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需求视角下体能训练的理论探讨
2021-11-22李锐
李锐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江苏南京 21113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看重人才的专业技能,也看重他们的身体素质。所以,高职学校也应该改变人才培养方针,加强体能训练,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1 对高职人才身体素质的职业需求
职业需求是指个体对某种职业的渴求和欲望,如果从个体出发,职业需求就是个人参与职业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动机,通过满足个人的职业需求,可以发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利于更好地服务社会和造福社会,提升个人价值。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技能的重要阶段,能够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进行培养,满足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1]。近年来,我国的高职学校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了大批优秀的职业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在人才需求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要求,人才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而身体素质也是其中的关键要求之一。如果人才的身体素质与职业技能要求不符合,或者身体欠佳,不能从事高强度的工作,在工作中就要面临巨大的压力,对实现其个人价值、满足职业需求都十分不利。
2 高职学校对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情况
国内很多高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教学,但并没有重视体能训练工作。虽然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成绩优异,但身体素质欠佳,导致他们不能达到社会对人才身体素质的要求[2]。在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身体问题失去竞争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为了保障学生未来的更好发展,高职学校应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放到与文化知识培养等同的地位,让他们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具备足够的身体素质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使学生可以长久地服务社会和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因此,高职学校应该针对不同专业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确定训练的理念、方法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模式进行职业训练,保证高职人才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3 以职业需求建立体能训练体系的方法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必须保证高职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应对未来高强度的工作要求。而高职学校在保障学生健康发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责任和作用[3]。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体系的建设中,学校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学生的体能要求,保证高职人才的素质,以及结合学生体能的现状、兴趣和爱好,设立多元的体能训练体系,满足学生的专长需要。
3.1 改变思想观念
与普通的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教学更偏向就业。目前社会上的各种用人单位都十分看重人才的体能水平,但是不同的职业对体能的要求不同,所以高职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应该建立正确的职业体能训练观念,充分分析各种工作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
高职学校的领导决定了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计划和目标,所以学校领导必须改变陈旧的思想,认清社会对高职学生更为全面的素质要求,主观上接受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有利于学生择业、就业和创业的理论。确保制订出科学的,符合人才职业发展计划的职业训练方法[4]。体育教师是高职学校体能训练的执行者,决定学生体能训练的内容、方法、管理模式、评价方法,体育教师同样要改变思想观念,必须在职业体能训练中建立“以人为本”的训练模式,充分结合职业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同时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要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训练观念,保证学生能正确看待身体机能对未来发展的作用,并形成自主训练的习惯。
3.2 开发体能训练教材
体能训练教材对体育教师和学生开展体能训练有着关键的指导作用,是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目前,多数高职学校的体能训练内容都只是离散地出现在教材内容中,而且内容的介绍也并不全面,大多数都只是从宏观层面上介绍如何进行职业体能训练,但是并没有真正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所以存在体能训练与教材之间脱节的情况[5]。实际上,高职学校的专业性很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例如,警察学校,学生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体能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爆发力、灵敏性等,满足未来职业工作的需要。因此,高职学校应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进行体能训练教材的开发,针对不同的职业工作内容,设置不同体能训练内容。
为保证教材开发的精确性和易用性,高职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收集教材编写的意见和建议;为了解不同职业的真实需求,高职学校可以和用人单位交流,分析不同岗位的职业病,针对性地制定体能训练内容。学校可以组织本校体育教师自行进行教材的研发,也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指导教材的设计和研发。为了进一步提升教材的针对性,学校还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加入到教材的研发工作中。
3.3 创新训练模式和方法
高职学校的生源比较多样,而且专业也比较广泛,因此造成他们所处职业的体能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体育教师需要选择职业体能训练模式,因材施教。但实际上,很多高职学校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往往都使用“一刀切”的模式,对任何专业,都采用相同模式和教学方法,所以体能训练存在僵化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预防职业病[6]。虽然对不同的专业采取针对性的教学能够减轻体育教师的教学压力,也有利于体育课的统一实施,但是实际作用很差。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职业需求,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实践工作中,体育教师需要依据不同专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采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比如,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要通过体能竞赛,小组对抗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动态身体素质,包括爆发力、敏捷性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理解不同职业对体能的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符合体能训练环境的平台。
3.4 完善对学生的体能评价工作
评价体系的建立能确定学生的身体素质,确定有哪些素质需要加强训练,所以评价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需求的视野下,教师需要做好对体能训练活动的评价,还要判断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以及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判断学生的体育活动情况[7]。另外,学校领导也需要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衡量学生的职业体能训练理念、方法和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职业需求。除了直接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要对学生参加体能训练的动机做好调查,包括学生的体能训练态度等。同时,需要定期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能训练是否满意。
4 职业需求下体能训练的要点
4.1 建立学生体质档案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学校应该为参加体育课程的学生建立体能档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调查,并且做好数据归档工作。在建立体能档案之后,还需要定期进行学生的身体素质检查,同步和更新数据。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资料调查能力、分析总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应进行相关数据的检查,分析学生体能的发展趋势[8]。
4.2 心理素质培养
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保护学生的更好发展创造条件。当前社会有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高职学生要在社会上立足,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确保他们可以具备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而职业体能训练也能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由于体能训练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且训练内容比较单一,可以提升学生意志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采取小组竞赛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化,及时调整训练内容。
4.3 开设特色的体能训练课程
为了吸引学生参与体能训练,学校可以开设特色体能训练课程,使学生对体能训练有更积极的主动性。例如,在体能训练中增加民族体育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开展赛龙舟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达到弘扬民族体育精神的目的。
5 结语
为了训练高职学生的体能,高职学校的领导需转变办学理念,并认识到体能训练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为了能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高职学校应该构建体能训练的培养体系,做好评价工作,为学生未来的长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