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市光伏产业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11-21李宗佰王磊吴孙阳赵书宝孙国亮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李宗佰 王磊 吴孙阳 赵书宝 孙国亮

【关键词】光伏产业链;可持续发展;零能家庭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1)10-0113-04

0 引言

2019年10月15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18—2019年全球绿色能源应用发展年报》指出,江苏省是我国光伏产业完备程度最高、产业规模最大、企业集聚度最高的省份[1]。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19》[2],江苏省的发电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计都是全国第一。同时,江苏省拥有超过600家光伏相关企业,也拥有众多龙头企业;比如“江苏中能”,其在2013—2019年连续7年占据多晶硅生产规模第一的位置。

近十年来,盐城市光伏产业发展从經开区、大丰、阜宁、盐都、建湖引进“阿特斯”“天合”“协鑫”“悦阳光伏”“润阳光伏”等企业,形成从切片到电池片再到组件的小型区域产业链布局。但是,盐城市光伏产业引进与发展缺乏超前规划、布局和管理,导致产业链发展断链明显,光伏产业以硅料、长晶、切片、电池片、组件和电站安装与运维6个方面及周围相关配套设施的布局为主,以阜宁为例,切片规模有4 GW,电池片规模有2 GW,组件规模有4.2 GW,中间电池片环节规模严重不足,导致电池片还是依赖于外市进入,而且组件生产所需要的玻璃、光伏电池封装胶膜(EVA)、背板(TPT)及铝边框等物料全部依靠从苏南、安徽、浙江等地购买,本地无相关产业布局。整个盐城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和质量不高。下面从近3年光伏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与重点企业产能规模情况,对比盐城市的光伏产业发展,提出盐城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相关建议。

1 光伏产业链的整体发展趋势及重点企业产能介绍

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低迷。在单晶取代多晶硅、提高组件效率、提高双面玻璃透光率、加速逆变器输出的结构趋势下,光伏制造业整体表现较好,包括硅片、组件、光伏玻璃和EVA。逆变器等行业龙头企业实现业绩高增长,电池芯片、背板等行业业绩相对较弱。随着各国对气候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光伏发电经济性的不断提高,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越来越明朗,光伏终端需求有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增长趋势;从供给侧看,未来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格局和技术发展趋势需要重点关注。光伏产业链各阶段产品、设备、主要材料如图1所示。

1.1 单晶硅片方面

各大单晶硅片企业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单晶硅价格稳定,硅材料价格下降,硅片企业盈利水平提高。2020年第二季度,硅片供需趋于宽松,硅片价格大幅下降,利润水平也出现明显调整。总体来看,2020年上半年硅片企业利润水平同比增长。从目前硅片和硅材料的价格来看,下半年单晶硅晶片的利润水平会逐月降低(见表1)。

主要单晶硅片企业实现较好的业绩表现。2020年第一季度单晶硅片价格平稳,而硅料价格下行,硅片企业盈利水平提升,第二季度硅片供需趋于宽松,硅片价格大幅下降,盈利水平也有明显调整。从整体看,2020年上半年硅片企业盈利水平同比提升,根据当前的硅片和硅料价格,下半年单晶硅片盈利水平可能环比下降(见表1)。

1.2 电池片方面

2020年,龙头企业电池片出货量增长速度较快。受供需宽松和价格下跌影响,龙头企业利润水平将同比大幅下降,龙头企业将处于微利状态。从盈利能力来看,2020年上半年各大专业电池企业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专业化电池企业加大生产扩张力度,注重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提升。随着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型工厂的垂直整合提升自有电池比重已成为提升组件产品成本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见表2)。

1.3 组件方面

2020年,光伏组件产业集中度将明显提高。在需求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主要企业出货量仍呈现明显增长趋势。硅片、电池和组件垂直集成能力相对均衡的组件企业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龙头企业都在寻求提高电池和硅片自主供应的比例。这样可以提高组件的竞争门槛,龙头企业在品牌、规模和垂直整合能力布局上占据优势,形成品牌优势和成本优势(见表3)。

1.4 光伏电站安装与运维-逆变器&支架

2020年上半年光伏逆变器企业经营情况呈现一定分化,以“阳光”“锦浪”“固德威”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光伏逆变器业务收入规模大幅增长,毛利率水平也有所提升。头部逆变器企业量、利齐升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较高的出口业务规模较快增长,根据“智新咨询”统计,2020年1~5月,国内光伏逆变器出口规模达24.2 GW,同比增长35.5%,出口总额达8.3亿美元(见表4)。

2020年上半年,光伏支架龙头企业业绩高增,销售比例大幅提升,同时推动毛利率上升。作为国内主要的光伏跟踪支架企业,在全球光伏跟踪支架市场的份额持续上涨,国产支架在未来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见表5)。

2 未来光伏产业发展趋势

根据DNV GL《Energy Transition Outlook 2019》[3]分析(如图2所示),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电力结构比例将会达到79%。2050年,光伏将占全球电力结构比例的33%,风电占29%,化石能源降至18%。

未来,光伏产业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将在大型能源基地、分布式发电、零能家庭三大应用场景进行协同发展[4]。

在大型能源基地,通过光/风/储/氢等多种能源形式进行互补,通过智能跟踪支架控制算法,主动规避早晚反跟踪阶段的阴影遮挡,数字化融合,神经网络自学习;支持并/离网多模式混合制氢,白天光伏制氢、夜晚谷电制氢。通过光伏、风电混合能源进行储能和新能源制氢示范能源的应用,形成24 h清洁能源供应。

