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频共振:后疫情时期高一新生心理安全场域构建

2021-11-21王彩霞

读与写 2021年19期
关键词:心育场域新生

王彩霞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一高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0000)

调查发现,约20%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等方面,如耐挫力差、考试焦虑、学习障碍、厌学症、青春期心理困惑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心理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的安全状况已成为衡量“安全校园”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特别是经过疫情时期,学生心理变得更加脆弱。经历过疫情中考,在初中经历过多次高危筛查又遭遇信息泄露的高一新生,心理上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全感,对于身边的人和事表现出极度的不信任,不愿意沟通、交流,做事情、处理问题容易走向极端化。

心理安全是一种平静的状态,在与外界或自身交往时不受威胁,这个状态对自身而言相对稳定但又不同于他人。这种状态的形成,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在后疫情时期,这一状态的形成显得尤其艰难且重要。本人认为,基于高中学校,构建高一新生的心理安全场域,形成心理安全关系网迫在眉睫。我校高一年级部经过研究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后疫情时期,“六频共振”的高一新生心理场域构建思路。

1.视(观)——浸润心灵

环境造就人,润物细无声!

结合库特.勒温的“心理场”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本人认为学生的心理安全场域构建,需要为学生创设积极心理的外部环境,使学生能够基于个人的生活、心理、情感体验等,形成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更加友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与协作。基于这一理念,我校高一年级积极组织和谐班级环境布置大赛,心育黑板报评比与汇展,温馨寝室布置大赛等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建一个和谐、温馨、优美、整洁、活力、富有人文性、教育性、艺术性的在校生活空间,浸润学生的心灵,使其对学校产生像家一样的舒适感,让心有安放之所。

2.听——梳理心绪

声音,穿透灵魂;语言,抵达内心,于文字里静享生活,在聆听中感知心境,梳理心绪。这一特殊的后疫情时间,我校高一年级部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针对高一生的“预见更好的自己,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幸福女生课堂、“成为最好的自己,从现在做起”的魅力男生讲座,让高一新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梳理心绪,在人际交往过程把握度,建立起师生之间、同学生之间该有的信任感,形成心理安全关系网。同学们在聆听到的处事智慧中,为迷茫、洒脱的青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帮助他们找准目标、做好规划、明确未来,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真正悦纳自我。

3.读——洗涤心境

与书相约,感受阅读的愉悦;与阅读相守,感受思想的升华。

阅读,静下心来品读文章,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真谛,洗涤心灵,升华灵魂。我校高一年级部为高一新生打造了全方位的阅读阵地,包括:学生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开放阅读区、移动图书馆、平板智慧阅读等,除此之外还有每周推送、小说连载、好书推荐、文学沙龙等活动。高一各班每天傍晚5:30—6:00为心育晚读时间,一方面,组织高一新生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书籍,如《少女杜拉的故事》、《青少年心理压力管理手册》、《洛丽塔》等,使其对高一新生对于自己和主客观世界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正向的认识。另一方面,采用我校心育工作室编制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正确看待和处理与同学、教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方式方法。

学生阅览室:周一到周五中午11:50-12:30开放;傍晚16:40-17:30开放。阅览室不仅提供纸质读本,同时也提供平板智慧阅读,让学生享受文化的熏陶,适应数字化大背景。

班级图书角:每班教室后设有一个书柜,每学期开学初,书院下发100本图书,放入书柜,学期结束收回。期间,班级图书每月流转一次,由101流转至102,102流转至103,以此类推,115流转至101。

开放阅读区、移动图书馆:灵活方便,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我们每周在电子展示区还有好书推荐、新书速递活动,小作家成长营有原创小说连载,箩婆文学社有每周一期的主题好文推送。

我们营造全方位的阅读领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自主阅读之中,开阔文化视野、敏感心灵触觉、净化精神家园,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谈——敞开心扉

时光与你都很甜!以我之耳,听你之心!

沟通,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对高一新生来说,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本就有点没着没落的,通过沟通建立彼此间的信赖感,产生心理安全感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后疫情时期的心理更为敏感。该如何沟通才能让沟通的双方既能愉悦的交流又能达成预期的目标呢?我校在政教处组织,各年级部着力推进“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致力于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积极向上的沟通氛围。为此,我校每周日晚一开展班主任《非暴力沟通》一书读书交流会,分享阅读感悟,提升思想境界。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之注重观察 节选

101班班主任 莫盈杰

书中说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冷战期间,我们看到了这种思维的危险性,当年美国领导人把前苏联看作是致力于摧毁美国生活方式的帝国,前苏联领导人将美国人看作是试图征服他们的压迫者,双方都没有承认内心的恐惧。作为班主任的你,当看到班级里有只“猴子”或者说“妖精”在那里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经动了“杀念”。这种暴力式的概念早已在脑海里产生,接下去就是付诸行动的暴力式沟通。等沟通以后“猴子”被降服或者没有被降服,你可能以后对他的影响和态度就会一直保持这种暴力式的观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而我们的学生也可能有“暴力”倾向,不仅仅指单纯用武力去对待同学。如发下来的作业传到自己的桌子上不往下传,后面的同学发现作业不见了问大家有没有见过,很多都会视而不见冷漠得令人发指。

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将更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

另外,在各班设置的心理委员,对有心理问题和困惑的学生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能及时、准确地向班主任反馈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让教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将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写——吐露心声

众所周知,写是吐露心声称非常重要的方式。写的方式适用于口头上说不清楚的事情、重要的事情亦可以做一个见证……

对于不善言辞,表达羞涩的高一新生,我校高一年级部开设了写的途径来让他们吐露自己的心声。心语信箱,静静等候;心情驿站,时刻开放,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架起了桥梁和纽带。同时,针对后疫情这一特殊时期,高一年级部与心育办公室合作,针对高一新生组织了“心历成长故事”分享记录,让所有新生写出自己有成长过程中的高兴的心酸之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组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一方面可以对刚入校的高一新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筛选,发现心理安全隐患,及时沟通和干预。

6.绎——传递心语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

释放自已,建立信心是心理安全场域建设的重要一环。我校搭建了清流剧社、课本剧大赛等平台,选择历史事件、文化故事中的心育元素,运用剧场情境,让学生选择典型片段,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与扮演,有意识地再现并传递当时当事者的情绪、思想和社会行为,重在体会“此时此地此人”之感受,潜移默化地感受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好地放飞了自我、成长了自我、悦纳了自我。

一步一阶梯,厚积而薄发!“六频共振”的心理安全场域构建思路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旨在共建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安全场域体系,为高一新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灵防护,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育场域新生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心育课程资源建设的区域实践
重获新生 庇佑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山区学校心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背景下云南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路径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