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进行多元化教学
2021-11-22⦿姚菊
⦿姚 菊
数学是实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基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经验的特殊性,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很有用。多元化教学内容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多元化教学形式和教学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以及数学思维习惯的养成。
一、故事情境导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运用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稳定性太弱,因此对情境导入的认知方法有独特的兴趣,这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教学设计进行数学思维培养指导。孩子们学会仔细观察并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在每个班级教授新知识之前,让学生谈论他们对即将要学习的课程有什么样的看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瓶颈,然后针对性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解决[1]。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阿福的新衣》作为导入故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会小了呢”,“是不是量错了?”这些疑问让老师找到了教学的突破点。带着这些疑问,孩子们的求知欲调动起来了,他们都想知道衣服为何会变小了,注意力也集中起来了。情境导入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的授课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统一长度单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播放一段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物品,比较它们之间的长短。教师接着发问:“那么同学们想知道铅笔究竟有多长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让小组成员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测量课桌的长度,比如硬币、手指、铅笔盒等。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交流结果,通过不同的测量结果,教师负责解释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进入课堂学习。
三、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运用
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提炼出的数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加深数学知识的体验度,得到数学思维的锻炼[2]。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硬纸板做出1-9数字的幸运大转盘,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同学依次上台,每名同学转两次,两次得到的数字快速在答题纸板上写出相乘算式并计算出答案,哪组完成得又快又正确,哪组就获胜。这样比一比、写一写、算一算,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学会合作,学会自主探索,数学核心素养得到良好的培养。
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很多数学情境虽然很常见,却不能领略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年幼时就创建属于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框架[3]。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生活化情境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超市售货员”和“顾客”两组,首先,教师让“售货员”负责给物品贴上价格标签,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同学们灌输基本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的收货过程中,对物品进行清点和贴价格标签都要运用到数学知识。”紧接着让扮演顾客的学生进行“超市采购”,并在心里默默地算出需要付款的钱数,这时让“售货员”清点采购的物品,并计算出价格告知“顾客”,如果“售货员”和“顾客”计算结果不一致,教师就引导学生一起探究是哪一步的计算环节出了问题,并积极改正。这样的生活化情境活动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数学逻辑思维的初步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在未来的教学中,小学数学低年级多元化教育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善于倾听,发展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