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融合多元文化
2021-11-22⦿丁翀吴琳
⦿丁 翀 吴 琳
现代化教育中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人特点等等,不断优化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去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愈加密切,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趋势,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更加丰富多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则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应用现代化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注重本土文化传承
(一)树立多元文化教育观念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华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作为一名教育者,如果自身不具备多元化的教育观念,那么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具备的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念就是先导。多元文化的交融背景下,想要更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多元文化的内涵,要明确中国的音乐不仅是汉族的音乐,还包含了少数民族的音乐,国外的音乐包含了欧亚洲等在内的音乐等等。其次,能够欣赏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对不同地方的音乐做出分析和比较,以此去强化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使学生对音乐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有正确的认知,也就是不同的音乐是与相应的文化背景相关的。最后,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的教授,还需要注重音乐实践,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增加不同的审美体验。
(二)坚持发扬本土文化
音乐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还需要注重本土文化的传承。比如在音乐教学中,播放少数民族的歌舞,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少数民族乐器进行创作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就是自信的程度更基础、更广泛”。笔者认为,传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承担的使命。现代化教育中致力于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具备创造力、高文化素养的公民。音乐具备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优势,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同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国家多个民族中丰富的音乐文化,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通过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去感受其中的文化传承,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坚持弘扬和传承本土文化。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尊重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树立平等意识。
二、关注学生音乐实践
(一)留意情境中的音乐实践
新课改不断深入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小学音乐教学中也有了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模式。其中情境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主导的阶段,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情景教学的有效应用则为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作品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当中增加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提升,同时还能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保卫黄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收集黄河流经的各个省份的代表性歌曲、戏剧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黄河。在课堂实践中,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相关的历史背景等画面,然后组织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与黄河进行对话,最后,引导学生学唱《新编保卫黄河》。在这样环环紧扣的教学环节当中,营造了非常生动真实且充满趣味的情境,学生不仅提高了音乐审美的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对黄河的理解和热爱。
(二)尊重学生音乐文化体验
每一位学生生活背景、经历等因素都不相同,因此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有很多不同。学生之间的审美素养、认知能力、音乐体验、音乐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他们对同一个作品的体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个传统音乐作品的产生,往往反映了该地区或国家人民普遍的审美、风俗、文化等等。因此,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多元文化知识,那么他就很难将自身的情感与课堂中教师或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进而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音乐课堂学习,将自身对不同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认知。
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当下,多元文化已经渗透到音乐教学领域当中,小学音乐教学承担着传承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拓展学生音乐文化视野,引领学生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加强音乐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关注音乐实践,尊重学生的体验,以及价值观的引导等等,面向未来发展,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