲染方面同样具有无可厚非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青少年在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受家庭、社会和同伴等诸多社会关系的影响,会在惰性、贪念、诚实、积极思考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不同的教育环节与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调节与完善。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形成既要依靠示范讲解和宣传教育,更加直接有效的是体育教师以身作则以及学习典型和学习标兵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这些作用的发挥,促进青少年通过积极效仿,逐渐内化自己的品质与修为,逐渐将契约和规则凝练为自身的特殊品质,进而在这种健康品质的有效指导下,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和学习习惯与态度,整体上促进全面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青少年道德规范的提升过程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体育教育全面作用的发挥,也离不开与德育和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和校内外体育道德实施环境和氛围的有效营造。
2 结 语
通过对体育教育与青少年素质增长辩证关系的深入探析,体育教育对有效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意志、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等均具有其他教育方法与手段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究其根源,是因为体育教育的本质目标及其规律的特殊性所致。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全面促进和推动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教学环境的改善,教育观念的更新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及时调整等。因此,在体育教育实践中,体育和教育相关领导和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承认和肯定体育教育对青少年素质全面增长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积极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发挥作用的前提和环境,促进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有效提升,为国家人才培养的有效提升奠定广泛而又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