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作品受众日趋广泛的原因探究及影响
2021-11-21于心妍
于心妍
【摘要】2021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党史,给予了影视创作者足够丰富的素材和养料,创作者们认清和把握好这一时期和节点的内在要求,潜心文艺创新创造,更加注重现实题材创作,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从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制作过程以及传达的思想,对观众以及后续的创作作品有深远的影响,分析其中能够引领大众的原因和作用,能够为文艺工作者们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文艺工作;主旋律;中国精神;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2-0095-02
当下,建党百年展播剧进入卫视排播高潮期,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策划组织制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理想照耀中国》自5月4日在湖南卫视开播以来,凭借着百年人物的理想信念故事持续引发观众热议。在編排方面,浙江卫视推出了“礼赞百年燃情剧献”,是“百年风华正美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宣传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大浪淘沙,沉淀美好风华,《大浪淘沙》《美好的日子》两部剧分别从中共一大代表和新中国建设者入手,回溯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历程,为当代社会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启示。
一、主旋律作品播出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作家艺术家都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山海情》《跨过鸭绿江》《最美逆行者》《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中流击水》等一大批电视剧的热播,就是中国文艺工作者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深入贯彻与落实。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广大文艺工作者们也积极响应总书记的讲话,准确把握新时代的脉搏,承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聆听和捕捉新时代的声音,用精妙的艺术语言回答新时代文艺发展面临的诸多课题,坚定不移地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造和铸就属于这个新时代的文艺高峰,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就是文艺工作者们发挥重要作用和绽放迷人光彩的时刻。
二、主旋律作品广受好评原因
(一)以传播仪式观传达细腻情感
詹姆斯·W·凯瑞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提出了传播的“仪式观”。在这里存在两个概念,维系社会和共享信仰。维系社会指为传播能够促进社会和民族的融合,共享信仰指为社会群体成员共同遵循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从传播“仪式观”的维度看,情感共情的前提和基础在于仪式的参与、体验、分享,它并非以一种宏大叙事的结构来表现革命精神,而是以特定人物的故事经历来彰显民族精神,是微观化叙事。从微观化叙事中,观众不仅感受到宏大叙事背后所要传达的精神要义,而且能够使观众以个体化视角切身地感受人物背后的故事。创作者将镜头以平视角叙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减少了“伟光正”的叙事描写,注重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真实的时代生活,具有更强的时代共鸣、更多的社会话题、更深刻的思想表达和更厚重的文化内涵。如《理想照耀中国》由40个互相独立的单元故事构成,并且由22位编剧、17位导演合力完成创作拍摄,难度不言而喻。创作者不去“造神”,而是追求在宏观的历史进程中发现角落里的璀璨,尽量选择不为人知、与普通人更加贴近的小人物,哪怕是陈望道这样的名人,也要以“下沉”的视角去切入。
在《觉醒年代》和《跨过鸭绿江》中,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彭德怀,这些出现在中学课本里的名字,仿佛从此都有了具体的形象。《觉醒年代》整体基调是严肃不失日常,里面穿插了民国文人的一些趣事和生活琐碎,陈独秀不仅是个会和自己儿子斗气吵架的老爸,还是个爱嗑瓜子涮火锅的“吃货”。这位思想家、革命家,经过编剧龙平平的笔下润色,使观众觉得这部剧既有小处的可爱,又有大局的壮烈。而在《跨过鸭绿江》里,毛泽东在痛失爱子后独自在办公室落泪的画面,让观众感受到,此刻他也只是个普通的父亲。创作者们用最真实亲切的细节,汇聚成一幕幕超凡伟人的平凡时刻,使观众切身沉浸于在场性的艺术灵韵中。
(二)拍摄手法和技巧等方面有很多创新
电视剧的情景设计更加顺滑流畅,人物转变更加有理有据,在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宣传工作也能够及时跟进,多方因素促成了主旋律影视剧真正走入大众心底。针对年轻用户对互联网媒介的使用习惯,《理想照耀中国》将单集时长控制在30分钟之内,采取用中视频的形制解长短视频之困,探索出引领年轻观众在媒介使用方面的审美。《觉醒年代》创新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来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原历史环境,用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在整体呈现上,这部剧有着“重分镜”的特点,因为1915年—1921年这段历史主要是思想的流变,并没有特别多战争等外在冲突,所以整部剧的架构是弱戏剧性的。导演的选择是,很多时候不用台词来展现冲突,而是依靠细致的分镜渲染情绪,这才有了毛泽东出场、鲁迅写《狂人日记》等名场面,剧中的人物,并不常直白地说自己是开心或者难过,但观众却都很能共情,这种用分镜渲染情绪的思路,也是处理弱戏剧性冲突的一个成功经验。
