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字理 让学生高效识字
2021-11-22钱舒怡
⦿钱舒怡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最核心的任务,只有准确理解汉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的任务,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不应只局限在拼音上,更需要从字理入手,让学生明理识字、追根究底。
一、探寻汉字文化,激发识字兴趣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课堂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识字教学为的是让学生认更多字,掌握更多字的字理,但这些知识太过枯燥,如果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很容易感到索然无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不妨从汉字的文化入手,为学生创设和汉字相关的情境,学生将在特殊的氛围里学习生字,自然更容易理解生字的字理。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识字课《金木水火土》时,教师不妨从文化入手,帮助学生强化对生字的印象。比如,在教学“一”这个生字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入《说文解字》,让学生从这本书中了解“一”的最初概念。根据书中的解释,“一”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也是最大、最初的意思,并不像现在单纯指代数字。此外在传统文化里,“一”更是数之始,是民族计数的缘起。根据《老子》中的解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一切生命的开始,更是道的起源,具有丰富的哲学意味。除了这些典籍,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引入和“一”相关的成语,比如一诺千金、一呼百应、一坐皆惊、一字千金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既了解了“一”字背后的文化,也对“一”字的字理有了更加深刻地领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要帮助低年级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就需要从汉字背后的文化入手,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汉字,从文化的角度记忆汉字,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二、利用课上游戏,丰富识字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并不注重教学模式的问题,导致学生学得“昏昏欲睡”。因为低年级小学生普遍好动、活泼,让他们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并不容易,再加上识字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模式问题,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不妨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用课上游戏丰富识字模式,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识字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字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开展了“生字连连看”活动。教师首先将这些生字进行拆分,然后将偏旁部首和余下的部分打乱顺序,并利用多媒体设施呈现一个网格状的游戏方盘,每一个方格里对应着生字的一部分。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也为了提升难度,还设置了一些干扰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并进行抢答,哪一个小组答对就可以得分,反之扣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字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针对“肚”这个字,可选的偏旁有“人字旁”“口字旁”以及“月字旁”。在学生选择“月字旁”以后,教师询问学生,“为什么‘肚’字是月字旁?不能是其他偏旁?”学生答不上来这个问题。此时,教师向学生渗透字理的知识,让学生明白带有“月字旁”的汉字,既可以表示时间,也表示与人体器官或者动物的某一部分相关的事物。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无形中掌握字理知识。
对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容易,游戏是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可以将游戏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并穿插适当的字理知识,就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三、妙用趣味故事,提升识字体验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总是提不起兴趣学习汉字。究其原因:教师并未遵循学生的天性进行授课,自然不可能对学生产生任何吸引力。事实上,低年级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尤其是趣味盎然、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这是学生的天性所在。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这一天性,在识字课堂中融入趣味盎然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的角度认识汉字,就能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日月水火》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生字,教师不妨将故事和生字教学相结合。比如,在教学“月”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名字叫嫦娥,她是后羿的妻子。在后羿成功射日以后,王母娘娘赏给后羿一枚灵药,吃了这枚银灵药就可以飞升成仙。后羿一直舍不得吃,但是却被逢蒙知道了,于是准备来偷灵药。在危急关头,嫦娥与之周旋,并趁逢蒙不注意吞服灵药,于是飞升成仙,成为广寒宫的嫦娥仙子。通过这样一个趣味生动的神话故事,学生很容易记住了“月”这个字。
在识字课堂中,如果教师直接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如果教师将汉字与故事相结合,就能提升学生的识字体验,让学生对生字产生更多元化的理解与认知,进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总之,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更是难点所在。本文从探寻汉字文化、引入趣味游戏以及融入有趣故事三个角度入手,为识字教学指明道路,有利于提升识字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