分布式发电在向区域进行集中管理,以园区为基本点,形成微电网,打造智慧城市,并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平台进行区域电力销售及采购;建立分布式绿色电力交易平台,园区多,能源集中管控,统一维护;实行平台化电费统计与结算,实现园区内绿色电力客户自主交易和100%消纳目标。

零能家庭在家用建筑中实现源生地发电、储电、用电,产销一体,减小对电网依赖。以家庭能源管理、电动汽车、家用负荷、光储系统、区域智能电网为5个闭环能源系统管理与应用,实现光伏/风能发电、储能和用电(包含家用及充电)一体化,同时连接区域智能电网,实现实时电价管理和精细化能量管理,帮助家庭用户获取安全、高效、智能、低成本的用电体验。

3 盐城市光伏产业各阶段发展现状及可采取措施

作为江苏省光伏发电重要的城市,盐城目前所处环境拥有较好的光能,在发展光伏产业方面,无论是战略聚焦还是产业聚焦,无论是交通条件还是人才布局,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目前盐城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整个产业布局零散,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链上下游未能充分衔接(如图3所示)。

3.1 硅料及长晶

目前,盐城市在硅料和长晶方面均无布局,产业最上游部分集中在“通威”“大全”“特变”“协鑫”和“东方希望”等几家龙头企业,硅料和长晶的生产构成制约下端硅片企业的布局。以目前行业的扩张程度来看,后续硅料及长晶企业会继续扩张,盐城市应该与重点企业沟通进行布局准备。

3.2 硅片

目前,硅片企业只有“协鑫”拥有4 GW切片业务,切片业务能力仅限于166 mm×166 mm及以下尺寸,针对182 mm×182 mm尺寸及210 mm×210 mm尺寸尚无布局,从目前电池片和组件布局来看,盐城市未来会有近30 GW的布局设计,切片产能严重不满足要求,需要与龙头硅片企业在盐城布局光伏硅片生产基地,以此保证硅片产业需求。

3.3 电池片

目前,电池片业务有“润陽”10 GW,加上阜宁的2 GW电池片,实际在生产电池片有4 GW,外加18 GW可能在投的电池片规模,合计有22 GW规模;但阜宁2 GW电池片目前最大尺寸仅能满足166 mm×166 mm,后续升级难度大;此外,“润阳”电池片剩余8 GW规划投产日期未定。大尺寸电池片布局需要提前介入,重点以210 mm×210 mm生产为主的企业可作为电池片生产引进重点对象。

3.4 组件

组件端发展相对较快,目前在大丰有“阿特斯”3 GW,在建6 GW;在经开区“有天合”3 GW,在建10 GW;建湖“悦阳”1.5 GW,在建1.5 GW;阜宁“协鑫”2.4 GW,在建1.8 GW,“晟发展”0.4 GW,在建0.4 GW。合计生产规模达到10.3 GW,在建及扩建达到19.7 GW,总计近30 GW。从目前来看,158.75 mm尺寸组件在2021年上半年会从市场淘汰,166 mm尺寸组件将在2022年下半年左右从市场淘汰。目前,盐城市现有的10 GW组件规模在未来2年时间内均不具备主要竞争力。此外,光伏组件使用的玻璃、背板、胶膜,盐城市均未进行产业布局,所有主要材料均依赖于外地采购,导致成本较高。

3.5 光伏电站安装与运维

光伏电站安装与运维目前零星企业较多,没有具有规模性企业,而且盐城市地面光伏、企业光伏和居民光伏发展落后于苏南和山东,应促进企业光伏的应用与补贴,同时应该将居民户外光伏发展作为重点推进。

4 建议

(1)坚持产业链、光伏园区发展为基础:以硅料、长晶为基础,引进切片、电池片和组件企业,同时引进产业相关辅助材料生产企业,形成科学布局、完善配套的光伏产业链,实现盐城市光伏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模式。

(2)产业集聚,重点发展策略:将后续光伏企业进行整体搬迁、落户,实现整个产业集中式发展,通过集中式发展,吸引相关产业进入,同时确保产业领先。

(3)政策支持:在落实国家、省关于支持光伏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设立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光伏产业公共技术平台搭建、技术研发及技术成果产业化等项目给予补助,对引进重大新能源产业项目有功人员进行奖励。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及省专项资金对光伏设备企业的支持。

(4)打造龙头企业:以光伏电站建设带动光伏装备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光伏发电和光伏产品制造企业。力争完成首个地级市千亿级光伏产业园的建设。

(5)加强科技与人才支撑: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掌握核心技术;鼓励技术入股、作价出让、许可使用。重点支持盐城工学院和师范学院开设光电专业和光伏技能课程,鼓励企业与学校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此外,积极引进领军型高科技人才到盐城从事光伏产业项目建设与开发。

(6)促进光伏产业智能化发展:当前智能化发展是制造业尤其是精密产品制造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光伏产业智能化发展是当前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7)汽车发展转型:以盐城“起亚”为基础,通过政策引导,促进盐城企业燃油汽车转为电动汽车生产,鼓励盐城本地积极开展光伏储能和光电应用技术改造。

(8)通过政策引导盐城光伏应用与储能技术研发,以此带动盐城市的绿色能源发展,同时引进氢能技术的研发团队。

参 考 文 献

[1]邓佳.第二届国际绿色能源发展大会在扬中举行[J].环境经济,2019(20):62-63.

[2]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省统计年鉴201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3]李晓乐.日本新能源产业政策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

[4]王春成,王磊,李宗佰.光伏组件企业智能化与数据化应用与提升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3):52-53,56.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