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教学评价

2021-11-21

读与写 2021年1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

张 磊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胜坨中学 山东 东营 257506)

引言

当今社会更加关注一个人的全面素质,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积累,还包括综合能力的提高。就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而言,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学会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历史解释,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朝着更加客观全面的方向去学习历史,认识社会。同时,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的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成为摆在初中历史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其意义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自学和课堂学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大方面。这包括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以及指导思想,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对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认识社会、总结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历史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以史为鉴能够预见未来的方向。作为初中生,既要去学习基础知识,对历史社会有自己的认识,又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学习前人的经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以此来塑造学生的个人品格和综合能力[1]。

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下,广大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培养,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认识社会历史规律,学习先辈们的经验和个人品德,感受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2.以历史事件为据,激发学生理解表达与解释分析

历史学科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上,需要有详实的史料为证据,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依据。历史教学也是要求以历史事件为据,用有趣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并不断借助所学知识,去深入分析相关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因素,使得学生获得更有趣的学习体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2]。

比如,在教学完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这一课后,学生对于本课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那么我们便可以让他们联系本课具体的史实,包括我国的国内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采取的一些策略,和国外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来分析导致“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站在国内的角度分析,认为当时的中国地广人多,对于西方列强来说,如果打开资本主义倾销市场,将会对他们有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才会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强行发动鸦片战争,借机打开资本倾销市场。而有的学生站在国际的角度分析认为,中国当时的经济和政治体制较为落后,腐朽落后的清王朝施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世界贸易的流通和发展,尤其是限制了英国人的利益,因此才挑衅发动战争。如此一来,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课堂的分析和讨论气氛异常活跃,对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帮助。

3.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的经验教训十分宝贵,学习历史能够让学生们更科学的认识社会和人类发展规律,从中获得对自己的成长有意义的经验。同时,历史中还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价值观,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走得更远,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我国一直以来提倡爱国主义教育,以历史为依据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正是符合教学趋势的一大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历史事件中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及有着爱国情怀的历史人物,从他们身上学习高尚品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岳飞、文天祥、戊戌六君子等,他们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特别适合中学生学习[3]。

4.立足课堂实际,科学有效落实教学评价

崔允漷博士在《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的报告中指出,“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标的“评价建议”中明确“对学生的历史学业进行评价,是历史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运用科学的、可行和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教育理论、教育政策到课程标准,都强调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广大教师应该立足课堂实际,在课程实施、考试命题、课业负担等各个环节下功夫,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日常授课、检测考察、作业布置、课题研究等方面创新思路,科学有效的落实教学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广大教师应当顺应历史改革趋势,关注教学效果的优化,以提高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理解与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立足点,不断丰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不断创新教学评价模式,科学有效的进行教学评价,为学生将来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