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的措施探讨

2021-11-21

读与写 2021年19期
关键词:教具三角形教学方式

罗 琳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小学龙湖分校 陕西 西安 710000)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而教材中的内容也相对枯燥、抽象,对于懵懂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困难,教师一味的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灌输,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数学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革,不要过于依赖教材内容,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新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1.明确小学数学教学原则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要围绕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一言堂的课堂,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和学生的位置,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以做出数学题的答案为目的,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解题方法,该怎样去学习数学[1]。

其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改变以成绩为重点的思想观念,明确数学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鼓舞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就算是有一点点进步也是一种成功的理念,所以改变学生的思想也是关键的一个因素,教师要明确小学数学的原则,积极改善数学教学方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2.提高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性的措施

2.1 精心准备材料,灵活运用教具。小学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需借助一些材料和教具,而材料和教具的选取是否合理有效,对操作性活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材料,这样不仅使教学更具高效性,还能有效的促进课堂的趣味性[2]。例如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使用教具,如准备长度为6厘米的木棍或者长度都为3厘米的木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出三角形,测量出每根木棍的长度,之后再让学生使用不同长度的木棍摆出三角形,总结三角形之间的规律,使学生深刻了解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长度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对三角形的掌握程度会更加深刻,降低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难度,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

2.2 加强学生自主操作、小组合作操作。小学数学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偏重于概念和原理,教师要改善教学方式,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多设置一些操作活动,增强学生对概念、原理知识的理解,而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发挥出操作活动教学的价值,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操作,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更加全面的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关系[3]。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讲述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小组内的学生使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张进行变化,比如折一折,剪一剪,之后在让小组之间的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边之间的特点,结束讨论之后,让小组代表进行全班汇报,这样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此外教师在学生进行全班讨论结束之后要给予总结,并且要根据相应的知识点引发事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拿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例,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亲自测量教室内桌椅等相关实物,计算教室桌椅的周长,以此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更加全面的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3 教师要及时引导,避免学生盲目操作活动。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的时,教师要及时发挥自己引导的作用,给予学生明确的活动目的,虽然说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让学生放任自流的去进行操作,小学生年纪尚小,难免会在操作中出现不当,或者是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避免学生在探索的方向出现偏差,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4]。例如在讲述多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并且进行面积计算,而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两者之间的面积相等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教师来充分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要发挥自己引导的作用,积极对学生加以引导,避免学生盲目操作活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操作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归纳方法利用好操作活动,让操作活动更具真实性,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构建更加全面的教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猜你喜欢

教具三角形教学方式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