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2021-11-22郭海霞
⦿郭海霞
实现高效课堂的重点就是学生本身,在教学中要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并使用多元化评价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培养分析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高校课堂的创建。
一、以学生为教学中心
数学本就是一门抽象思维的课堂,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还有部分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使用灌输式教学,老师只注重讲授数学的解题方法,但是没有注重学生的感受,教授学生解题思路和数学思维。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学会了一道题的解题方法,但是当这道题变换提问方式后学生就不会解题了。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置于教学中心[1],并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中心,教授学生学习方式、解题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会自我评价自我鼓励。接下来就从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多元化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数学本身具有枯燥性,而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不感兴趣的事物上,所以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使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具有好奇心的特性,创造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到达高效课堂。
例如:在《找规律》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呈现与教材相关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庄园中,刺猬正在举办舞会,它们现在在跳兔子舞,我们来看看在它们的站位中你能发现什么呢?”通过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自主探究问题,观察图片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中每一排都是两只刺猬一只松鼠,并且刺猬都在每一排的两边,松鼠在中间。当学生回答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概念,“这种松鼠和刺猬的站位叫什么?”学生这时候就会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大胆的猜测,比如学生会说“队伍、队列”,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像这样每两个相同的物体之间排着一个其他物体就叫作“间隔排列”。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观察图片中的规律,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大胆的猜想,从而树立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信心和思维发散能力。
(二)结合生活场景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甚至可以说数学就来自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将数学归还于生活,创设与生活相贴近的场景,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在生活中。例如:在《圆》这一单元的学习中,首先在第一课圆的认识中,教师就可以使用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认识圆。教师:“同学们能说说,在生活中的圆有哪些吗?”学生:“太阳、月亮、桌子”,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踊跃回答,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可以举例身边的圆比如胶带、手表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圆的应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我们可以使用怎样的方式画圆呢?有人可以徒手画一个圆吗?”在提出问题后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试一试能徒手画圆吗,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圆。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圆是怎样画成的?”学生回答:“是一条闭合的线,是一条曲线”,接着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圆是曲线图形。然后老师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画圆,接着老师根据学生画的圆进行引导:“全班同学能画一样大的圆吗?”让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与同桌或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汇总。当圆规的针头部分和铅笔部分分开的距离一样时,全班同学画的圆就是一样大小了。总结出笼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心,最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通过使用贴近生活的物品举例,让学生增加熟悉感,激发学生课堂兴趣,然后通过提问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圆的意义,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从而创设高效课堂。
三、多元化评价
要创建高效课堂,不仅要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在小学阶段学生是渴望得到他人,尤其是老师的表扬、鼓励和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元化评价,以激励为主[2]。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中正确回答了问题,教师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促进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并且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的举动,当发现学生的优点时就要及时表扬学生,当发现学生想要回答问题但是有点缺乏信心的时候,教师就要向学生给予鼓励的眼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且还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鼓励的能力,从而创建高效课堂。
总之,要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首先要注重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然后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改善枯燥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