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史教材发展概况与思考

2021-11-22崔腾宇刘文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学院教材体育

崔腾宇 刘文娟

(1.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100876;2.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档案馆)北京 100084)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标准不仅对各学科体系下的专业提出统一要求,保证基本质量,而且还为各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留出了足够的拓展空间。紧接着,2020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系统的高校教材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指出,教材建设将被纳入“双一流”高校建设和考核的重要指标。就此来看,新一轮的教材编写工作将提上日程。体育史作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主课,不仅关乎着该门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而且还关乎着这一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早在1949年之前,我国的有关高校就开设了体育史这一门课程,但是当时它被称作《体育原理》。1949年之后,体育史又被称为《体育理论》,但教授的内容其实还与体育史相关。而第一本带有“体育史”这一名称的教材出现于1964年,到今天,历经了56年。新的时期,对这56年间的体育史教材,包括油印、打印、铅印3种版本,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梳理,无疑显得意义重大。

1 体育史教材总体情况

尽管体育史的课程早在1949年之前就有开设,但是由于当时的教材并没有使用“体育史”这一名称,所以不把这一阶段纳入到体育史教材发展历程之中。而是将第一本有关体育史教材出现的时间,作为整个体育史教材发展的开端,即1964年。这一阶段,体育史教材的章节比较少,内容也不多,基本以“专题讲座”“讲授提纲”“讲义”“讲稿”的形式出现。直到1987年第一本通用教材出现,虽然只是试用版,但是它开启了体育史教材的新篇章。在这之后,便迎来了统编教材出版阶段,主要包括高等学校通用教材《体育史》和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史》两个版本。随着体育史课程不断在各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体育系的普及,大量的教学素材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得以积累和沉淀,加之近年来体育史有关的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不断普及和广泛开展,为体育史更深层次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了体育史研究水平进一步提升,于是体育史教材开始了个体创新的阶段。该阶段以高校体育类专业通用教材《体育史》(2006年第1版)的出版为标志。

从体育史第一本教材问世,到今天,历经了56年,累计教材数量大概有41种50册。其中,以北京体育大学(学院)为单位编制的教材最多,其次是成都体育学院,它们是我国最早编制体育史教材的院校。究其原因是当时的体育史学者,尤其是比较知名和具有影响力的,大都在这两个院校工作。尽管当时的教材基本是以非正式出版的教材为主,即讲授提纲、讲义和讲稿等,但是这些依然为后续各版本体育史教材的出版奠定了基础,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支撑。而体育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谷世权、薰时恒、周西宽、熊晓正、谭华等,大部分的体育史教材也都是由他们亲自编写或者担任主要编委。其中谷世权先生作为我国最早从事体育史研究的学者,是当时格拉明尼茨基专家的研究生之一,因而1957—1961年从事《体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1961年后转入《体育史》的学习和研究,一直工作到1995年退休。他是我国体育史研究的开拓者,是我国体育史发展的奠基者。

2 体育史教材的发展历程

2.1 自编教材使用阶段

体育史自编教材的使用历经了油印教材、打印教材和铅印教材3个阶段[1]。油印和打印的教材共3本,即《中国体育史专题讲座》,1964年由谷世权编写,以北京体育学院体理教研室名义印发,是最早的体育史教材,其内容较为单薄,仅仅包括原始社会体育、国民党统治时期体育和新中国体育简史几个部分。《体育史专题讲座》,由董时恒、周西宽编写,以成都体育学院科研处名义于1979年9月印,虽然只有中国古代体育史和欧美及中国近代体育史两个专题,但可能是至今所见的成都体育学院印发的最早的体育史教材。《中国古代体育史讲义》,由成都体育学院熊晓正、谭华等人编写,1981年11月印,其内容虽然只有中国古代体育史,但是资料较为充实内容也颇为丰富,共8章。尽管这些油印版本教材的内容较为简单,甚至不全面也不系统,但在当时它们为体育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材料支撑,也为后续更为丰富的体育史教材的出版奠定了基础。

