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的课堂思政实践

2021-11-22董秀华辛治国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思政民族传统

董秀华 辛治国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无锡 214200)

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自此全国各大高校展开了“思政课堂”和“课堂思政”教育。202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发展提上了日程,指出要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在校园的开展,形成民族传统体育竞赛体系,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化深入[3]。随着各级教育部门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力度加强,各级学校部门也纷纷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此学院专门成立了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及思政实施课程,对高职院校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思政实践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求带动整个课程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1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开展的现状

1.1 课程思政提出之前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各级教育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一直以来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1],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专业而忽视其他课程的辅助教育,不能将资源整合进行科学统筹,导致了人才产出率低下。

传统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思想根深蒂固[2]。传统的思政教育一般寄希望于思政课程的开展和实施,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看似能突出学科的重点,发挥专业研究的特长,实则没有统筹规划的研究只会降低培养的实际效果,不能发挥教育的优势。

1.2 课程思政提出之后

自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之后,各级教育部门都围绕“立德树人”进行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和试点。查阅了近5年的资料发现,各学科的课程思政基本围绕本学科而展开。各学科的思政教育也基本围绕课程内容所涉及的部分内容而展开,缺少整体性和针对性。模块化的思政教育可以在某程度上对学生的相关思政教育内容起到促进作用,但思政教育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基础上缺少对课程整体的规划,从而弱化了思政教育效果。

在当前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各职业院校的教育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思维上,不能将职业教育和各基础学科进行有效的衔接[3],这便削弱了职业教育培养的实效性,违背了国家教育部门对课程思政开展的初衷。基础课程的协同教育研究相对薄弱,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点。

2 民族传统体育适合开展课程思政的优势

第一,民族传统体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壤,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身体文化的完美载体。武术是以传统哲学为指导,结合了传统道德、传统礼仪、传统美学、中医学、传统社会学、传统兵学、传统法学等诸家之长,以及自身特点加以创造,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选择,在民国时期更被称之为“国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4]。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形式各异,既能教人知礼数、习礼仪,也能教人接受成功教育、挫折教育和竞争教育,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能够感受到无数武术家为民族和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豪迈,增强“民族复兴”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民族传统体育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传统文化精髓传承和思政教育的完美结合。

第二,体育课堂形式和课堂组织、练习方式是当前被广泛认可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和心理医院治疗心理疾病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治病先治本”,打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是进行思政、爱国教育的先决条件。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繁多,能满足不同心理健康需求,对当前社会发展带来的独生子女病、手机依赖病、交流障碍病、尊重与自尊等问题都能进行有效的引导[5],进而起到有效改善的作用。在现代心理学的临床实践中,体育运动也被视作最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方式之一,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舞龙、舞狮、龙舟等团体项目有助于增强团体协作,有助于增强课程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6],易于达成共识增进社会融入性;武术等搏击类项目中,人与人之间的对抗及沙袋、脚靶等打靶练习有助于促进内心不良情绪的释放,提高情绪抑制因子的转化和释放,进而促进身心健康,已被相关国际相关权威机构所证实。

第三,“立德树人”和“思政教育”是上层教育部门对现阶段高校教育提出的高层次的要求,也是我国立足可持续发展对未来建设者提出的要求。就像素质教育开展20年后,将突破瓶颈的任务落在体育学科一样。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将民族传统体育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和融合[7],是当前高校各学科中最恰当、最科学的搭配,将为高校课程思政化道路进行有力探索,提供有效经验。民族传统体育以其文化性、民族性、参与性和趣味性,迎合了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8],在高校课堂中深受学生青睐。其课堂内容的灵活性和参与形式的广泛性,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符合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期许,也在教育部很多会议当中被上层领导给予了很大的期望,被认定为素质教育发展突破瓶颈的重点项目。

3 武术课程思政的具体措施

3.1 确立“立德树人”为核心,“三全育人”促发展的培养方略

该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始终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作为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秉承“协同育人”的理念,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实现“三全育人”的协同教育目的。在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始终认为学科有分工,各个学科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是学科教育的侧重点。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以体育为手段,从体育的角度来阐释学科理论、价值观念、精神追求等,采用引导的方式对学生思想中负面的因素加以化解,并强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和举止。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结合学生群体常见的请假外出、学校封闭化管理、学生的生活习惯、学生学习态度、学生外出出入场所、学生校内管理等情况用生活化的事例进行解读,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现实的残酷,以及不当行为产生的后果,引导他们积极地端正态度、改变陋习,积极参与运动、健身,做好自我防疫,坚定制度自信。

3.2 挖掘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思想全面提升

在课堂中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以“多元立体”为结构,以“显隐结合”为方法,以“科学创新”为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过程中,从武术抱拳礼、武术理论、武术实践、武术人物故事等方面展开讲解,将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进行思政教育。以武术抱拳礼为例,拇指紧扣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谦虚和谨慎,也能教育学生加强个人修为,提升格局;左掌右拳止于拳心,既能体现在大事大非面前人们要团结一心,也能坚定人们先礼后兵,不畏强敌的信心;敬礼时挺拔的身姿,既能教育学生要堂堂正正做人,也能教育他们修炼精气神,提升个人精神面貌,还能引申到军人的站姿,进行爱国教育和国防教育;抱拳礼的实战解析能让学生领略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先人智慧,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因材施教”为原则,打造多渠道思政平台,确立“对口帮扶”机制。课程思政开展并非拥有固定套路可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都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个性意识。利用微信、QQ等手机信息化手段和课程辅导平台,形成一(教师)对一(班级)“对口帮扶”机制。每个教师都对应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班级,综合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把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总结出有效的引导方式并加以正确引导。

3.4 有效的课程反思保障了思政教育的方向性

有效的总结和科学的反思是保证课程思政建设科学发展的基石。课程建立的定期反思、反馈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也为后续的课程思政开展奠定了基础。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确立以“学生反馈”“同行评价”“自我评价”“专家指导”为主体的课程反馈机制,确保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调整,保障教育的实效性和方向性。

猜你喜欢

思政民族传统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MINORITY REPORT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