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想象 探寻古诗词的深刻意蕴
——以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教学为例

2021-11-22王跃江

名师在线 2021年22期
关键词:织女首诗古诗

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而形象,蕴藏着多处留白,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性补白,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使其在诗人描写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中构建立体化、丰富化的意蕴,从而实现与诗人之间的对话,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悟其内在情感,并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真正理解古诗。本文提出,教师应带领学生感受韵律之美,紧扣词语想象补白;梳理内嵌逻辑,依托意象想象补白;对话诗人情思,紧扣情感想象补白。

本文中,笔者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迢迢牵牛星》一文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感受韵律之美,紧扣词语想象补白

诗歌的语言是优美的,这种优美不仅体现在其所描绘的画面和展现的意境中,还体现在语言文字组合起来形成的音律之美和节奏之美。古典诗词不仅在句尾讲究押韵,还注重平仄的搭配,使语言呈现出一种错落有致的美。因此,学生需要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判断重音的设定、节奏的划分,这就意味着对诗句中精练词语的感知尤为重要。学生要能紧扣古诗词中的词语,找准语言与诗词情感之间的联系,从而在拓展和补白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古诗词。

以《迢迢牵牛星》为例,有一类词语特点鲜明。学生在朗读中已经有所感受,因而不难发现诗歌中存有数量较多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对这些叠词的朗读,学生不能陷入机械和生硬朗读的泥潭之中,而是需要从理解大意的角度,把握其在语言格律和音韵上的特点。比如,“迢迢”和“皎皎”一指牵牛星与织女星相隔遥远,一指其光亮耀眼,加上都是三拼音节,在慢读之中更能展现其路远而光亮。运用这样的方法,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尝试通过朗读来展现这些叠词的表达特点。比如,“纤纤”中的声母“x”,极容易引发我们对柔美特征的联想,教师不妨提醒学生在发音时更加轻柔,与诗歌意境相符;“札札”就应读得轻快、有力,将频繁且规律的机织声蕴藏在古诗诵读中;而最后的“盈盈”与“脉脉”,既要展现水的柔美之态,又要在声断气连中,将“不得语”的感觉展现出来。

教师紧扣诗歌中的叠词,借助有效的朗读指导,体现叠词独有的回环往复声韵之美;同时,借助朗读训练,将语言文字的音韵之美与意境之美高度融合,将蕴藏在诗歌音韵中的美感展示出来。

二、梳理内嵌逻辑,依托意象想象补白

古典诗词中的事物往往不仅仅代表“这一个”,更是“这一类”的典型代表,这便是典型的意象价值。诗词中的意象一般呈现散点分布的形式,意象相互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学生如果只能紧扣某一个意象,对诗歌的理解要么陷入断章取义的困境,要么就只能将思维屯于一隅,无法整体把握诗歌内涵。诗人在创作中借助一脉相承的情感,将看似处于零散状态的意象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而学生只有依循古诗创作的逻辑和脉络,才能抓住其内涵。

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两行诗的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叠词,慢慢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意蕴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前两句写了什么,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织女。从“纤纤”“素手”二词,我们可以看到一双纤细而白净的双手;而从“擢”“弄”二字,可以想象到织女在织布机上辛勤劳作的场景,感受到织女的勤劳与善良。这样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的织女,为什么会“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呢?此时,织女可能在想什么呢?教师继续拓展内容,聚焦这个“弄”字,让学生体会织女此时内心的焦虑不安、心不在焉,这既与前面的情感逻辑相连,又形成了轨迹上的变化,并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这两句诗从原本默默之思,转变为强烈之思、深刻之思的轨迹。

事实上,诗人展现出来的这种思念情感并没有就此终止,在下文的描写中依然存在鲜明的变化。比如,“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虽然牛郎与织女现在天各一方,但彼此之间并不遥远。彼此隔河相望,而始终无法用语言交流。看似简单的“一水间”,最终却“不得语”,这不可抑制、喷薄而出的情感冷却后,变成了绝望、深沉和无言的思念。

这样一首朴实无华的经典诗篇,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但要真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就不能将视野局限在语言文字包含的具体事物上,而需要透过事物表象,窥探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留白,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悟诗歌蕴含的丰富情感。综观整个板块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一开始的“素手”,到“机杼”,再到突然变化的“泣涕”,三者之间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其中蕴藏的情绪变化轨迹非常明显。这些仅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只有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才能真正感受诗人内在情感的起伏变化,同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诗词的品味能力和鉴赏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三、对话诗人情思,紧扣情感想象补白

对于情感的抒发,诗人往往不会全盘托出,更不可能直抒胸臆,而是将自身想要表达的意蕴和情感借助表象的事物呈现出来。这就是古诗阅读中我们要关注其“象”,更要关注其“意”的根本原因。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原始经验储备有所欠缺,想要深入地解构这首诗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补充背景资源、创设诗歌意境,帮助学生补充生活经验,在三方合力之下,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整体理解了这首诗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其与之前学习的古诗进行对比:与之前所学的古诗相比,这首诗在选择描写事物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联系对比发现,之前的古诗会选择很多景物,而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此时,教师就可以出示相关资料:“这首诗创作的时代是东汉时期,当时战火纷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学生了解这些资料后,再次阅读这首古诗,就会意识到这首诗虽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背景,其目的不仅仅是在表达牛郎与织女之间彼此的相思之苦,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这首诗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更展现了诗人的离别愁绪。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及拓展资料,进行多层次朗读:首先,“游子漂泊在外,想要建立功业,而他们与妻子只能凭栏而望,就像天空中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一样,请你朗读这首诗”;其次,“离别的愁绪拨弄着妇人的内心,刚刚从她们眉宇之间消失的愁绪,此时不得不再次萦绕心头,请你朗读这首诗”;最后,“如此动荡不安的社会,游子们颠沛的生活似乎永远都没有尽头,团聚毫无希望,这种难以言说的痛苦充斥着他们内心,请你朗读这首诗”。

很多学生在阅读这首诗时,往往局限于诗歌描写的内容,而忽略了这首诗所指向的情感。这主要在于学生缺少基本的人生体验和文化资料的积累,无法窥探到诗歌中代表的“人”。此时,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借助情境的创设,从诗歌生动优美的语言出发,使画面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使学生深入感受诗歌营造的丰富意境,从而进行情感补白,深化对情感认知的体验,最终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而言之,留白是古典诗词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性补白,是解构诗歌艺术的重要渠道。这就需要教师营造浓郁的想象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拓展和补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洞察文本表达的内在意境,从而提升学生对古典诗词,乃至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织女首诗古诗
《上课没人抢》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吟织女图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是织女,更是吃货
08版鹊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