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2021-11-22丘金寿

名师在线 2021年26期
关键词:小数深度数学知识

丘金寿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州小学,福建龙岩 366300)

引 言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质疑问难,最终实现和数学知识的深度对话。

一、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深度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符合学生螺旋式的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依据学情确定学生的单元发展目标,然后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其次,教师在梳理教材内容时通常会发现不同板块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且不同板块有独立的核心知识点。教师需要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将知识从中心向外拓展,结合深度教学目标充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牢固记忆概念公式。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方法。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数学思想是转化,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是推理能力。基于此,教师可以抓住这个靶心目标,围绕目标循序渐进地向外拓展。比如,教师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拓展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再拓展到梯形面积的计算、圆形面积的计算、圆柱体体积的计算,等等。这样将数学思想和核心知识整合在一起,从靶心目标往外拓展,不仅能使教学目标更有深度,还为课堂活动指明了方向。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深度学习

不同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不同程度的思考。为了引发学生深度学习,全面发散学生思维,教师应注重问题的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一节课的核心问题肯定不止一个,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不限定于一项。基于此,教师可以遵循“3W”问题法,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用”,通过设计类似的核心问题,使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更加明晰,进而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深度学习[1]。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知识点时,学生预习后,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什么是小数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习小数的意义?”“在生活中你会怎样运用小数?”又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算出来的?”“你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能否用相同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两种计算方法有哪些不同?”这样,教师通过提问,从易到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进而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丰富教学形式,在过程中深度理解

单一的教学形式不能完全启发学生思维,也无法长时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基于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最终深刻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各抒己见,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学习停留在表层的情况。同时,教师要明确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生活情境。教师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全面解放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落实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使学生在学习中解放眼睛、解放手、解放嘴、解放脑、解放时间、解放空间,将理论知识全面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开拓思维、提升实践能力,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2]。

例如,在教学“射线、直线和角”的相关知识时,对“画有限长度的线来表示射线和直线的无限长”这一重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通常,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都会强调:“直线是无限延长的,我们只需要画一部分来表示。”但学生可能不会深入思考,只会一味地听取教师强调的内容。所以,结合这一重点,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分别画一条射线、直线和线段,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和同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交流能慢慢意识到: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但作业本只有这么大,画的时候一定要画这么长吗?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了直线和射线没有必要画完,而是可以通过端点来决定线的长度。

四、设计深度练习,迁移应用,深化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能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各个问题中,实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短小的练习题,带领学生开展常规训练。同步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不仅考虑到学生在接收知识、消化知识方面存在的个性化差异,还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着深处发散。学生通过解答不同难度的数学题,层层递进,能充分把握问题本质,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3]。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尝试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加两位小数。在尝试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可能会关注元、角、分等单位,依据“单位”的不同将数位对齐;还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并在列竖式时呈现出末位对齐的现象。种种现象都反映出学生在计算时的想法、思维的差异。教师应敏锐地抓住这一教学契机,把握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和同伴之间进行辩论,让学生寻找充分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步骤和结果是正确的,而后寻找理由证明对方的步骤和结果是错误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陈述了一个个有理有据的观点,还能不断质疑辨析,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使对话内容逐渐深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严谨态度,还激发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联想思维,使学生在进一步的数学体验中提升综合能力。

五、引导深层梳理,持续完善知识体系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将新知识和旧知识有机整合,积累更多新的思想方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从而深入把握数学本质[4]。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丰富的内在关联性。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并整合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理解不同公式、概念、图形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的本真结构形态,进而牢固记忆公式、概念。例如,对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两个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两种计算方式进行比较,找出两种方法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其正确计算不同类型的题目,避免混淆,充分理解加减法的本质就是相同计量单位上的数相加减[5]。

结 语

深度学习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注重对深度教学模式的创新,从多方面着手,加强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通过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问题设计、练习题设计等,开拓学生思维,使其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猜你喜欢

小数深度数学知识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失踪的小数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