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导入 构建魅力数学课堂
2021-11-22张国宇
⦿张国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游戏、故事等多样的导入方式,引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动力,让数学学习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有效地导入方式,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数学知识抽象性强,教师采用有效地导入吸引学生融入课堂,能引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深度思考。
一、灵活导入,调动参与兴趣
不同的导入方式有其自身的优势,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设计导入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实物、模型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探索兴趣,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学习苏教版六下《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内容时,教者为学生呈现铅笔、胶带、蛋筒、陀螺等实物,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并经过讨论交流,给他们分一分,说说它们的名字可以叫什么?教者以实物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多媒体集声音、图片、视频等于一体,能给学生的感官带来强有力的刺激,给学生带来新鲜感。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导入,能给学生带来直观地体验,能吸引学生去探求新知。如在学习苏教版四下《轴对称》内容时,教者运用多媒体呈现图形,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读到哪些信息?学生观看有趣的昆虫、美丽的树叶与神奇的剪纸三幅图,教者引导如下:你能从这些图形中发现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吗?你是如何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呢?教者借助于多媒体引入内容,让学生去发现轴对称图形所具有的规律。
教师要灵活设计新颖的导入内容,以聚拢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如在学习连减的简便计算时,教者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导入,设计一个凑数的游戏,提出一个数,让他们将这个数凑整百,如教师报34,学生报66;教师报89,学生报11……通过凑整百数活动,能刺激学生的积极参与,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二、把握原则,提升导入效果
很多教师在导入过程中片面追求导入的趣味性,却忽略了导入与所学知识的关联,结果导致导入缺乏应有的效果。教师在导入时,要建立所学内容与新知的关联,如果导入与所授内容彼此分离,不能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探索与思考。如在学习部编本六下《比例的意义(2)》一课内容时,教者导入如下:什么叫作两个数的比?请你说出两个比。什么是比的比值?上面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教者通过简洁的导入为学生复习比、比值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融入新知的探索之中。
导入应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在上课伊始便聚拢于所学内容;导入设计力求精简,导入的情节要简洁。如在学习苏教版四下《求近似数》内容时,教者以游戏化的方式导入,为学生逐一呈现信息,让他们去猜一猜。信息一:一吻定江山;信息二:发生于2011年11月1日;信息三: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让学生打一“航天盛事”,在学生猜后揭示谜底。教者告诉学生神州八号是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并呈现有关资料,并将2800平方千米、49颗卫星、8艘、350吨等数据画出来,让学生思考:画线的这些数据的准确度是否一样?你能为它们分类吗?经过学生讨论后,教者指出,像49、8这些数据与实际完全符合,我们称之为准确数;像2800、350这些表示大约的数,我们称之为近似数。教者以游戏化的导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之趣,能为后面的学习立好基调。
三、导之有法,提升表达艺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富有艺术化地导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启、能力的提升。教者在导入时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投入。教师的导入语言要清晰、明确具体,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游戏、媒体、复习等方式导入,要做到语言简明扼要、清晰易懂,要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力求精准。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可以通过问答、谈话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去获得知识、掌握方法。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要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帮助学生去理解数学规律。
教师的导入语言要富有逻辑,能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的思维循序而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导入的语言要生动,富有语言之美,能渗透美的内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的导入要富有情感,能以情激趣,以情促学,能促进学生的情感投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要融情于教,运用动作、手势等辅助教学,以富有情感的信息引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产生积极体验。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导入方式,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行为投入,引发他们的深度思考,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的导入要设疑、有趣、促思,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形成有深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