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九天,心系未来
2021-11-22本刊编辑部
文/ 本刊编辑部
“自立自强 创新超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瞬间,写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这八个字格外醒目。它昭示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精神内涵,也彰显出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逻辑。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从“嫦娥”“玉兔”到“天宫”“天问”,中华民族以不可思议的奇迹速度、前所未有的澎湃动力,不断刷新着飞天高度。所有人的努力,只为了那一簇火红,能融入头顶的那片深蓝。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史。仰望星空、逐梦九天绝非坦途,唯有革故鼎新、勇往直前。而这也正是中国企业追求科技自立、探索创新发展的铿锵步伐。
从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化创业,到20世纪90年代对标国际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1世纪拥抱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再到最近10年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当代中国核心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与这个国家的进步一脉相承。中国的核心企业,以及正在努力成为核心的企业,把国际先进管理经验、中国的文化价值,以及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融汇在一起,正在开辟新的可能。
提到科技创新,就不得不提芯片行业。大到火箭、高铁,小到手机、可穿戴设备,芯片都是这些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过,智能手机的芯片比火箭还要复杂。坦率地说,芯片产业依旧是我们的短板,我们还不具备高端芯片的制造能力。根据国家海关数据:2018年,全世界集成电路销售额4680亿美元,中国进口的就有3120亿美元,进口额相当于原油、农产品、铁矿石的进口总额,我们自己生产的芯片仅占全球产量的7.9%。
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芯片制造能力不高,需要加强自主研发,提升制造水平。但是,今天芯片的制造流程变得相当复杂,耗资极高,整个产业链被纵向拆解开,成了一个密切合作的产业生态。在芯片产业链中,有的企业提供设计框架,有的负责生产硅片,有的负责生产晶元,有的负责芯片的封装……先进的制造能力不是通过单打独斗、埋头研发或单纯提升制造技术就能轻易实现的,它是在主动生产先进产品并参与到协同研发的过程中获得的。(详见本期封面专题)
这还只是创新的一角,认清差距才能勤勉向前,而中国的企业已经出发。历史告诉未来,只要心系家国,心系创新,心系未来,中国企业的故事仍将澎湃不息,下半场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