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追求名牌就是攀比心理”的教学案例*

2021-11-21黄旭华

读与写 2021年19期
关键词:名牌华为中学生

黄旭华

(福建省长汀县第一中学 福建 长汀 366300)

1.问题的提出

在讲授《经济生活》必修1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提前布置了一道探究题: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请运用经济学知识,谈谈自己对这一消费现象的看法。

2.问题的解决

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做足了功课,跃跃欲试。

学生甲站起来说:我觉得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是一种攀比心理,其特点是夸耀性、盲目性。对个人生活不利,是不健康的,它会给一些消费者带来过重的经济压力,甚至引发犯罪。

听完学生甲的回答,大家都觉得回答得很到位,很大一部分的同学都赞同他的观点,我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这正是书上说的观点。

学生乙却反驳说:我觉得中学生穿名牌、用名牌不是攀比心理,而是求实心理。像我自己身上穿的运动服有361、李宁、安踏等,运动鞋子有永高人、新百轮、踏步等,我不觉得穿名牌、用名牌的东西是攀比心理,我也不觉得穿了名牌、用了名牌就是在炫耀,反而更舒适,从容、自信。这些名牌的东西确实好用,价格虽然看上去比较贵,要好几百,甚至一千多,但它的质量好,安全、环保,一件衣服、一双鞋子可以穿好几年,比起那些件几十元的衣服或鞋子,使用的时间更长,而且不过时,不会陈旧,价格平均算下来不比十几元的贵,我觉得是很实用的。

听完学生乙的分析,有些同学开始动摇了自己的想法,原本赞同学生甲的观点,现在反而觉得学生乙的观点有道理,也有不解的,充满着疑惑。

3.问题的延伸

同学们沉寂了一会儿,又各自低声讨论了一会儿。这时学生丙举手示意发言。

学生丙说:听了前面两位同学的看法,我也有话要说。我觉得中学生穿名牌、用名牌到底是一种攀比心理还是求实心理,不能太片面地下结论,这要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有些人是攀比心理,对某些人求实心理。如果这个人在穿名牌、用名牌时超出了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允许,非要花钱买名牌,甚至不惜代价去做违法犯罪的事而达到目的,是非常不可取的,是不健康的攀比心理;如果这个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允许,能够承担起名牌高昂的价格,总体来说名牌的价值是比较高的,质量、舒适度、安全度确实比较好。

我点头鼓励说:“非常好,能比较全面看问题”。

这时,学生丁举手说:“通过前面三位同学的分析都有可取之处,但我总觉得同学们把名牌和消费心理对立起来了。品牌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是一种信任。当品牌文化被市场认可并接受后,品牌才产生其市场价值。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我国积极致力于自己的品牌建设中,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消费者使用名牌却是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推动着社会生产的进步,会让更多企业致力于品牌建设中,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比如说华为这个品牌家喻户晓,一说起华为5G技术让国人为之骄傲,而且也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但从来就没有人说使用了华为这个名牌就是攀比心理,而是认为是一种爱国的表现,我们国产技术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可以说消费心理和名牌之间能形成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也能实现物美价廉,让名牌走向千家万户,追求名牌、使用名牌可以成为一种潮流、时尚,只是每个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层次不同,所选择的名牌也是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而定,不要超过自己的消费水平就不会认为是攀比心理。”

话刚落音,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热闹了好一会儿。我也很欣慰地说:“这位同学讲得太好了,讲得很有深度,预习得很认真,真正落实深入钻研问题。我们每个人要不拘泥于课本,不崇尚权威,要学会自己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这位同学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而且还能从整体角度看到国家、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能有这样的思维真是了不起,而且还超出本节课的知识,老师给你点个赞!”

4.结论的应用

在做了上述总结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现在很流行华为P30,小李同学前不久买了一个最新款的VIVO手机,你怎么看待这种消费,认为合理还是不合理?”

这时学生们不再急于回答“合理”、“不合理”了,许多学生小声说“这要看情况,因人而异”。学生戌说:“如果小李真是需要这个手机用于学习,且这种消费也在其经济能力允许范围内,我看就是合理消费。但如果小李仅是为了攀比、跟风、炫耀,消费能力又超过了经济承受能力,那我认为这种消费就是不合理、不理智、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是不可取的,也不值得提倡。否则会给他本人和家庭带来负担,还会给社会助长歪风邪气。”

5.教学反思

听到学生们的回答,让我深受鼓舞。这节课教学的任务和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分析自身的消费心理,从而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让学生实践探究,学以致用,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当中可以使用的活学问。上课不仅是要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而且要落实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名牌华为中学生
撕名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企业名牌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