铅印的教材共5本,即谷世权、杨文清编著的《中国体育史》,1981年3月由北京体育学院体理教研室体育史教学组署名内部出版,共10章,包括中国古代和近代体育史两部分,其中近代史部分有一章介绍欧美近代体育的内容,尽管篇幅不多,却是较早将国外体育史内容纳入我国体育史教材的一种尝试。徐永昌编著的《中国古代体育史讲稿》,在《体育运动》杂志1981年1~2期合刊上发表,其特点是把中国古代体育按项目分为“八大块”进行论述,打破了以时间为主线的编写方式,较为新颖。朱方东、钟瑞秋、李伏生编著的《体育史讲义》(试用本),1983年由上海体育学院体理教研室负责编印,共分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和外国体育史纲要3篇计16章。整体上讲,该本体育史教材的内容虽然略显简单,却是首次将古今中外体育史整合为一册的一本教材,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也提供了教材编写的新思路。王其慧、李宁编著的《中国体育史》,1984年3月由武汉体育学院教务处编印,含中国古代体育史和近代体育史两篇共14章。由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教材编写组编写的《体育史》(体育系本科教材),1985年11月由该所内部出版,分古代、近代、现代3篇,每一篇都是先讲世界体育史后讲中国体育史,共20章,最后附有台湾体育,该教材尽管涵盖的内容较广泛,但是依然不够全面。当时的执笔者是4位年轻教师,即熊晓正、韩磊、聂啸虎和谭华,由谭华负责统稿。该书是成都体育史所推出的第一本体育史教材,向体育史界介绍了该所独创的一个体育史教材体系,并成为后来体院系统“优选”教材的蓝本。整体来说,这一阶段的体育史教材,虽然版本逐渐增多,并且编写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但是内容上依然较为简陋和不完整,有些地方在今天看来甚至还会让人贻笑大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却是后来体育史教材发展的萌芽和基础,各院校老师们不畏艰辛、不怕讪笑的创业精神是弥足可贵的[2],值得尊重和敬仰。

2.2 统编教材出版阶段

1986年10月,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所属的体育史教材小组在武汉成立,这对全国体育院校系统的体育史教材建设无疑是一件大事,“小组”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主要负责单位,包括了各体育学院代表共7人组成。该小组于1988年在成都会上直接“按本选优”选出了由成都体育学院周西宽主编,谭华、熊晓正、聂啸虎、韩磊执笔的教材[3](当时上报教材中也只有这一本)。经教材小组通过,教材委员会审批,于1989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各体育学院的“通用教材”一直使用到1997年,在这之后,体院的“通用教材”在1989年这一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该版本的体育史教材全书共分7章,世界史和中国史混编。而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统的统编教材,由体育史编写组集体统编,8人执笔分工编写。于1987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16章,含古今中外体育史。为配合该教材的使用,教材小组还编写了《中国古代体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上、中、下三册),打印下发,为教师更好地教学提供了素材。到1996年,该教材的第二版出版,它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教材。全书由绪论和18章及5个附录组成,包括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中国现代体育史、外国体育史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体育概况、体育大事年表和英汉体育史词汇等附录。

然而,由于在“通用教材”问题上各学校之间存在着意见分歧,所以有些学校自编了正式出版的体育史教材,以供其教学使用。王其慧、李宁编著的《中外体育史》,于1988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共3篇21章。先叙述中国体育史,后讲述世界体育史,编写思路与之前的教材颇为不同,较1984年的《中国体育史》内容增加了不少。谷世权、林伯原编著的《中国体育史》(上、下二册),于1989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正式印刷出版,共18章,包括古代史和近代史两部分,但是世界体育史部分的内容没有,成为一大缺憾。《竞技运动史》(体育学院通用教材),是适用于运动系本科生的教材,旨在全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竞技运动史,于1990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此书原由教材小组决定统编,最后实际执笔人是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的颜绍泸、谭华、聂啸虎、曹卫星等4人。全书共分4章,后附台湾省的竞技运动概况等资料。

