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2021-11-22甘婧芸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

灌篮 2021年28期
关键词:家校背景中学

甘婧芸 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

双减政策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各类学校的教学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中学阶段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如何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合理地运用好家校协同的机制对学生进行培育,无疑是摆在中学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适应当前国家新政策和社会发展大背景的积极探索。双减政策是国家对于教育格局的一次重大的调整,在整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这无疑是一次非常大的挑战,遇到的困难也必然是相对较多,这也在所难免。但是双减政策背景之下,中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并不仅仅着眼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在对于学生相对比较沉重的课业负担做出减法的操作之后,要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保障学生健康成长,这些都是学校和家庭都要共同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双减政策背景之下中学在育人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现状与挑战

家庭和学校如何应对好双减政策的背景的挑战,是必须要走协同育人的道路,但是如何去解决在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所在。要实现家校协同育人,就必须要对不同的教育主体的职责和合作的空间进行探索,而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的中学在育人过程中无法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学校的家长认为,中学就是对中学生培育的全部主体,但是这显然是违背了学生成长的正常规律,让家长意识到自身的教育职责和能力范围,这些是中学在推动家校协同育人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家长是否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中学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有正确的评价,是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改革的,也是必须让家校协同机制发挥出积极作用的关键,和大多数的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协同联动不足,这显然是影响了中学产生积极的家校协同效应的阻碍。

第一方面,中学家长与中学教师之间的培育职责与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对于双减政策背景之下的家校协同机制构建造成了非常大的挑战。双减政策的实施背景之下,学生的课业负担显然会随之减少,但是如何对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联系进行强化,是很多中学目前在探索一些有效机制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能力。大多数的学校会开展家长会等形式,通过家长会倾听家长的一些观点和看法,也让教师能够及时传达学生的一些校内表现和课业表现的。但是毕竟家长会只是一种形式,而且家长会也不可能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都定期召开,这只是解决家校协同机制过程中的一种手法,但却无法完全替代家校协同机制的构建。而事实上很多家长都没有弄清楚自身,在中学生培育的过程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地位,有些家长操之过急,为学生报了非常多的补习班,为学生本来就已经减轻了课业负担又再次加重,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而有一些家长则完全放手学生的课业学习,把学生的课业学习责任全部都推让给老师,这实际上也无法形成一种家校协同的效应。中学的教师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又需要对既往的一些教学经验进行调整,包括以往的题海战术不能够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得以实施,或者是以往通过课业阶段性测试的排名来促进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这种手段也不能够再次运用。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既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要抓好学生科学知识文化的学习工作,对于教师而言也造成了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第二方面,在于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如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也是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和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本质上看,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更加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但是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又成了摆在中学教师和家长面前的难题。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自然通过卷面成绩能够体现,但是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这些学业成绩的排名情况已经不能够进行公布,对于学生在整个班级乃至于整个学校或者整个学区之间的学习情况,则很难进行科学、独立的评价,家长也很难直接通过成绩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显然是中学家长与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综合素质如何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学生如何通过这些评价来提高自身的意识,这些都是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解决的问题。家长与教师如何去认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如何通过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对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都是需要在家校联动的过程中进行优化的一些机制。

从上述的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家校协同育人的机制目前在大多数的中学还没有构建起来,而中学显然是学生转型与升级的一个关键节点,学生如何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之下得到全面的提升家长与教师,又如何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加强合作,共同培育好学生成才,这些都是摆在中学教育面前的一些重大的难题。这种背景之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也需要家长的协同配合,然而协同配合的机制和内容究竟是什么,也是需要中学在探索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所形成的一些新的特点,探索一些新的机制,从而为家校协同育人构建良好的空间,赋能学生的发展。

二、双减政策背景之下中学家长与教师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思考

要真正让中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有更好的成长空间,离不开中学家长与教师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机制。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如果没有深入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需求,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中学一定要注重对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动与交流,不仅仅是着眼于家长会等交流的形式,而且还应该充分地结合当前的教学背景,通过家校协同减负的方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赋予能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能够适应当前新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一方面,中学应该关注教育评价的改革,并且帮助教师和家长共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传统的量化考核方式显然是不适应当前学生的全面成长需求,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的过程中,同样也应该推动教育评价的改革,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关注这种改革,并且建立全面科学成长的正确教育观。这种改革不仅仅是着眼于学生科学知识文化掌握的程度,也就是不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卷面成绩,而且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其他方面成长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家长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包括学生在一些正确科学的爱好方面成长的过程,要给予支持和关心。教师要让家长意识到学生的全面成长,比学生的课业成绩更加重要,除了要强化学生的科学知识文化学习,更应该赋能学生的成长,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的爱好,积极培养一些健康向上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里面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为适应当前社会多元化的挑战,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第二方面,中学应该支持作业内容的创新,提升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过去一些中学在布置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往往是让教师和家长以共同检查作业的方式来关注学生的课业成长过程,但是其实这不仅仅是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且也并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因此中学的教师应该加强作业内容的创新,包括对原有的一些书面作业的内容进行改革,让学生借助当前网络新媒体的一些途径去掌握知识,包括通过在互联网上面浏览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通过布置网络预习等新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自行思考和探索一些知识的内容。比如像数学课程,在中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相对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像一些几何和代数的知识,但是其实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都是由一些杰出的数学家在各个时代创造出来的,这些数学家在何种情景之下创造这些知识,又是如何将这些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何受到世界上的关注?这些都是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自行探索与追求,以这种打破书面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以联动的方式去探索和学习。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网络资源方面的支持,甚至可以与家长和学生共同探索和了解的形式,强化家长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去探索数学历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网络资源,通过这种方式让书面作业转变,成为多媒体型的知识探索模式,更进一步地强化家校的协同育人效应,形成对人的培育合力。

第三方面,家校联动和共同育人的模式,其实还着眼于家长与学生之间构建起更为和谐的亲子关系,这也是需要家校协同共同形成一种支持的环境。中学应该鼓励家长多关注学生的成长,由于中学阶段学生进入到青少年的阶段,往往会有一些叛逆的行为和思想,但是家长应该以理服人,更多的侧重于用道理去鼓励学生。家长有正确的教育观念,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力量。中学应该重新了解和掌握家校职责的边界,构建起新型的家校协同模式,这就需要父母对于学生的陪伴和关注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与学生共同成长,这样才能够在家校协同的背景之下,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亲子联动模式的介绍,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了解到共同陪伴的价值,让学生在遇到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都能够看到家长的身影,这样才能够让这种家校联动的效果更加明显。

三、结语

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如何做好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是需要中学在做好减法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做好加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并且在育人的过程中做好加法,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用心思考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帮助学生成才。因此如何让学生的升学学习转变成为对自身生涯的发展规划,是家庭与学校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家校强化学生对于健康向上兴趣的追求,家长陪伴学生一起合理规划学习和并配合好学校教育,这些都是需要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之下进行强化,才能够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家校背景中学
家校距离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