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锻炼学生身心的策略

2021-11-22刘顺凯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福源小学赵津天津市滨海新区港西新城小学

灌篮 2021年24期
关键词:身心动作技能

刘顺凯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福源小学 赵津 天津市滨海新区港西新城小学

李金良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远景学校

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学生身心得到有效锻炼的关键。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具体到体育课就是学生是不是学到了新的“三基”,身心是否得到有效锻炼和发展。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体育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既掌握运动知识、学会运动技能,同时又有效地促进身心发展呢?通过这些年课堂实践,本人认为要想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有效锻炼,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从课堂导入抓有效

小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多数靠的是兴趣与好奇,这一点在小学低年级更是明显。而良好的课堂导入恰恰能起到这个作用,它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确内容,联系新知旧能,激发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提振课堂士气。引发学习的渴望和参与欲望,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思维活起来、身心动起来,为高效学习和有效锻炼身心打下良好的铺垫。

因此,在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中辅助和专项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练习内容更要直奔主题快速导入本课的主教材,为解决教材重难点打下“伏笔”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尽可能做到练习内容一环扣一环快速衔接、层层递进,不给学生“走神”“开小差”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获得运动快感和成功喜悦的同时,为主教材重难点突破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例如在学习“山羊分腿腾越”这个教材时,我以学生常玩的“跳人”游戏作为辅助练习导入,引导学生3-5人自由结组,进行尝试体验练习。刚开始由于起跳高度低,不管动作规范与否,体能素质如何,学生们基本上都能顺利跳过,随着高度上升能跳过的学生越来越少。这时我适时导入本课主教材——山羊分腿腾跃;“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动作,它能帮助你们顺利跳过?”学生们一听马上就来了精神,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脱口而出:“老师快教!教完了好继续玩。”当我进行快速推撑、高提臀、快分腿讲解示范时全场鸦雀无声,几乎所有学生的眼球都在随着我的动作上下飘动,生怕漏掉一个细节,那种专注劲从来没有看到过。随后的练习更是积极主动、互帮互助。看到这样的练习场面让我真正认知到教要按需而教,只有这样学生才听得认真、练得积极。正如心理学中的一句话——“积极态度的习得,可通过直接正确刺激获得。”同时也让我体会到“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的含义与力量。

二、从教材特点抓有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统一动态过程,而教材在这一过程中则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教材特点、内容不同课堂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每项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运动知识、技能传授系统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教师可结合学生身心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把各水平段之间相关同类动作技能学习进行分解归类和归纳总结,将动作技能学习划分为动作要素(身体姿态、动作轨迹)和技术结构(动作基本结构、技术组合),并根据各项动作技能运动特点进行结构分层,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使之结构化、系统化、连贯化,避免因零碎化学习和片段化学习,出现动作技能变形走样。

因此,教师要想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身心得到有效锻炼,就要把握住各项教材的运动结构特点因“材”施教。例如:跳跃教材中的跳远在小学各水平阶段动作结构侧重点就各不相同,水平一教材侧重落地前收腹屈膝、小腿前伸,脚跟先着地,维持身体平衡技术动作结构;水平二侧重助跑节奏与准确有力踏跳动作结构上;水平三则侧重空中技术动作结构如蹲踞式空中蹲踞姿势等方面,各水平段知识、技能既能单独成点独立学习,又能串联成线。结合以上各水平段跳远教材动作结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时能有针对性的设计相关课堂学习活动,前面动作知识技能结构的学习(水平一跳远落地、水平二助跑与踏跳)为后续知识技能结构(水平三跳远完整技术助跑、踏跳、腾空、落地)提高、延伸打下基础,使学生动作技能知识学习、掌握、运用呈现结构化、系统化、连贯化逐层递进,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活动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从教学方法抓有效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方式。而体育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呈现又多以身体练习为主,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健身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学生锻炼身心的有效手段。

我们都知道练习需要时间保证,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就没有学生充足的练习次数,有效锻炼身心也只能成为无本之木。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手段和学生练习方式上多着手、想办法。比如情境教学就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一个不错的教学手段和练习方式,教师可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尽量在课堂学习环节中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和形象生动的情境场面。例如:在学习“轻物掷远”这个教材时,教师可先把废纸箱做成碉堡,并在纸箱周围插上几个距离不同逃跑的鬼子,作为远度和掷准的投靶装饰在练习场地上,然后让学生模仿小战士去炸碉堡、打鬼子,并通过录音机配以枪炮声进行渲染,再通过语言描述、启发和“煽情”,诱导学生仿佛置身于战场中。通过这种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起练习兴趣和参与欲,此时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以及创造性也能得以十足的“宣泄”,一箭多雕。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还余兴未尽,课下继续模仿、游戏,让课堂内容延伸到了课外。这样课内与课外合围,对有效锻炼学生身心的效果也不言而喻。

四、从运动负荷抓有效

体育与健康课程从字义上我们也不难看出,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得到有效锻炼与发展,身体健康也只能成为空谈。而体现身体素质发展与提高的指标是运动负荷,它的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上。新修订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学建议。体育与健康课必须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即运动密度应达到75%以上;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即练习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体育与健康课学生的平均心率即运动强度应达到140~160次/分钟。可见,只有适当的大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才能保证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有效发展与提高。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实际运动能力和身心特点,多从练习分组、练习形式、场地器材布置和身体素质课课练等方面寻求提高练习密度的切入点,增加学生个体与小组练习次数、动作速度、练习负重、投掷远度、跳跃高度等方面动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在合理缩减练习间歇时间前提下,让更多学生能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最为合理的运动强度刺激,促进他们身体机能提高和体质增强。同时使之身心健康知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得到发展和心理品质得到提升,让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学习满足感、运动快乐感和心理愉悦感。使学生体能素质和身心健康得到有效发展。

五、从教师优势抓有效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优化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人们常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教师驾驭课堂也同此理,有好教师才能有好课堂,有好课堂才会有好的身心锻炼效果。

每个教师都有自身优势,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组织课堂、调动学生,以求创造低负高效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身心得到有效锻炼。专业技能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多运用动作示范去感染学生,用动作的美感引发学生模仿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和参与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达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有效锻炼身心的教学效果。语言生动的教师则可利用自身语言魅力,多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描述情境,引发学生情感、激活学生思维,以调动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使之身心得到有效锻炼与发展。情感丰富的教师则发挥肢体语言优势,多与学生亲密接触,用自身表情、感情感染学生,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情感期待效应,产生一种隐性期望激励。于是学生会在课堂教学中无意识的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靠近,并为能得到教师更多对自己的关注与爱护,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各个环节中。唤醒自我主体意识,产生学习兴趣和练习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双边学习活动中,与教师一起探索实践,并在有意无意之间扮演起学习主体角色,发挥学习潜能和个性,从而在学习活动中努力展现自我能力与思维,体验到亲自参与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情感,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和运动快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

总之,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身心得到有效地锻炼,教师一定要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精彩导入、激活教材、丰富手段,在合理运动负荷前提下发挥自身教学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同时更要树立有效锻炼学生身心的责任心,缜密设计课堂,有效组织教学,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有效锻炼。

猜你喜欢

身心动作技能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下一个动作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拼技能,享丰收
给身心降个温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