2.3 创新教材涌现阶段

高校体育类专业通用教材《体育史》(2006年第1版),是在1989年版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史》(周西宽主编)基础上重新编撰的,全书共14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1至7章)为中国体育史,下编(8至14章)为中国体育史,该书由成都体育学院主持编写。它采用了厚今薄古的原则,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层次鲜明、与时俱进,突出了当代体育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区域性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4]。它成为当前体育史教材的一个样本和典范,并被广大高校体育类专业的教学所用。谭华主编的《体育史》(2009年),是2005版《体育史》教材的修订本,全书由原来的三编15章减为三编12章。而最新版《体育史(第2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统编教材》[5](2017年),全书结构完整、史料祥实、内容新颖、版式活泼,对体育的起源、古代不同区域的体育、“轴心时代”东西方体育特点及其历史影响、中国体育历史演变的特点、文艺复兴以前相对独立发展的体育文化如何走向体育全球化的过程、体育全球化过程中民族体育文化面临的处境与挑战、体育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复杂联系等问题,都做了深入浅出的独到分析。该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通用教材,也可作为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和体育教师、体育管理人员及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参考资料。相对于前两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体育史教材,不管是在内容方面,还是结构方面,以及编写思路上,都略胜一筹,并且更加成熟和严谨,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和体育学科发展的需求,使得体育史教材的编写工作迈进了一个新的里程。

这一阶段也出版了一些其他版本的体育史教材,不同教材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整体上补充和更新了一些新的体育史实,也融汇了一些其他学科新的研究成果。此外,有的教材还配了丰富的图片加以解读,达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等。如《中国体育史简编》(龚飞、梁柱平主编)改变了以往体育史著作惯用的“言必称希腊、罗马”的传统写法,与语言学、逻辑学等学科进行了融合[6]。该书从大的历史方向上阐释各种体育现象和规律,及时补充和更新了一些新的体育史实,也融汇和贯穿了一些其他学科新的研究成果,使得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阐述了我国体育教育独特思想的进展之路。

3 体育史教材编写的思考

3.1 多方考证,力求史料真实性

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地理、民族的差异等,体育在不同的时空领域的具体形态、结构、功能和社会地位也随之千差万别。而体育史学就是力求客观地揭示出这种多样性及存在于其中的统一性。故体育史教材中所阐述的史实容不得半点纰漏。然而此前,就有一本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史》中,出现了几个关于史实疏漏的问题[7]。如此一来,不禁让人对体育史教材的权威性产生质疑,故这一现象在今后的体育史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严格杜绝。这是由于如果史料不经过科学的考证,包括其来源、证伪等信息,那么体育史学将成为无稽之谈。体育史教材中,史料之多,更应该谨慎处之,而不能没有经过审查和核实就使用。

3.2 整合资源,推进教材数字化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现代化的序幕也已经拉开。在此大背景之下,教材数字化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故今后体育史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整合多方资源,不仅包括纸质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拓展,而且还包括线上教学课件的创新和研制。体育史数字化的教材,即是线上教学手段使用的教材,它不是一种辅助性的教材,而是与正常教学使用的教材一样,需要纳入到正式教学之中,两者形成有效的融合和互补。体育史数字化的教材,能够将一些看似冰冷的体育史料,包括文本和器物等,转换为生动且有趣的声音读物、动画视频等,极大地拓展了教材的形式。体育史教材数字化建设,不仅有利于体育史教材的立体化发展,而且还能为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信息化提供支撑,进而推动教育智能化的进程。

3.3 不断创新,提升内容丰富性

体育史的教学本是通过体育史实前因后果、内外联系的阐释,帮助广大体育专业的学生及体育历史的爱好者掌握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但是现有的体育史教材较为千篇一律,不免显得枯燥,往往让人敬而远之。由于体育史学本身理论性较强,其教材不免显得枯燥。故今后的体育史教材编写,既要包含传统的体育史资料与知识,还需要对编排方式进行创新,以提升教材内容的丰富程度。一方面,可以从教材编排的体例方面入手,穿插典型的事例。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在体育史学领域应用的实例,如社会学、人类学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得教材更为生动,也能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

4 结语

体育史学属于体育人文社会学中的基础学科,其在整个学科发展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不少高校也开设了体育史这一专业。体育史教材的编写,不仅关系到体育史学的发展,也关系到体育人文学科的建设。体育史教材的建设不仅要具有立体性和多样化的特征,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直观性的要素,还要使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起来,让其具有独到之处,进而编写出高质量、高水平适应新时代的教材。

猜你喜欢

学院教材体育
教材精读
海盗学院(12)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们的“体育梦”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