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2021-11-21刘佳蓉
刘佳蓉
(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江苏 张家港 215633)
引言
数学教师在实际组织实施日常教学工作的时候,务必要结合小学学生数学思维情况,加大力度积极落实数形思想的渗透,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促使学生更高的掌握数学知识的学习技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教师合理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学生进行概念的讲解,和数学问题的解答,指导学生利用这思想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这样对于培养小学学生的数学思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1.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就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来说,概念和定义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并且在数学知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学生在学习那些枯燥的定理公式以及逻辑较强的概念定义的时候往往会感到诸多的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不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以调动,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烦的心理。所以,教师在进行概念公式讲解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将数形结合的思想理念加以运用,从而促使学生对其中涉及到的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诸如:在二年级的数学中,学生在起初接触乘法的时候,单纯的凭借记忆对知识进行学习,将乘法口诀倒背如流,但是如果问及学生“几乘几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的时候他们往往都回答不出来。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时候,如果是单纯的利用数字来为学生进行乘法概念的讲解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其中涉及到的含义无法正确的理解,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将一些图形或者是实际案例进行讲解,那么就可以协助学生利用图形更加准确的对乘法的意义加以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在三年级数学知识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的时候,往往涉及到诸多不同大小的图形来计算其周长,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利用尺子将各个边的长度进行测量,但是如果缺少专门统一的公式进行计算,那么就会导致计算过程较为复杂,这个时候数字和公式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图形周长和面积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图形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利用这些图形对公式和定理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对其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理解[1]。
2.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数形知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也是小学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的知识点。数学问题涉及到的信息量较为巨大,并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诸多的困难。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研究,综合各方面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并且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掌握正确的数学问题解题思路,这样对于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诸如:工程问题以及相遇问题属于两种重要的问题形势,教师对于这类问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对问题加以解决,指导学生结合题目信息来绘制路线图,并在路线图之中对于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标注,这样就可以将题目中所涉及到的数量信息关系更加准确、直观的呈现出来,为学生高效的解题加以辅助[2]。
3.在探究实践中的应用
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健全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养。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重视优化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方式,向学生合理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去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并参与数学实践探究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结合起来,探索利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的可能性,同时利用现实生活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进而实现数形结合思想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4.在情境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很多知识点都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来表现出来,简单的来说就是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去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3]。教学中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探索如何解决具体问题,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和数形结合思想的水平。
结语
总的来说,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够将原本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形象的加以呈现,协助学生更加准确的对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经过大量的实践分析我们发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加以合理的渗透,对于提升数学教学整体水平也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