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发展型资助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SEM 模型

2021-11-22王爱祥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9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满意度

王爱祥

(常州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0 引言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事关重大,关乎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和谐及民族的未来。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奖、勤、助、贷、补等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已经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穷而失学”的庄严承诺。然而,高校资助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助理念相对落后,主要是通过财、物的手段资助,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和自我实现的需求[1],困难学生认定缺乏有效手段[2]。不少高校已经试行发展型资助,从传统的纯经济上的资助转向激励引导性资助。发展型资助是一种不仅关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求学的生存状态,而且给予他们心理辅导、能力提升、精神帮扶、学业指导等内容的资助模式。

高校资助育人研究是国内外研究热点。国外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资助理论、基本模式和管理体系三方面。资助理论研究集中在人力资本理论、筛选假设理论、教育公平理论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四方面,较好地回答了为何要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基本模式研究包括,免费高等教育加助学金资助模式、免费高等教育加贷学金资助模式、收费高等教育加贷学金资助模式、混合资助模式等。管理体系研究包含资助目标、资助实施、信用体系等方面。国内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研究集中在教育管理,社会学、统计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四个学科领域。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三类: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宏观政策的研究,包含对历史政策和现行政策的研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具体对策研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帮扶、感恩教育等新问题的研究。

从搜索的文献看,发展型资助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相对丰富。目前发展型资助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念界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三个方面。理念界定的研究主要有:观念论,认为资助者以公平与效率原则为指导,通过现代管理方式,促进学生和资助制度共同发展的资助观念;模式论,认为发展型资助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坚持公平与效率、权利与义务、扶贫与扶志的工作原则,实现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资助模式;方法论,认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导向,致力于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资助方法。理论基础探讨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三个学科。如需要层次理论,组织支持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践探索,在多所高校实施,如浙江大学困难生实践项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阳光体育资助项目、广西师范大学的“金凤计划”、中国地质大学的“英才工程”资助计划等。

从研究的发展现状来看,发展型资助侧重于宏观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等,较少从项目绩效评价的切入点进行微观研究。发展型资助的实施效果,最有发言权的应是资助对象——经济困难学生。从受众学生的视角来评价发展型资助实效,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本文研究对象是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对发展型资助的愿望和要求,特别是对资助项目内容、形式等的态度和期望。这既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发展型资助主体性的要求,也是发展型资助取得预期效果的必要条件。

本文研究有利于增强当前国内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研究的薄弱环节。当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研究成果,往往存在经验色彩浓厚的问题,对高校在国家政策框架下的资助管理缺乏实证研究。本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影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发展型资助项目满意度的因素,对高校管理者在资助决策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就应用层面而言,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管理体系的应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对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发展型资助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将促进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发展型资助项目管理目标、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的合理优化。

1 研究模型和假设

在现代信息统计技术中,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简称SEM)是一种定量的分析模型,可以寻找变量间的内在结构关系,验证模型的假设是否合理[3]。参考发展型资助的研究文献,分析影响学生满意度的评价指标。本文选定了以下的指标。学校形象是学生思想中对高校的总体印象,主要受外在形象、社会声望和教育实效等影响;学生期望是学生在参与发展型资助前的预期,包括总体期望、满足自身需求的期望等。价值感知是学生对比自身付出和收获后对能力提升的主观感受;质量感知是学生在发展型资助过程中对管理服务的整体感觉;学生忠诚是学生满意度的结果变量。在提高自身满意度的基础上,参加发展型资助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如愿意持续参加发展型资助的可能性、推荐其他同学参加发展型资助的可能性等。根据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作如下的关系假设:高校形象直接正向影响学生期望、学生满意度、学生忠诚;学生期望直接负向影响学生满意度,正向影响价值感知、质量感知;价值感知、质量感知直接正向影响学生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直接正向影响学生忠诚度。

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模型中的变量不易量化。为了尽量采用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应潜变量的测量变量,在和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如下:学校形象的测量变量为硬件设施,包括学校声誉、学生素质、就业环境等;学生期望的测量变量为项目师资的期待、项目收获的期待,发展型资助的了解;价值感知的测量变量为发展型资助对个人需求的影响、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对综合素质的养成、对就业的帮助程度;质量感知的测量变量为发展型资助过程中,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发展型资助内容与实际联系的密切性、师生互动与反馈;满意度的测量变量为内心的总体满意程度;学生忠诚的测量变量为乐于接受发展型资助。期望学校继续采用发展型资助、推荐其他同学参会发展型资助。

问卷的选项采用李克特7 点量表,7 表示非常同意,1 表示完全反对。通过自编问卷,对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回收问卷检验模型。研究共回收问卷253 份,其中有效问卷249 份,有效回收率为98.4%。学生生源地涵盖江苏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重庆市,其中男生123 人,女生130 人。

3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各因素均方根分别是0.628,0.685,0.645,0.575,0.736,0.718;组成信度分别是0.845,0.897,0.872,0.942,0.833,0.845;克朗巴哈系数分别是0.753,0.826,0.803,0.975,0.823,0.811;RMSEA 为0.048;GFI 为0.891;CFI 为0.917。根据统计学决策标准,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良好的结构效度。应用AMOS 软件计算显示,高校形象不能显著地影响学生满意度,但能明显提高学生的期望和忠诚度。学生期望过高反而会降低学生的满意度。保持较高的学生期望可以提高学生的价值感知和质量感知能力,显著性地提高学生满意度。高校形象和学生满意都明显地提高学生忠诚,但相比较还是学生满意的效用更高。这说明要保持高的学生忠诚度,光靠高校形象是不够的,主要还是要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4 讨论与建议

4.1 良好的高校形象是提升学生期望和学生忠诚的必备保障

良好的高校形象,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归属感,促进其对学校发展型资助的认可。在良好的光环效应下,实施发展型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内驱力,不只是完成任务式地参与相关的项目。这要求高校平时更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加大社会宣传,提高学校形象。如我校广泛利用校友资源,每年设立校友返校日,充分利用校友资金建立助学金和创新创业项目,邀请优秀校友定期给经济困难学生做就业能力提升的讲座。

4.2 准确的价值感知和质量感知是提升学生满意度的重要路径

日常管理中,应注重发展型资助项目实施的必要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发展型资助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加大和学生的师生互动,如发展型资助中的评优评先,经验分享沙龙等,加强学生对发展型资助项目的感知。我校每年面向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生涯规划体验月,宣传和发布发展型资助的各类项目,邀请相关教师指导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和开展项目研究,定期进行优秀评选和表彰。

4.3 合理的学生期望是提升学生满意度的关键要素

提高学生期望,可以促进学生质量感知和价值感知能力,但也会降低学生的满意度。造成学生期望过高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前期对发展型资助了解不够,导致对参与发展型资助心理和生理上准备不足。这就要求高校提早做好发展型资助的解释。在新生入学前,可将发展型资助项目介绍和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发给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性教育中,也应条块化地介绍发展型资助,使经济困难学生能尽快地正确看待,保持适度的心理期望,更好地参与发展型资助项目。

4.4 善用学生忠诚是提升学生满意度的有效抓手

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与同龄人相比带有很深的心理焦虑和学业压力。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合理引入朋辈教育的思想。对于前期参与发展型资助获得良好效果的学生,可以作为榜样示范,动员和帮助后期参与发展型资助的同学。学校可以搭建他们交流的平台,可以极大地提升参与发展型资助的积极性,并取得良好实效。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