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1-11-21尹新常
尹新常
(山东省邹平市好生小学 山东 滨州 256219)
前言
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是重要的知识获取以及能力训练环节,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得到综合素质以及能力的改善,同时提高知识储备,打开视野,让学生具备更强的理解能力。教师需要提高对课外阅读训练的重视,运用更加多元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作文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多,无论是考试还是平常教学,作文都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最终语文水平和教学结果呈现。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教师可以应用课外阅读的方式,抓住学生思维和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形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初期的感性思维转变为经验性思维[1]。课外阅读书籍众多,教师在筛选时要选择那些符合小学生心理和思维特征的读物,更利于小学生接受,小学生同样有着很强的模仿力以及自我表现意识,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将对语文的喜爱放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让小学生经过课外阅读的熏陶以及带动,得到创作热情和主动性的塑造,构建语文作文的自信心。
2.课外阅读能够提升知识和写作素材储备
小学阶段的个体受限于年龄以及生活经验,人生履历不足,在写作是很多小学生都感到素材紧张,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在写作的思维和理念上也不足。课外阅读能够为小学提供素材,让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根据以往阅读经验,完成各种角度和类型的写作,再加上小学生本身丰富的想象力,在写作技巧的框架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独特的思维认识以及意识意识赋予其中,丰富写作内容[2]。有效的课外阅读引导,可以让小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阅读习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课外阅读素材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跟随兴趣开展阅读,不断拓宽视野,将在阅读中获得的体验应用于写作上,提高写作水平和质量。
3.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小学生的写作方法
作文中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较多,传统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只是生硬地向学生灌输应当如何写作,忽略了学生的共情能力培养,运用课外阅读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观察到优美的句子是如何构成的,从而自己写出通顺完整的词句。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以及学习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有侧重点的吸收写作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传记类的内容,让学生用最简短的话,将传记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或者让学生模仿课外阅读的写作方式进行仿写[3]。这些多元化的训练方法都是写作表现方法的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运用自己的习作和他人进行沟通,得到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塑造。
4.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社会认识
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上不成熟,面对大环境时缺乏社会意识和判断能力,社会意识源于人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外部环境的机会更多,形成的社会意识则会更加健全。很多小学生在写作时没有重点,内容不够深入,这都和社会意识不足有关。课外阅读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到外部社会的发展情况,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方向,在阅读材料上进行不断拓展,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也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问题见解的深入思考,提升自我意识以及社会认知。
5.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思维
小学阶段的个体年纪较小,正是想象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课外阅读材料中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而这类阅读材料正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有效载体[4]。例如,在小说《小王子》中,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用孩子的眼光阐述着孩子世界的模样,其中既包含着对金钱关系的批判,也有对真善美的赞美,这种写作方法和写作口吻都小学阶段个体的认知习惯,对学生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为主要的是,这样的阅读内容可以在不泯灭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教会学生人生道理,并被学生接受和接纳,学生在文本阅读的不断刺激之下,可以得到思维的保护性重塑,进而更好的投入到语文写作过程中,让写出的文章在保有童真意味的同时又别具一格。
6.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课外阅读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突出课外阅读这一模块,帮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意识,并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得到语文写作技巧、词汇、表达方式的积累,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教师也要为学生筛选好课外阅读读库,多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将在课外阅读中所吸纳的内容与同学进行分享,帮助学生形成语言应用、逻辑思维、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的综合塑造,强化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