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体育游戏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锻炼态度的影响研究
2021-11-22公健丁健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部
公健 丁健 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部
随着《“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逐步推进,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大学作为青少年身体发展和健身观念形成的关键阶段,高校理应将体育教学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本文以高校公共体育课为基点,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专业+娱乐”为原则,采用功能性训练与体育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并通过设置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创建新颖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趣味性和专业性的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发展。
一、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及锻炼现状
大学生作为一个高质量的社会群体,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然而由于他们大多数时间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和科研压力,加之本身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锻炼时间不足,因此,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一)身体机能持续下降,身体素质不容乐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舒适物质生活的同时养成了吃饭叫外卖、天天刷抖音、聊微信、不外出运动等诸多不良生活习惯,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质监测结果显示,青少年的体质现状与过去相比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其耐力、速度、力量、柔韧性等素质指标逐年下降。“长此下去,则民族虚弱,国缺可用之才,军无可用之兵,必将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增强大学生的锻炼意识,增强其体质健康已迫在眉睫。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近几年体质测试数据连续下降,像引体向上测试,一个都拉不起来的大有人在,与 20 年前中学生相比都差很多,不得不引起重视。
(二)体育运动知识匮乏,健身技能较差
本人在教学中发现,由于多年来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导致体育健身技能较差,健身动作不够规范,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运动训练的效果,而且缺乏成就感影响到训练的积极性。例如调研中有的大学生反映,很清楚自己运动方面的弱项,想提高但不知道如何针对性的练习。还有的学生反映,想增强某一方面的运动能力,也积极的进行了针对性训练,但运动能力却迟迟得不到提高,由此运动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打击,之后锻炼的积极性逐渐减低。
(三)健身时间有限,运动频率低下
经调研,由于学业负担重、就业压力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自身没有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意义,当前大学生健身人数和健身时间非常有限,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宿舍上网度过,有的学生告诉笔者,现在什么问题都可以在网上解决,学习可以上网课,娱乐可以玩网络游戏,吃饭可以叫外卖送货上门,所以自己一周不出门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没有活动量,运动频率少之又少,其维持正常生活的心肺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更别说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十分低下,亚健康问题十分突出。
(四)健身意识淡薄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学生主动健身意识十分淡薄,积极主动参与和坚持锻炼的人数极少,更多的是为了应对考试临时应付,健身意识淡薄,很少去追求体育的真正价值。问题的根源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与生活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也有一定关系。加上新冠肺炎情影响,意识上重视,但环境管控受限,导致行动上有所退化。
二、功能性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一)功能性体育游戏的概念
功能性体育训练不仅是运动康复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体能训练界比较热点的一个方向。功能从字面意思上看是目的,因此功能性训练简单的说就是有目的的训练。具体来说,功能性训练是通过全面而系统的科学训练,整体提高个人平衡性、柔韧性、素质、耐力等身体运动机能的一套训练方法和体系。[1]功能性训练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绝不抬举或承受核心或关节无法负荷的重量。由此可见,功能性训练更强调训练的科学性,主要是目标明确的运动训练,有意义的训练。
功能性体育游戏是在秉承功能性训练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增加训练的有趣性和吸引力的同时,来实现体育运动技能的提升,是一种功能训练和体育游戏相结合的锻炼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将身体功能性训练与体育游戏有机的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技术与技能,提高学生核心体能和综合 素质。[2]
(二)功能性体育游戏的特点
功能性体育游戏主要有科学性、专业性、娱乐性三大特点,其教学理念主要是根据学生特性,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呈现趣味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体育知识,提升运动技能,从而增强学生体质。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设计中以功能性训练为主,以体育游戏和拓展训练为辅,通过趣味化的身体素质练习来提升学生在耐力、速度、平衡力等方面的运动技能,同时通过创建积极有趣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加强锻炼的兴趣,提高其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功能性训练在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厘清功能性体育游戏的内涵、特点、功能及当前的推广使用情况等。其次,采用实验法进行实证研究,以北京交通大学大一新生为样本,选取同一名体育教师授课的四个班级,总计 120人。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班,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班,对照班按照传统的身体素质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班将功能性体育游戏穿插其中进行教学。
具体来说,实验班采用本研究设计的基于核心力量的功能性体育游戏如跨越障碍寻宝、平衡 PK 赛等进行干预,对照班采用常见的传统核心力量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共 16 周,干预期为 12周,每周进行两次干预。在实验前后通过测量法对学生进行核心力量、身体素质、体质测试成绩及心理四方面的测试,对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获得功能性体育游戏设计的效果。
(二)研究结果
笔者发现在身体素质方面,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指标基本相同的前提下,经过12周的训练,实验班学生在坐位体前屈、50 米短跑、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等专项成绩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在锻炼态度方面,实验组学生的体育锻炼主动性要高于对照组,功能性体育游戏使学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锻炼中去。
(三)结论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功能性体育游戏会对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产生有利影响。由于功能性体育游戏注重锻炼的科学性,突出动作结构细化优化,对提升学生的平衡力、爆发力、稳定性及灵敏性方面有明显的效果。二是功能性体育游戏对大学生锻炼态度会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功能性体育游戏的干预,实验班的学生在锻炼态度和行为意向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加之功能性体育训练的专业度增加,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增加,更容易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增强其成就感,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锻炼自主动机和持久行为习得。可见功能性体育游戏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应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广泛推广。
四、“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课功能性体育游戏的推广
(一)教学目标构建
在大学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并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3]“健康中国”大背景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应以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总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4]因此,功能性体育游戏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提升专项运动能力但又不能仅仅局限于运动成绩的提升,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会练、爱练,即能掌握一定的训练技巧,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又对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教学资源构建
将功能性体育游戏应用于高校体育课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在硬件方面,需为学生配备一定的装备,如弹力带、波速球、药球等小工具,一是增强其新鲜感,增加其趣味性,二是这些小工具看似简单却在锻炼身体、提升运动成绩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软件方面,就是要加强师资培训。教师资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通过对高校教师进行功能性训练专业培训,加强对功能性训练技巧和方法的掌握,从而为提高上课质量提供技术资源支持。
(三)教学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在相关理论学科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科学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5]功能性体育游戏主要是采用“专业+娱乐”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功能性训练与体育游戏相结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选择“贴膏药”和“萝卜蹲”等游戏来提高学生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运动专项能力和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构建
在教学内容构建方面,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趣味性、专业性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体育锻炼态度,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体能素质,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例如将功能性体育训练所强调的平衡力、耐力、速度等方面教学内容通过设置功能性体育游戏和拓展训练等,提高学生综合体能素质。同时可以借助教师团队,集合多种项目专项老师的经验,共同研究制定出适合本校场地特点和学生基本体育情况的教学 内容。
五、结语
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加之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对自身影响的认知水平不高,以及院校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起到一定的重视作用,导致很多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降低。作为国家兴盛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关乎个人一生的发展,更关乎着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兴衰,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理应承担起这份责任和重担,不断开拓创新,加强课程改革,例如将功能性训练以游戏的形式输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锻炼动机及内化动机来提高大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健康体质和终身体育理念的树立,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