(三)构建想象共同体和叙述场域引发情感共鸣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他认为民族和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唤起他们的“共同体”意识。《觉醒年代》的导演张永新说:“一部好剧必须要和观众形成共情。”《觉醒年代》的故事,是一个既有理想主义高远,又有现实主义厚重的故事,因为它不仅讲述了先贤们如何满怀热情地筹划与向往,也讲述了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如何砥砺前行,以身许国。这样的情感共鸣就营造出一个好的叙述场域。一个伟大的历史瞬间如果通过个体的命运和家庭的变迁去把握,可能会产生非常强的动人效果。除此之外,在表现崇高价值点的时候,作品要努力去寻求它和大众、人民的情感共鸣点,这个共鸣点既有引领性,同时也有现实性,能够构成一个非常好的叙述场域。在这个叙述场域里,观众容易理解,也容易在情感上折服。很多好的主旋律电视剧做得气场宏大,但没有折射历史感,最后观众接受的过程中就有距离感。
(四)创作者从“工具人”的创作中解放出来
创作者要以创作本身为标准,不能违背创作规律,当不再为平台、收视率和数据创作,就一定会市场化。解放生产力,就是把创作者从“工具人”的创作中解放出来。比如《真理的味道》为展现建党早期的筚路蓝缕,大胆采用了诗化的、大写意的视听风格与影像风格,不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注重叙事的连贯,而是用散文诗的形式标亮真理诞生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静水深流且余味甚远。主旋律影视剧正在悄然崛起,在履行传播主流价值观教化功能的同时也不忘实践愉悦受众的娱乐功能,从而更深地融入更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生活。未来会有更多兼具严肃感人和温情亲切的主旋律影视剧,创新与艺术也会在此类题材的作品中盛放。
三、主旋律作品带给社会的价值与影响
(一)重温建党初心,弘扬奋斗精神
优秀的主旋律作品不仅带给观众震撼的视觉体验,也带来深深的启迪与思考。
通过对真实历史的还原、主创的悉心创作、演员的倾情演绎,《中流击水》将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生动呈现。许多看过《中流击水》的网友都由衷地发出了诸多评论和感慨:“尊重历史,感谢你们的辛苦制作,让我们更加了解历史,我们要向那些革命烈士表达最高的敬意。”“老一辈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先驱者的初心之纯、主义之真、信仰之坚、人格之美,跟随《中流击水》踏浪前行,一同追溯这段寻路历程。”百年前的共产党人以血肉之躯撼天动地,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书写了英雄的史诗。在当前全国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中流击水》探寻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二)敲开青年受众群体的心灵大门
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是90后和00后。从物质条件来看,他们经历了我国基本由短缺经济到局部过剩的时期;从文化资源来看,他们所接受的来自域外的社会文化信息丰富多样,而且来自发达国家的信息占主体;从求学就业状况来看,他们开始进入激烈竞争的社会,而且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社会,他们的职业遍布外企、民企、国企等各种所有制机构。这些青年群体从小有着丰富的信息接收渠道,在美剧和英剧的浇灌之下长大,他们对内容的质感有着更高的追求,而今年《山海情》《觉醒年代》和《理想照耀中国》三部作品在口碑与收视上的双重成功,说明了这一届观众对这些主旋律作品的肯定、支持与赞赏。
(三)越来越年轻的主创团队已经成为影视创作的中坚力量
年轻的主创团队的价值观自然会投射在作品中,他们也承担着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任。主旋律创作一方面要解决“老故事”的青春化表达问题,积极吸引青年观众群体;一方面要引导和支持青年群体的主旋律表述,为主旋律注入新的正能量。比如《理想照耀中国》分集主创(制片人、导演、编剧)的平均年龄仅为35岁,年龄最小的出生于1998年。所以,该剧也完全可以被视作是这一代的年轻人对于时代英雄人物的思考与理解。
四、结语
以史为鉴,可兴国安邦。优质主旋律剧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信仰,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時也向年轻观众传递了砥砺前行、保家卫国、勿忘历史的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邵文灿.浅析主旋律电视剧的平民化探索[J].艺术教育,2020,(06).
[2]李静.新媒体时代下主旋律电视剧的新特点——以《人民的名义》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7,(10).
[3]刘雪梅.论建国以来主旋律歌曲的历史变迁与美学特征[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07).
[4]张智华,万宁.注重电视剧文化内涵与人文价值[J].艺术评论,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