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2杨馥瑜

读与写 2021年31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卓越品格

黄 晔 杨馥瑜

(大连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年以来,世界一流的国际组织包括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都开展了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这场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潮流,席卷了十多个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等都积极投入到对核心素养结构和体系的开发中[1]。(1)1997年底,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确定了三个维度九项素养。(2)2006年12月,欧盟(EU)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提出了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8个领域[2]。(3)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报告《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该报告基于人本主义的思想提出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提高生产率的工具)转变为“人本性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7个维度的核心素养[3]。(4)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梳理出美国21世纪素养的基本内容[4]。

从上面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核心素养的表述不尽相同,差异性较大;但是,另一方面,如果细究其中的内涵和素养框架,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中的共同点,那即是这些关于核心素养的不同描述,其实都是围绕着关于人的能力、价值观和个性品格几个方面展开的。

我国大规模开展关于卓越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大体上始于教育部2014年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之后。201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教师计划。卓越教师计划项目启动后,如何界定卓越中小学教师的特征和内涵,如何对在职卓越中小学教师进行大数据分析,进而提炼出卓越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构成,并进而反哺到职前培养对策中,一直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领域热议的话题。尤其是2013年5月,由北京师大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的“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该项目提出了中国学生“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9大核心素养[5]。中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如何架构,目前正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热点和重点研究和实践问题。

1.相关概念界定

1.1 卓越小学教师。卓越小学教师是一个特定的群体,是一个集合概念,包括获得过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例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等优秀小学教师群体。

1.2 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是能力本位教育观的胜利。OECD(经合组织)最先提出了核心素的概念。其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与“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y)有关,即未来的公民“成功生活”和“幸福生活”所必备的关键能力。我国教育部于2014年3月,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此后,《人民教育》、钟启泉、褚宏启等都提出了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与初步定义。2016年,由林崇德教授牵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给出了核心素养概念,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成长和教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2.构建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构建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是为我国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的重要基石,是将师范生培养成卓越小学教师的依据和行动指南。为了加快我国小学教师由“胜任”走向“卓越”的进程,需要进一步落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以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为依据,选择能够培育卓越小学教师新路径。

第二,构建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是能够有效地解决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实践能力培养等重要问题的关键步骤。在核心素养热潮的推动下,多个领域正面临深刻变革,例如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等,因此师范生培养亟需科学的理论引领和专业的实践指导。

第三,构建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能够为有效评价卓越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成果提供有力保障。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一经确立,本身就负载着检验教师发展成果的功能。一是检验并校正卓越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走向,二是检验卓越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达标程度。因此,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不仅能为师范生的之前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和路径,还能为卓越教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指明方向。

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至关重要。

3.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内涵逻辑再思考

3.1 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不是众多关键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卓越教师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高度集合。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包含了两个维度,分别为“教师必备品格”和“教师关键能力”。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并不是各种能力要素的单一叠加,而是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高度集合体,在师范生发展为卓越小学教师的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教师的必备品格,是卓越教师从教的前提,包括教师职业品格、教师积极心理、教育信念以及教育情怀等方面,在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中,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教师关键能力是教师一般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中,起重要的支撑作用,并且通过教育实践活动逐渐得到提升。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在师范生成长为卓越教师的过程中,教师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需要共同发挥作用,促进教师的发展。

卓越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着重强调了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卓越小学教师能力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有能胜任课堂教学的能力,还要有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不仅要有对知识和技能运用自如的能力,还要注重学习与反思能力、研究与创新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既要有教育教学能力,也要具备与教师、家长、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另外,还需具备家校合作、师生合作、教师与教师合作的能力。也就是说,阐释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应坚持能力和实践导向的原则,关注小学教师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3.2 必备品格不是与各种关键能力并列的平行要素,而是贯穿融汇于各个能力要素之中。本研究在初步建构出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同时,修正了对原有核心素养概念的认识和边界。核心素养不是众多“关键能力”简单的叠加,而应是品格与能力的集合体。但品格并不是与各种能力并列的要素,而是贯穿于各种能力与素养之中,作为各种能力和素养的价值引导。

不可否认,OECD在提出和应用关键能力时,无视甚至轻视道德,其背后的预设是人顺从社会的单向关系,关键能力及其教育也只能是成功生活、社会良好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工具。因此,在核心素养构架中,进一步加强必备品格的引领和融汇作用至关重要!

3.3 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不能被直接教授和灌输,而是在各种复杂情境下通过反思和积淀形成。卓越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不是凭空生成的,但也不是能被直接教授和灌输的,而是要经过后天的努力逐步养成的。从师范生成长为卓越小学教师,首要的问题是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各种复杂情境的反思促进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必须看到,卓越教师的核心素养落地践行问题是教师履职尽责、优效从教的关键。为此,《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要求小学教师既要有学理的高度,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继续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核心素养不能是象牙之塔,应该展示在教学第一线、体现在育人最前沿、聚焦在学校改革重构的节骨点、转化为学科创新的新动力,才能让教师的核心素养提升行动成为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真正动力。

4.构建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建议

在构建我国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 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在构建和发展我国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过程中,既要以聚焦现实情况为基础,又必须以长远的眼光来构建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构成要素的选取必须具有前瞻性,不仅要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对理想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还要为未来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做准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引领者,卓越小学教师应无时无刻关注社会和教育领域的变革,走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前沿。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头羊”,对于师范生的之前培养具有理论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我国小学教师发展的现实需求,还应不断关注和借鉴国外有关卓越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先进成果,以构建更加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

4.2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首先,普遍性意味着所有卓越教师都需要具备教师核心素养,体现了教师核心素养的社会价值。其次,独特性指卓越小学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教师核心素养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首先,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相比,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小学教师的从教对象是小学生,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要根据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发展需要,适应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另外,因为教师心理结构的独特性,以及成长史、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自身的核心素养在结构、行为外显上有具有独特性。例如经验丰富的卓越小学教师极具教学智慧,其教师核心素养会在实践智慧方面表现突出,而一些创新型卓越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会在创新能力上表现突出。简言之,教师核心素养既是每位卓越教师必备的素养,又在每位教师身上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在普遍性与独特性之间实现有机统一。

4.3 阶段性与生成性相结合。生成性是指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伴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而不断地生成,最终指向教师的终生学习态度和理念,是一种具备强大生命力的素养。阶段性是指卓越教师核心素养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例如,在教学情境关注阶段,卓越教师在提高教学技能与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方面,对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有较多的发展,而在关注学生阶段,卓越教师会通过在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因材施教,从而积累和发展自己的实践智慧。总之,生成性与阶段性是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意味着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和践行教师核心素养的要求,实现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的自主生长,体现卓越小学教师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融合与协调共生。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卓越品格
教师作品
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刘辉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画与理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