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听封存在语言文字内部的声音
——聚焦文本,挖掘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

2021-11-22

名师在线 2021年26期
关键词:小公鸡生长点萧伯纳

王 雪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小学部,江苏苏州 215131)

引 言

在语文教学中,立足文本,紧扣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研读,加强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从而夯实课文教学基础,这已经成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1]。

语言文字运用生长点,除了教师个人对文本的不同解读和不同提炼,还会受学生的年龄、心理认识,以及学识水平差异的影响。对同一词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自然会产生分歧,继而静下心来思考,大胆、自信地进行表达,这就会使语文教学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一、相同之中求变化,从文本结构的差异性出发

部编版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清新隽永,最大的特点在于有大量重复性结构。这些重复性结构里藏着些许的小不同,它们就像散落在文本中的颗颗明珠,熠熠生辉,这就是教学的着手点,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总结文本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充分利用这些生长点让学生品味、揣摩、内化和表达,从而发展语言能力,领悟语言运用的奇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真正学会运用语言。

比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四季》一课有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即模仿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笔者仔细研读文本,发现这首儿童诗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是不一样的,于是在课堂上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看课文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你发现什么了?”学生先是找到了很多相同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发现是每个小节描写的事物都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接着,笔者引导学生找不同,学生最先发现的是前三个小节都有叠词,而第四小节没有,这一点很重要。除此以外,还有一处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难度较大,但班里部分对语言敏感的学生还是发现了:“第一、二小节是什么对什么说,而第三、四小节是什么怎样说,都是做了动作。”虽然学生的话语还很稚嫩,语言表达也不完美,但是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能够这样表达出完整的意思实属不易。

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呢?为什么说这些发现很重要呢?接下来,笔者列举一些当时课堂上学生的仿写和课后练习。

雪球大大,它对雪人说:“我是冬天。”

草芽嫩嫩,它对毛毛虫说:“我是春天。”

荷花粉粉,它对水泡泡说:“我是夏天。”

雪花扭来扭去,它自豪地说:“我是冬天。”

更让笔者欣喜不已的是,学生在课文配套练习中展现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灵活运用所学课文知识的能力。现摘录部分精彩的答案。

铅笔长长,它对书本说:“我是文具。”

小孩弯弯腰,他笑着说:“我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恐龙高高大大,它搞笑地说:“我就是以前。”

这些精彩语句的出现,正是得益于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四节诗结构上的异同。

二、巧用留白,从文本自身的教学重难点出发

“留白”一词最早源于国画,即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比直接用颜色来渲染和表现更加含蓄内敛,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也是如此,课文中的某些地方写得简短、精练,给学生留下了回味的空间。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文本中的留白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合理构思,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将简单的部分详细化,或进行续编,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突破课文教学的重难点,从而彰显出文本的独特魅力。

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为例,文本中的“吃得很欢”“急得直哭”“偷偷地跟”“飞快地游”这四个短语是课文教学的重难点,第一是理解,第二是读好,第三是体会加上这一类词语(描述动作情态的)使句子的表达更生动形象,第四是运用。笔者对课文留白处的“补白”设计如下。

【第一处】

(小公鸡捉虫子给小鸭子吃后)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你们看,现在小鸭子的表情,他还哭吗?”

课件出示:

(1)小鸭子吃到了虫子,笑得________。

(2)小鸭子吃到了虫子,________得________。

这是对“急得直哭、吃得很欢”的拓展运用,是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学生刚开始接触描写动作情态的词语,因为担心他们说不好,笔者便“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表达。

【第二处】

小公鸡和小鸭子先是去了哪里?笔者引导学生说出——草地里玩。小公鸡和小鸭子接着去了哪里?笔者引导学生说出——小河边玩,并提问:“想一想它们还会去哪里玩,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如果你能用上这样的词语(手指板书:吃得很欢、急得直哭、偷偷地跟、飞快地游),就更好了。”

学生A在课堂上对故事进行了续编:小公鸡和小鸭子来到沙滩上玩。小公鸡不小心把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疼得直哭。小鸭子听见了,飞快地跑到小公鸡身边,把沙子给吹出来了。小公鸡高兴地说:“鸭子哥哥,谢谢你。”小鸭子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学生A用上了“疼得直哭、飞快地跑”这类短语,使故事中的形象更加有趣、立体。

文本的教学重难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挖掘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可以说,文本的教学重难点在哪里,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就应在哪里。教师立足文本的教学重难点,巧妙利用留白,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而且能锤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着痕迹地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三、树立人物意识,从人物的生平及为人处世出发

人物意识指的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局限于文本自身,要走进教材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生平及其为人处世的态度,尊重人物的性格。只有树立人物意识,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有一段萧伯纳的话:“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对,永远谦虚。”许多教师在上课时都据此进行了教学设计,不知不觉地将萧伯纳列入了“自夸”“骄傲”的名单中,笔者认为这是不准确的。

仔细研读课文,我们可知,萧伯纳是因为小姑娘很可爱,所以非常喜欢她,同她玩了好久。所以,临别时萧伯纳说的话,应该是想让小姑娘、她的父母因自己、自己的孩子和一位世界级大文豪结缘而感到惊喜,并不存在炫耀或自夸。联系萧伯纳的生平,他年少时期的生活很不幸,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靠着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这也造就了他谦逊的品德。那么,对这段话,我们到底该怎么解读呢?只要学生了解萧伯纳的为人,答案自然就会跃然眼前了,即萧伯纳的幽默。萧伯纳毕生喜欢幽默,他的墓志铭虽只有一句话,但恰巧体现了他的风格:“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迟早会发生的。”据此,笔者将这一处教学设计为:“几年之后,如果萧伯纳和小姑娘又相遇了,猜猜这回萧伯纳会说些什么幽默风趣的话呢?小姑娘又会怎么回答呢?”

结 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想要挖掘文本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教师唯有聚焦文本,走进人物,深入地进行解读,才能让语言训练掷地有声,听到那些封存在语言文字内部的动听声音。

猜你喜欢

小公鸡生长点萧伯纳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小公鸡找快乐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萧伯纳续传
例说直接证明之分析法
直接证明分析法
小学数学学习的生长点
萧伯纳反讽米商
两只小公鸡
过了两次生日的小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