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的实施路径

2021-11-22唐晶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灌篮 2021年24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篮球课程思政

唐晶晶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一、课程思政的实施背景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精神的指引下形成的一种创新型、具有前瞻性的高校教育理念。[1]主要指在坚持传统思政课程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良品质、爱国理论知识,构建各学科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协同发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董奇明确指出要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贯彻“立德树人”目标。[2]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也阐述到:“课堂教学是高等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3]国家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强调要健全学生人格,切实发挥学校体育的优势作用,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4]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的专家代表座谈会,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作用,深化学校思政课程改革和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实践能力。”2020年10月,在其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此看出,新时代的教育肩负着重要使命。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必然要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通过学校体育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是当前国家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篮球课程特点分析

1895年来会理将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天津,之后便在我国各地区得以发展。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是一项集多种运动技能和技术战术于一体的综合运动,因自身所具备的集体性、对抗性、强身增智性、教育性、趣味性特点,自引入初期就深受大众青睐。现今众多高校把篮球课程列为体育专业的必修课程,非体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凸显出篮球教学的重要性。高校如此重视篮球进课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体育大国迈进体育强国的阶段,我国篮球整体发展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较弱,为完成体育强国目标,学校体育必须要为篮球事业培养后备人才;第二,通过篮球教学可达到育人的目的,促使学生掌握篮球技术动作、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科学锻炼的方法;第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传承中华精神。纵观我国篮球运动发展史,现今我国篮球运动针对不同人群举办不同篮球赛事且发展趋势较好,如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WCBA(中国女子篮球联赛)、CUBS(中国大学生超级联赛)、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国小篮球联赛。不仅如此,现今的篮球运动已经被列为国际大型赛事中不可缺少的运动项目之一,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

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篮球课程的可行性

(一)是为顺应国家教育改革

2016年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是践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具备实施思政教育的优势条件,高等教育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高等院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三全育人”方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20年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提出,到2035年时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一批批高素质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毋庸置疑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改革时期,篮球课程同样也需要改革,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一方面是为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我国综合实力,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一方面是为顺应国家教育改革,达到“三全育人”目的,提高国家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学生是接受过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后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12年的寒窗苦读让他们成长成才,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实际问题,12年的在校学习生活,致使他们从未真正接触过社会,殊不知社会的纷繁复杂。年龄上虽已成年,可是心智却尚未成熟。伴随社会信息化的到来,受到各种网络文化的冲击、不良言论的干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他们会因此形成错误的思想价值观念,面对社会多种因素影响,缺乏理性的判断,做出错误的选择。当今的教育,不再是单一注重学生智力的教育,而是涉及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体育也显示出自身优势。体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人格,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传统。诚然,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发挥体育优势,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

(三)是为促使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在工作原则部分鲜明指出学校体育要面向未来、创新性发展;要补齐学校教学短板,特色发展。落实课程思政进课堂,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体育教师作为传道者,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学生要积极学习,参与体育运动,实现全面发展。通过篮球教学,让学生在运动参与过程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培养意志品质。当下,促进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将思政内容渗透到体育教学中,是必须要落实的一项任务。

(四)是为落实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个阶段学生必须要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品格和实践能力”。[2]体育学科为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体育教学目标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格三个方面。运动能力是发展学生体能,教会运动技能,掌握相关运动知识;健康行为则是培养学生的健康锻炼习惯,学会调控情绪,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品德则是培养学生优良精神,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由此可知,体育教学最终目标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在篮球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也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两者的最终指向是一致的。因此,在篮球课程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是极其必要的。

(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等院校是党领导下的学校,是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校,因此高校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存在一定弊端,形式上观念陈旧,理论上流于说教,教育内容相脱节,导致思政课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与此相反,篮球运动是一项集多种运动技能和技术战术于一体的综合运动,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分利用篮球课堂教学,在讲解技战术、篮球裁判知识以及实战比赛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育人目标,是体育教学的优势所在,也是学校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将“思政理念”融入篮球理论知识教学

现今众多高校篮球选修课程大部分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偏少,且都是室外上课偏多,室内上课较少。教学时间一般为一学期18次课程,每周1次课。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场地受限制的情况下开展篮球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学懂篮球理论知识并掌握篮球运动技能,需要教师精心设置课程教学,合理分配各阶段的教学时间。高校学生学习篮球理论知识,重点学习两个板块:篮球运动概述(世界篮球运动概况、中国的篮球运动、篮球运动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篮球重要赛事介绍)、篮球比赛裁判工作(篮球比赛主要规则、裁判员执裁技巧)。在讲解篮球运动概述部分内容时,以篮球精神和篮球文化当中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为价值导向,给学生讲解篮球运动概述相关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将“思政理念”融入篮球运动技能教学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多种运动技能和技术战术于一体的综合运动。因此篮球运动技能涵盖面十分广阔,包括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防守、抢篮板球技术。对于高校篮球选修课的学生来说,对于运动技能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所学的篮球运动技能相对于体育专业学生来说要相对少一点。主要学习运球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并且能够将这些运动技能熟练的组合起来运用到篮球比赛当中。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性质上来说从属于单一技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会枯燥乏味,略显课堂氛围较低沉,缺乏活力。为加强思政学习,改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游戏。如学生在练习运球技术动作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中华诗歌库游戏,教师列举中华古诗词,让学生进行接龙游戏,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高校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场域,学校体育具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条件,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利用学校体育教学这一“主渠道”,将“课程思政”这一理念贯穿于各学科教学当中,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篮球课程思政
街头篮球文化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